[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四八集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90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四八集)  2011/8/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4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七百一十面第六行看起:
  「《阿弥陀经》谓此法门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是《弥陀经》上的经文,「末法众生情执深重,於此最极圆顿、一乘了义、究竟方便之妙法,不能信及,反生疑谤」。这一段文告诉我们,现实环境当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是没有缘分,缘分特别殊胜,遇到佛法、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部经,这是缘分。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因缘,我们都非常殊胜,都遇到了,这是稀有难得的因缘,的确不是一般众生容易遇到的,千万劫来,生生世世多少菩萨想遇到这个机缘,遇不到。我们今天遇到了,遇到了会空过,原因在哪里?不相信,半信半疑。这一条路是我们自己亲自走过来的,我们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跟同学做过很多次报告,我对於净宗有信心,是学佛二十年以后,学佛前面二十年没有信心。最初排斥,误会了,认为这是老太婆教,这是世尊教导那些愚妇愚夫,他们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佛用这个法门去安慰他们,是这样的态度来看净土法门。以后亲近忏云法师,忏云法师我在他山上住了半年,他教我读《弥陀经》的三种注解,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还叫我把他们的科判画成表解。
  我把科判做出来之后感到非常惊讶,科判是什么?是全经经文的章法结构。那么样的完美,才体会到中国人所谓第一等的文章,做到什么程度?你不能加一个字,加一个字是累赘可以删掉;不能减一个字,减一个字它就断掉,它的气势就不通了。章法结构做到这样,第一等的文章!章法结构当中,你就看到思想的体系有条不紊,我们对於经典不能不佩服。中国古代的这些圣贤君子他们的文章,用这种方法才能够真正看出人家文章之好,好在哪里,你能说得出来。现代一般人文章写得不好,不好在哪里,你也能说出来,你有科判这个眼光,你就能看出来。所以科判是什么作用?科判是解释经的,只要科判看懂了,注解就不必要了。为什么?科判就是注解,活的注解,文字注解是死的注解,科判是活的。就是你懂得这一段这句的意思,你尽情去发挥,只要不离它的宗旨就决定不会有错误,这活注。所以什么人会讲经?看注解的人不会讲经,懂得科判的人会讲经。所以学经教从哪里下手?从科判下手。
  过去我在台中跟李老师,李老师教的就是这个方法,同学能理解、能明了的人不多。老师一生讲学没有讲稿,就是科判、表解、大纲,他用这个东西。我在年轻的时候在这上下功夫,所以任何地方请我讲演的时候,我都先写个大纲,大纲摆在桌子上有条不紊;不必写讲稿,写讲稿是死东西。但是写讲稿每个人都能看得懂,用这种科判方式的大纲,不是内行的人看不懂。所以真正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难信能信这叫善根,难行能行这叫福德。「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换句话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难信能信、难行能行。解,能解多少就算多少,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信跟行,解实在讲是帮助你信行的,不解也能信、也能行,这个人善根福德深厚,必定成就;换句话说,他念佛决定得生净土。这个信跟行都难,信很难,行就更难,这什么原因?这就讲到业障了。业障很深自己不知道,从信与行就能够把自己的业障找出来,真有业障。学佛学了好多年还是不信,这个现象我跟同学们说,这叫正常现象,为什么?你是凡夫,凡夫就是这样的。如果难信你能信,难行你能行,你不是凡夫,说你不是圣贤,你也是再来人,你决定不是跟一般凡夫一样。一般凡夫就是不能相信,半信半疑不能奉行,这是一般凡夫。
