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世间学问没有学好,佛法亦无功夫,请问应如何是好?
 
{返回 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63
学习世间学问时,想到这是浪费时间,应该把时间用在佛学上。但学佛时又不放心世间学问,因为它可以赚钱活命。因此世间学问没有学好,佛法亦无功夫,请问应如何是好?

  你应该先把世间学问学好,有一技之长能帮助自己生活无有牵挂。但生活不必太富裕,日子能过就好,这样就能全心全力来学佛。佛法言:“*轮未转食轮先”,我们最低的生活若有问题,还有何心思学佛?所以,在家同修一定是过自己最低的生活没有问题,一家人欢欢喜喜、快快乐乐,这样学佛才能得力。
  古时候出家人道业成就多,现在出家人道业成就少,道理都在此。古时候居士供养出家人是用田地、山林,所以寺院庵堂都有产业。寺院将田地租给农夫,寺院的经济就有固定收入,所以他不求信徒,没有经忏佛事与应酬。因为经济没有问题,所以心安,修道容易成就。现在困难了,寺庙没有恒产、没有收入,收入完全靠经忏佛事与法会,所以出家人修行道业很难成就。我们仔细观察,在家信徒为什么有成就?在家人有事业,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因而他的心比出家人定、比出家人清净。
  出家人即使在现今环境,要如理如法修行,还是可以做到的。但出家人缺乏信心,“这要靠什么生活?”“泥塑木雕的佛菩萨能靠得住吗?”自己没有信心,这就难了。果然对佛菩萨有坚定的信心,一点疑虑都没有,饿死也情愿。佛菩萨一定会照顾你,真有苦难时会有人来帮助你,会有意想不到的缘分,这是三宝加持。
  我们对经济来源没有把握,因为我们不知道何人会来供养,但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念佛只为求往生净土。真正没有经济来源,我们的心更加坚定,老实念佛。一天没得吃,念一天佛;两天没得吃,念两天佛,三、四天就往生了,我们要有如此的信念,不要贪生怕死。《净土圣贤录》的宋朝莹珂法师,三天不吃饭、不睡觉,一心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带他往生了。有这个例子,我们怕什么!《弥陀经》云:“若一日到若七日”,我们相信,所以心永远保持真诚、清净,决定不向外攀缘。若有人送钱来供养,钱的数目太大,我们要问:“你钱从何而来?家人晓不晓得?”供佛的财是净财,若家人不知,会破坏家庭和睦,或者来源不正、借贷,我们可以不接受供养。

{返回 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成佛是业障已经全部消除,请问何以释迦牟尼佛还要受果报?
下一篇:读经时总有妄想,且是一边读经一边打妄想,请问应如何对治?
 树神附体,想在我们念佛小组修行,请问这件事情如何处理好?
 寺院韦陀菩萨手中拿着宝杵的姿势不同,请问意义如何?
 居士升座讲经,为了重法,故在台上方便呼“顶礼法师”,但在台下称某某居士..
 中国一位有名望的法师说:“念佛保证不能往生,必须看大经大论。”请问对吗..
 放生湖已经非常拥挤,怎么办?
 我常带领大众念佛,三皈依是遵照老法师的开示:“自皈依佛...如法吗?..
 我负责送往生、助念的活动已有三年,有人提出要我只念一句佛号送往生。可否..
 老和尚提倡“多元文化”,对“五年学戒”的基础是否有影响?
 请问读诵《无量寿经》时,是否应该念分章标题?
 有些佛友将佛像供在柜子里面,平时关上门,请问是否如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反对净土生净土,四谛非圆舍不得[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从欲望、自私、烦恼、痛苦中出离[栏目:慧语禅心]
 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栏目:昭慧法师]
 因明讲记之六[栏目:因明学讲记]
 第二篇 心灵与环境的对话 - 开放的心境[栏目:人间世]
 第十一届夏令营 净慧老和尚开示禅修[栏目:净慧法师]
 回答疑问[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
 知足常乐[栏目:仁焕法师]
 《正理经》简读之八[栏目:刚晓法师]
 直指法身 1[栏目:创古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