  底下这几句话说得好,「末法众生情执深重」,情是什么?情是迷,换个字,迷执深重,你就好懂,这是讲话讲得客气,讲得含蓄,情就是迷。迷情、理智这是相对的,真的情执很重,情执很重就是迷得太深了。你看这人家用的字用得多好,文字用得多美,什么意思?情执太深,迷得太重,迷得太深,就这个意思。所以对於这个「最极圆顿」,这是佛法里头第一法,《华严》、《法华》、《楞严》、《般若》,都不能跟它相比,圆透了,顿是什么?顿是顿悟、顿证。你看这个法门,顿舍、顿悟、顿修、顿证,没有次第的,你一生就能成就,成就无上菩提。「一乘了义」,这部经是成佛的经典,一乘是成佛的,不但是了义,究竟了义。「究竟方便之妙法」,为什么?它太容易,阿公阿婆不认识字,没有闻过佛法,你叫他念佛,他就会老实念。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成就?有那么快速的成就?他具足六个字,老实、听话、真干,念个三年五载,他真的预知时至,他往生了,他去作佛。知识分子一、二十年才相信,不如他,跟他比差太远了,他三年五载他就作佛去了,我们这个连往生还打了问号,连往生没把握,怎么能跟他相比?这些阿公阿婆对待一切人,你仔细去观察谦虚、卑下、恭敬。而我们知识分子信不信服他?瞧不起他,认为他没有学问、没有知识,说他是迷信,迷信的人成佛了,不迷信的搞六道轮回。所以「不能信及,反生疑谤」,疑是怀疑,谤就是随意批评,批评他是迷信,批评他愚痴,只会念佛,经教什么也不懂。真会念佛,经教懂不懂没关系,他往生到极乐世界,他全懂了。我们这些自以为什么都懂得,而不肯念佛,那是真的不懂。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不知道这一生亏吃大了。我们自己修行不开悟,不能得三昧,就是心不清净,什么原因自己找不到。
  还是佛菩萨慈悲,「是以本品礼佛见光」,这是什么?这给我们作证,这一品经文是作证转。「此世界中二万人,亲见极乐世界清净庄严」,这是无比殊胜的因缘,本师释迦牟尼佛以他老人家的神力,将极乐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统统看到。这桩事情,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看到,那是韦提希夫人遭到家庭的变故,儿子不孝,要把父亲杀掉他做国王。母亲想尽方法保护他的父亲,怨恨他的母亲,也要把母亲杀掉。这是得力於几个大臣,这个大臣都是太子最亲近的,也是最得力的助手,劝导太子:自古以来为了夺王位的,杀父亲的听说过,杀母亲的还没有听说。所以说如果太子要把母亲伤害,这些人统统都走,我们要离开你。所以太子就不敢杀母亲,把母亲幽禁起来,现在叫软禁,不准你对外往来,一切都控制住,使她再也不能帮助他的父王。他是想把他父王饿死,关在像监牢狱里面一样,也是软禁,不给东西给他吃,用这种手段。韦提希夫人遭这个大难,求释迦牟尼佛,她是释迦牟尼佛的皈依弟子,求佛。这个念头一动佛就知道,佛带著阿难、带著目犍连就来了,来安慰她。
  她告诉佛,这个人世间太苦,向佛请求:有没有更好的世界她想求往生,不愿意住在这个世界上。释迦牟尼佛以他的神力,把十方诸佛刹土都展现在她面前给她看,佛有这个能力。韦提希夫人仔细看了之后,她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个地方好,我愿意往生到那里去,请佛陀教给她方法。佛就给她说这十六观,这十六种方法就称为《十六观经》,《十六观经》缘起是这么来的。佛没有介绍给她哪个佛的世界,佛是把所有诸佛刹土展现给你,你自己选择。世尊这些教学的理念跟方法、手段,我们要细心体会,我们要把这套本事学会,才能够像佛一样广度众生,利益群品,让你自由选择。在《无量寿》这一会里头,这一品经里面,这是世尊跟弥陀两尊佛用他的神通道力,把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拉近,变成一体,彼此都能看见。娑婆世界的人看到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边的人也看到娑婆世界、也看到释迦牟尼佛,彼此可以对话,可以互相问候,这真的,这不是假的。
  所以这个世界二万人,这是佛说《无量寿经》,人道众生的听众,「亲见极乐世界清净庄严」,这是见到极乐世界了。「亲闻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今是今天,现在是示现在说法,今天就是当下,永远没有停过。「为作证明,令生正信」,证明释迦牟尼佛前面所讲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实语,没有夸大,所说出来的全是事实真相,不增不减,这叫如语,真语、实语、如语。当时与会的人看到了,我们今天看到这个记录一定要生信心。不能说他看到了,我没有看到,他有缘,我没有这个缘。他看到了他相信,我听到了,我看到这个记录我也相信,这个能信是你的善根。我看到了还怀疑,我不是亲眼见到,我还是听说的,这个情形我的善根还不足,我的福德不能现前,福德现前你就能念,福德没有现前,佛号念不下去。我们就要记住,每天能念一万声佛号、两万声佛号的人有福,不能轻视他,这从事上讲。从理上讲,口念佛心里真有佛,那个功德就不可思议。口里头有佛,心里头没有佛,心里面还是牵肠挂肚,一大堆情执,这样念佛呢?念比不念好,念念阿赖耶里头落种子,但是这一生不能往生,这个一定要知道。心里有佛,口里头不念佛他能往生,为什么?心净则佛土净,事相不重要,用心重要。事相什么时候重要?帮助众生重要,众生看不到你的心,众生看到你的相。所以相的表法是利他的,心里面真有这是自利的,当然自利又利他、利他又自利这是最圆满的。
  所以,这一品经里最重要的意思,就是为我们做证明,帮助我们生起正信,正信才会欢喜发愿求生,才能真干,真干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是觉悟的心,什么叫觉悟?我放下娑婆世界,愿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念头就是觉悟了。换句话说,我不想再搞六道轮回,我希望这一生我成佛去了,这是觉悟的,真正发菩提心。心发了之后,求生净土的方法就是那一句佛号。所以经念不念没关系,经的作用只是帮助我们破迷生信,作用在此地。我们已经信了,作用达到,不再怀疑了,死心塌地去念这句佛号,经的功德就圆满了。如果还有疑惑,那个经就非常重要,经帮助你放下,经帮助你觉悟,「破迷开悟,断疑生信」,经的作用就这八个字,我不怀疑,我不迷惑,经要不要没关系了,就跟惠能大师所说的,开悟与这个没有关系。有这个缘接触到经教,经教展开来一看,跟自己所悟的完全一样,经教给你做证明你是不是真的悟了。实际上讲这是经教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我是不是真悟,展开经一看跟它一不一样,一样就真的;不一样,我们错了,它没错。如果我们错了,还要把它照我们意思改过来,这个罪可就大了,这个罪就是狂妄自大。
  所以经典流传下来,里头确实有错字,大家看到都是错字,可不可以改动?不可以。那怎么办?在旁边加个注解,这个字可能是什么字的错误,注在旁边,原文别动它。为什么?你要动它开这个例子,将来他看看不懂他又把它改一个,十个、八个人都改了,这经就不像话了,就把这个经毁掉了。所以王龙舒的会集本会集得好,为什么后人很多人批评他?他的本子还入了藏。就是因为他改动了几个字,开改动几个字的例子这不得了,他改是改得好没改错。如果你自己翻译没有问题,你可以修改;你今天不是翻译,是会集,会集一定要用原文。你有更好的字用的时候,让人家更容易明白,更容易理解,不行,你只能注在旁边,你不可以改动它原文,这是很大的忌讳,叫防微杜渐,古人对这个非常重视。随便改动你认为是不错,实际上你未必是对的,为什么?你没有开悟。
  古时候翻经的人,这是李老师以前告诉我的,都是修行证果,至少三果以上。这是老师讲中国人得天独厚,圣贤来主持翻译,不是凡人。凡人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圣人没有自己,没有自己你才看到真相。有自己,看到是假相,真相我不懂,我以为假相是真的,把真相照我的方法来改,都改成我的假相。这是古人所谓「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你要背因果责任,这个因果是地狱、饿鬼、畜生。这句话也是有出处的,唐朝百丈大师,百丈是第八代,六祖惠能的徒孙,每天上堂说法,禅宗不讲经,禅宗讲开示,这个开示记录下来叫语录;换句话说,用现在话说,分享修学的心得报告。每一次上堂说法都有一个老人,头发、胡须都是白的老人来听讲,他住在后山。百丈大师知道它不是人,它是个老狐狸,修行能够变成人形来参加法会,一般人不知道,百丈大师晓得。它向大师提出一个疑问,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在过去是大法师,有个人向他请教,大修行人落不落因果?他说不落因果,堕五百世野狐身。这狐狸有灵性,过去是大法师修得不错,这一生遇到百丈。百丈大师告诉他,「你明天来,你把当年人家问你这个话,你在讲堂里面提出来问我。」第二天来了,老和尚在讲开示,他出班跪在地下,恭恭敬敬的问这句话,「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百丈禅师说,「不昧因果。」你看他是不落因果,一个字,这一个字讲错堕五百世野狐身,他把它修正过来,不是不落,是不昧因果,他的问题解决了,第二天没有来了。老和尚说:昨天那个老头常常来听经的,它是个老狐狸精,它解脱了,离开狐狸身,我们到后山去把它的尸体找来埋葬起来,照出家人的礼节来葬它。到后山去果然找到,这就是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真有这个事情,它不是假的,就错一个字,不落是什么?不落是没有因果,叫不落。不昧什么?有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们从这桩事情,就晓得佛法里面不是个简单事情,不是真正开悟怎么敢?真正开悟也不会改动,讨论有意见注在旁边,绝不改动经文。这个注在旁边给大家做参考,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悟处浅深不相同,广狭不相同。佛说经是应机说法,他在什么时节因缘,什么样的对象不一样,这个道理要懂。所以一部经的讲法,你看看古来这个注子,《无量寿经》中国注解不多,只有两种,《嘉祥疏》、《净影疏》这中国的。日本的多,日本有三、四十家,有没有错?没错,都说得对。为什么说得对,它内容不一样?对象不一样,有的老师这次讲《无量寿经》,听众是初学的人就讲得很浅。有的老师他讲这部经,听众都是老修行,都很有程度的,他讲得深,都没讲错。都是什么?亲自看到的,亲自证入的。所以经字字句句有无量义,你真正是开悟了,怎么讲都不错,你不会讲错的,为什么?亲眼看见的。没有开悟的时候,听人家说的,道听涂说,那个问题就多了。我们中国人常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亲自见到的,你还能看错吗?譬如香港一天有多少观光客,这些人到香港来旅游观光,回去之后告诉他的朋友,介绍香港怎样怎样,一百个人介绍一百个样子,都对,都没错,因为他都亲自看到的。如果没有到香港来的,听这个人讲一句,听那个人讲一句,他再去传播就错误百出,没来过。没有来过怎么样?那就忠於来过的人这就没事。所以一定要见性,一定要明心,明心见性,你亲自见到不错了。见到什么?见到十法界依正庄严,见到诸佛菩萨的依正果报,随便你怎么说,都不错。这道理要懂、要明了,我们自己就不会犯过错。
  我们看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个经,最初不是会集,是校订魏默深的本子,就是魏源的本子校订。这个本子我们把它印出来了,悟道法师那个地方华藏净宗学会印了一千本,前面有慈舟法师的科判。全经一共三十七品,那是夏莲老最初校订魏老的本子,从五种原译本里面,有很多重要的他漏掉,这是取舍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他把它补充进去。到最后觉得这还不是办法,必须要重新来会集,才做出这个本子四十八品。这个本子出来,超过魏源居士的会集本,成为《无量寿经》翻译、会集、节校最完善的一个版本。这个版本出来之后,我们能不能去再做一个会集本?可以,你可以试试看再做一个会集本,能不能比这个本子更完备?夏莲老用十年的功夫,可以说是毕生的精力完成这桩好事。把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讲,整理会集成一个完善的本子,每一次宣讲的精华都在其中。黄念老的注解也非常了不起,集结大小乘一切经论,对这个里头名词术语的解释,对这个义理的阐扬,他都节录下来。又节录一些祖师大德的著作,有些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有一些是其他经论的注解。像我们看到这里提到的《观经》,这就是《观无量寿佛经》经文。还有许多地方,我们所看到的名词术语,许许多多经论、祖师大德的解释也会集在一起。经是会集本,注也是会集本,经是五种经的原文,注是一百九十三种经论的注解,洋洋大观。展开这个经卷就走入《无量寿》的大观园,美不胜收。这里头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你都看到了,自自然然会生起信心、愿心求生净土,老实念佛。
  信心生不起来,有,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他们也很难得,都很真诚:我信心为什么生不起来?当然头一个晓得业障重。怎么能让我生起信心?那你要晓得,信心生不起来业障重,是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迷失自性的时间太长,无量劫来迷失了,现在的烦恼习气太重,放不下,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我们信心怎么能生得起来?烦恼得轻一点,这是功夫,这是要放下,你能放下,烦恼就轻,智慧就长。第二个,经一定要多听,你为什么听不懂?如果你用古人这个方法,你就不难懂了,古人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今天听我讲经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懂?遍数不够,你是每天都听我讲,都是囫囵吞枣。如果你听我这一堂课两个小时,你把这两个小时重复听十遍、听二十遍、听三十遍,完全不一样了,你真听懂了。现在我们讲经都留著光碟,这个对现在人带来无比殊胜的因缘。古人没有,你怎么能听到第二遍?现在这个工具是古人作梦都想不到。刘素云居士的学习,她就用这方法,她一天听一片,一片是一个小时,这一片要听十遍,这长时薰修,她心是定的。一遍没听懂,二遍、三遍有一点印象了,四遍、五遍有一点欢喜了,六遍、七遍就有点小悟处,十遍听满了绝对不相同。明天再听第二片,也是一天都听十遍,这一部经听完之后,从头再听,还是每天听十遍。这种方法决定能叫你生起正信,你把佛法、世法搞清楚搞明白,你自己知道怎么样选择,自己知道怎样发愿修行,你自己晓得,我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一生圆满无上菩提。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希求的一个愿望,真的得到圆满了。
  「皆获四悉檀之益」,四悉檀后面有,这个名词叫华梵合译,在翻译五种体例,悉是中国字华语,檀是檀那,是梵语的音。四种,悉是普遍,檀那翻成中国话是布施,就是四种普遍的布施,对象是遍法界虚空界,这四种后面会讲到。「今仰体圣心,傍引数经」,仰是仰慕,体是深深的体会,此地讲的圣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心是什么?真诚恳切期望一切众生赶快成佛,这是弥陀的心。他有这个心,他有这个行动,真的加持你、帮助你。加持跟帮助我常常跟大家做报告,自己要真干,自己不真干加不上。你自己有一分真干,佛就加上一分;你有两分真干,佛就加上两分。他跟你决定是成正比的,你有多少他加持多少,你能够接受得了;自己一点没有修行,完全靠佛加不上。佛没有偏心,这个一定要知道,佛没有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的加持全是相对的。佛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就叫法身,法身没有形相,法身能现现象。现相,《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怎么现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说当处就是没有一定的处所,说当时,没有一定的时间,所谓就在当下,就在当前。
  《楞严经》上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现在我们对这个意思,对这句话意思有相当深的概念,因为我们读过世尊跟弥勒菩萨谈话。那个当下,那个当时,就是弥勒菩萨所说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里头的一念。我们把它换算成现在人比较容易理解,一秒钟,一秒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个念头,里头的一念,那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事实真相。这个真相等於什么?等於零。所以《般若经》上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在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里面建立佛法,这是什么?《华严经》上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障碍的法界。建立佛法是接引众生的,是帮助他觉悟的,佛菩萨建立佛法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根本就没有起心、没有动念。建立什么?建立即是无建立,无建立就是建立,有无不可得,这叫妙,叫随缘妙用。起心动念都没有,哪里有分别执著!这叫什么?自性的妙用。《还源观》上头一句,这四德头一句「随缘妙用」,现相、说法、度众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妙!
  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做到了,我们现在是知道了,没做到,也就非常之难得。就像唐朝时候智者大师所说的「能知不能行」,这是什么?解悟,做不到。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大乘经里面这些经文读得很多,能体会,能肯定,不怀疑了,自己还做不到。为什么?还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著,但是肯定如来的教诲。这是智者大师所说「能知不能行」,他知的没错,佛知佛见,「国之师也」,这个人可以做国师。能说不能行,他的见解正确是佛知佛见,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做国师。如果「能知又能行」,就不是国师,叫「国宝」,那是国宝。国宝少,国师可以。譬如国师,戒律虽然没有做到,他不反对戒律,赞叹戒律,持戒好,我还没做到。绝不是我做不到,那个不好,那是邪知邪见,那是把别人都带到地狱去了。自己没有做到,赞叹戒定慧,你把别人都带到正道,这个可以做国师。老师是这样的心态,希望学生个个都在我之上,我是他的踏脚石,他踏在我这里往上升,这国师。没有私心,没有傲慢,没有嫉妒,希望后人都超过我,正法才能久住,人民才能幸福。人都像我这样就糟了,我是世界上最高,其他都不如我,这世界完了。这叫正念,正知正见,正念现前,自己对自己很清楚,烦恼习气重,是在改,不是那么简单,自己功夫循序渐渐在进,别人超过我们,欢喜、赞叹。
  「傍引数经,以证极乐妙有」,它不是说极乐真有,你要是真有就有问题,妙有,妙有是什么?妙有非有。我们现前这个世界妙有,你一定要知道。很多众生把它搞错了,以为是真有,真有就想控制,就想占有。妙有呢?妙有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就像作梦一样。你对於这个境界控制的念头没有了,为什么?控制不到;占有的念头没有,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常常要观想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你对於所有一切法,不会再起心动念、不会再执著,你就不容易犯过失,为什么?全是假的,自己是假的,外面境界全是假的。假的是什么?你可以享受,你不能占有,你占有不到,你控制不到,你也没有办法支配。像我们看电视屏幕一样,你能够欣赏它,你掌握不了它,你占有不了它。现前这个世界,包括自己的身体,我跟我所有都是假的,它存在的时间要晓得,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是存在的时间。一秒钟它已经换多少个?已经换了一千六百兆,每一个念头都是独立的,前念不是后念,后念不是前念。所以这种相续,我们以前讲相似相续,这经上也是讲相似相续,确实是相似相续法。要是讲相续的话,那就是前面一个跟后面完全相同。但是绝对不会有两个念头是相同的,一个念头就是一法界,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法界。
  念头有,这法界就有;念头没有,法界就没有了。就跟作梦一样,有这个念头,梦境存在;念头没有了,忽然清醒了,梦境就没有了。事实真相可以说跟梦中是完全一样,你能把梦这个道理参透,你就成佛,就大彻大悟。什么时候我们自己作梦,晓得自己在梦中,那叫开悟了;自己作梦,不知道自己是在作梦,那叫迷惑,迷在里头。梦中觉醒过来,哪一天我们在事实这里,我也一下知道了,搞清楚了,那叫什么?那成佛了。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就这么觉悟过来,知道什么?知道自己在梦中。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头,豁然醒过来了,知道自己在作梦,梦中,那就成佛了,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也就是你的烦恼习气没有了,你的杂念没有了,留下来的习气就是无始无明的习气,见思烦恼、尘沙烦恼的习气肯定都没有了。所以是「证极乐妙有,免堕偏空」,万法皆空,那个空不是无,那个空会现相。虽现相,那个相不是真有,那个相叫妙有。
  下面他引三部经来做说明,「一、《观经》云:韦提希与五百侍女」,侍女是宫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听佛所说的,得佛的加持,前面说过,彼此二土导师的加持,释迦牟尼佛的加持、阿弥陀佛的加持,见到了,见到极乐世界的依报,广长之相是依报。「得见佛身及二菩萨」,这是见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正报,阿弥陀佛,二菩萨是观音、势至。「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得无生忍」。见光、见佛、见极乐世界,开悟了,得无生忍,无生是什么?一切法不生不灭,忍是肯定、承认,没有怀疑,佛所说的完全同意,没有意见,这叫无生忍。一切法真的不生不灭,极乐世界实报土的依正庄严,这个里面住的人都已经达到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是自性本定。六祖能大师开悟的时候,第四句所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来就不动。所以心不动是真心,动了是妄心,这就是为什么要修定,为什么定那么重要,因为定是你的本心,是你的真心。定住了,真心就现前!大乘教里面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修定的方法,方法有八万四千,定就是一个。所以佛在般若会上讲,法门平等,无有差别,为什么?统统是修定,心定下来了,这是一样的,无论你用什么方法都可以,什么方法都能得定,方法、手段无量无边,这叫无量法门,叫八万四千法门。我们用的方法是持名念佛,用这个方法来修定。定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都是定。这有浅深次第不一样,不起心、不动念那是最深的,那是自性本定。不执著是小定,不分别是大定,不起心、不动念是自性本定,那是明心见性,就知道修清净心多么重要。
  我们今天方法妙,妙极了,就念阿弥陀佛。祖师大德教给我们,把我们的心换过来,我们现在的心是情执的心,把这个心换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怎样待人接物?清净平等觉,这是佛心。清净平等觉,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是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也叫做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我们的真心本来就是阿弥陀佛,现在为什么把阿弥陀佛丢掉,去胡思乱想?跟阿弥陀佛距离是愈来愈远。现在明白了、觉悟了,要把这桩事情拉近,也就是说,我们心里面这个佛要念念相续,心里面这些情执、这些妄念要愈来愈远。你能做这种功夫,做上个一年、两年,你会很欢喜,为什么?有效果。心清净了,妄念少,烦恼轻,智慧长了,你怎么会不快乐!这个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古大德所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为什么?尝到法味了。我们今天学佛,法味没尝到,你所尝到的还是烦恼、还是分别执著,没尝到。所以你不生欢喜心,那个信心、愿心发不出来,就这个道理,这是没真干。真干是换心,换心的真干就是念佛,你一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中断,真换过来了。念佛念得好的,真是这样子,愈念愈聪明,愈念愈快乐,愈念对这个世界的真相愈明白。念个三年五载,说实在话,过去、未来都知道,慢慢就通了。眼通了,是天眼;耳通了,是天耳;宿命通,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想起来,都记起来;他心通,别人心里面想什么,我都知道,虽知道并不干扰。我们现在知道事情多了会干扰,为什么?你把它放在自己心里,常常去想它,它就干扰你。通了之后,知道,不干扰,不去想它,所以它不会成为障碍。这才真正叫「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得无生忍」。「五百侍女」发菩提心,「愿生彼国」,有愿当然有信,真信发愿。「世尊悉记,皆当往生」,释迦牟尼佛给她做证明,你们这五百人决定得生净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三昧是清净心,获得像诸佛一样的现前的三昧,不是过去,不是未来的,你立刻得受用。这受用是什么?受用就是智慧,三昧是定,定起作用就是智慧,三昧也是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清净平等是三昧,「觉」是作用,觉是智慧现前。《观经》上说的。
  再看第二,引用的第二个经,「《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这个经题上有「佛说」,三摩地、奢摩他,《楞严经》上所说的三止三观,也可以说它是三种的禅定,奢摩他偏重在止,三摩地偏重在观,禅那是止观平等。天台、华严都是修止观,《华严经》,我们看到贤首国师的《还源观》,后面讲的方法五止、六观,三摩地是属於六观里的一种。前面加一个如幻,这就妙了,如幻是什么?事实真相。这就是说明佛法是因缘生法,不是真的,所以《金刚经》上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舍的意思,不是说法不要了,法有,建立佛法了,在无所有当中建立佛法。建立什么?你不能够起心动念、你不能够分别执著,这就叫妙有,你可别当真。你把建立的佛法也当真,那麻烦了,又坏了。用它,用它提升自己,用它接引众生,它也不是真的,你对它别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堕落了。分别执著,那堕落得更惨,会堕落在三恶道,执著堕落在恶道,分别堕落在四圣法界,执著堕落到六道。「无量印」,印是证明的意思,中国在古代,印是证明,叫印信,外国人作兴签字,中国人作证盖印,印度人也重视。这是个比喻,无量印是无量法门来印证,或者是印证无量法门。
  这个经上说,「时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如来会中,所有诸菩萨摩诃萨(一万二千人),苾刍(二万人)、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梵王、帝释、护世四王」,这就是四大天王,护世四王,「并余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这是我们讲八部鬼神,这佛门的护法神。「悉能见彼极乐世界」,这些人统统都见到,见到极乐世界是依报,「及见无量光如来,菩萨、声闻大众围绕」,这是见到正报,依报、正报全见到了,「光明炽盛,如妙高山」。这是说释迦牟尼如来会中,也是讲的这部经,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世尊多次宣讲,所以其他经典上也有这个记载。像这部《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也说到,都可以做此地这段经的证明,这就说明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
  下面第三引用的,「《十往生经》云:佛告山海慧菩萨:汝今应当起立合掌,正身向西,正念观阿弥陀佛国,愿见阿弥陀佛」。这是佛教大家,为什么佛这么说?佛看大家机缘成熟了,也就是说,跟阿弥陀佛的缘成熟,这个时候提醒大家。山海慧菩萨做为当机,告诉他现在,今是现在,应当起立合掌,正身向西,这是指方立向。正念是一心专念,观是心里要观想,口念佛,心里面想著阿弥陀佛,想著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就是极乐世界,愿见阿弥陀佛,我们念,心心期望著亲近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学习。下面这是大众依教奉行,「尔时一切大众」,与会的一切大众,「亦皆起立合掌,共观阿弥陀佛」。大家都照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去做,感应马上就通了,跟这个经上是一个道理。众生有感,又何况释迦牟尼佛在旁边指导,威神加持,这个感应的力量就非常不可思议,可以说跟阿弥陀佛立刻就相应。这一念就相应,「即见阿弥陀佛国」,极乐世界就看到了。「所有庄严妙好之事:皆悉七宝、七宝山、七宝国土」,这是讲依报,七宝这个七不是数字,是代表圆满,七这个数字是代表四方上下,加上当中,这就圆满。所以它不是个数字,圆满那是无量无边。有些我们这个世界有,见过的,有些我们世界上没有。极乐世界比我们大,我们这个地球上有边际,极乐世界没有边际,它不是法相土,它是法性土。法性跟法相不一样,法相是有这个质,我们讲物质,它有物质,法性没有物质,这个完全不相同。有物质跟没有物质它又不相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它不相妨碍。所以极乐世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这个缘立刻就现相,缘要没有了,相立刻就消失,真正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所以看到极乐世界七宝山、七宝国土。
  又看到「水鸟树林,常吐法音」,水鸟、树林都在说法,都在念佛。人在这个环境里面,你想听什么经,你听到的就是,就是你心所想的。两个人在一起,我想听《无量寿》,他想听《华严经》,我们所听到的都是自己心目当中想的。好像不同的频道一样,我按这个频道,你看这个频道,所现的相、所听的声音,你看到是你想的,我看到是我想的,没有妨碍,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彼国日日常转*轮」,没有休息的。「以上皆证当时印度人民,或数以百计,或以万计,亲睹极乐依正庄严。西方有世界,有佛阿弥陀,此两有字,应深著眼」,两个有决定是有,不是假的。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四九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四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八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五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九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四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三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九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二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九十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一五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342.普照一辨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s-33 阿弥陀经疏钞(明 袾宏)[栏目:《阿弥陀经》之注疏]
 原来是你的意识形态在作用[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黑客帝国》的宗教启示(蒋劲松)[栏目:佛教与科学]
 改变悲伤[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一)上士道之发心[栏目:圣者言教]
 春回大地 百花盛开[栏目:宽运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F 723经与724经讲述年少比丘奉事长老比丘,若听闻甚深妙法,则能成身..[栏目:界定法师]
 分别与无分别[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杂宝藏经白话 娑罗那比丘为恶生王所苦恼缘第二十四[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