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伏虎 专注
阿康仁波切
{返回 阿康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63

若于身心完全放松时,观察发生之事,则此一行为本身即能产生力量。
——密勒日巴

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的苦难,大多是粗心所致。我们的无明和有限的觉知,每天都此起问题和困境。然而,只要我们注意,不良的便可改善,良好的则不会被忽略或浪费。我们若在专心方面下功夫,便会发现,各种情况都变得较易处理,工作变得更有成果,其他方面的生活也全都变得更丰富、更有价值。
把单纯清明的觉知,运用在所有生活经验,会使我们不再于情绪上犯那些导致诸多纠纷和痛苦的过错。因此,每当不良意向纷起而有化为行动之虞时,我们就该慢下来。镇定自己,尽力在同一时间专做一事,将其彻底完成——这就是专注。
我们不必信仰宗教就能看出专心的好处。专心能令精神上与世界上的快乐俱增。不管是修观想还是过马路,我们皆能靠专心而得安泰。无论是在工作、吃饭、乘车或晒太阳,我们都可随时随地练习专心。
由此可见,我们研讨的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那必须成为每日实际生活一部分的东西。
因此,如果认为禅定与专注有些异于我们日常所做、所说及所思,那就错了。我们不要想在日常经验之外去找定境,而要使定境融入我们的一切所为——不管我们身在何处。
当我们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愿望时,我们在工作上、家庭里和整个生活中的摩擦与冲突便会减少。有此关注之心,我们自会更具弹性和适应性,同时还会更加了解他人,以及了解他人是多么可能受到我们言行的影响。表现得圆融一些,我们就能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配合。
不过,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将那唯我独尊的自私心态转化为对他人的普遍关注,需要极大的努力。想要与他人配合,必须学习如何降伏自心,不因发怒、发狂或嫉妒而伤害他人。即使在心情不愉快时,也要留心,不可让自己的不良情绪伤了他人的感情。
粗率任性的行为,常是立即反应内心的结果,没有注意到自己在做什么。这并非说要时时刻刻厌抑自己的情绪,因为那么做可能只会把自己造成一种贮藏所有不良反应的“垃圾箱”,这样一来,我们会变得充满毒毒,以致猛然“呕吐”,产生无法收拾的后果。我们不该如此,应该学习以更开明、更不执着的态度来看自己的思想与情绪。如是去做,就不会再积垃圾了。
情绪能起冲动,也必会起冲动,但是若能留心,即可保持镇定,不致将有害的情绪化为行动。我们能说停就停,知道瞋怒、嫉妒等情绪的不良性质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而不被它们牵着鼻子走。同样地,在想给自己的不善和恶意找借口时,我们也会知道这种企图不对而叫停。
这看起来似乎非常简单,其实很难做到,因为许多麻烦都是自找的。于此二十世纪,我们制造了多种机器,发明了大量科技,但结果却是,我们的生活不但没有变得简单,反而远比从前复杂。我们经历的每一事物,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全是自己的产品,包括我们所过的那种忙碌不安的世俗生活。对治错误与过分复杂之道,是一切皆予以简化。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不要想同时做多件事,而要全神贯注,一件一件地做。我们需要更专心地生活于现在,不要老是想着过去若走另一条路,如今会在做什么,或下一步要怎么走。此外,我们还要尽量不为周遭的景象、声音及其他引人注意的事物所分心。当思想与感情升起时,我们应该以轻松的态度观其来去,不予执着,这样,我们的心就不会那么紊乱、那么优愁、那么受一时之想法与情绪所牵扯和影响。此种单纯、超然的觉知,让我们更能了解自己所做之事及周遭发生之事。正如名厨只用几种基本原料即能做出营养均衡的一餐,我们也能学习尽已之力充分利用既有。如是去做,便不会犯将已经复杂的生活弄得更加复杂的错误。
坐禅可作为修“定”的良好起点。方法之一是:只管坐下,放松身心,什么都不做,让我们的注意力向内,然后我们会更精楚地看出自己心中在想什么?迷惑如何生起?易犯之错的源头何在?通常我们生活的步调都太快,以致并不真知善恶,并不真知自己在什么地方出了毛病。正如电影的剪辑,要把影片放慢,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看,以便拣出错误,加以修正;我们亦须把生活的步调放慢,才能调整和改善全面的生活。当我们修观,任由诸念自行来去,我们的思想便自然减慢。我们既不像检查员一般去排斥恶念,也不迷恋我们认为的善念而依依不舍;我们只是旁观,不起反应。身无动作,心亦无意反应任何生起之冲动,在这种情况下,即能发展静智,终能令其充满于我们的一切经验。
此后,随着定力的发展,我们将能在最繁忙、最不舒适的情况下保持平静,一心不乱。匆忙地行动、噪音、闷热、灰尘,甚至那些污辱或冤枉我们的人,全都影响不了我们。我们无时无处不是轻松自在,定心已经成为我们确能享有的乐境了。
我们应力求心安。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和思想负责,正如大使要为他所代表的国家负责一样。要想心安,必须修已。我们若在内心发展平安,那就不必再到心外去求,同时他人也会因我们所树立的榜样而获益。一旦心安圆满修成,则无论发生何事,都不会起不良的反应。
目前,对我们来说,这种成就似乎很难获致;但是我们要知道,世间之事没有不能改变的。既然对环境的看法是决定于自心,我们就有能力克服一切痛苦而获得快乐。我们学习既不逃避痛苦,也不执着快乐,知道苦乐都同样是主观和无常的——我们要力求发展那超乎一般苦乐的平静。
我们也学习安心——不是让心处于迟钝的半昏迷状态,而是处于超越的觉知。优良的艺术家不仅看画的细部,也看画的全貌,以免漏掉什么;同时,他的目的不仅是要看得明确,也是要看得超越,超越表相,了知其所见者皆无实性。
我们感官所受的每一事物,全是由原子或小于原子的质子所组成。它们合在一起时即有形色,但因它们不能脱离其出现时所需的空间而存在,故此形色并非真正实存。其实,一切都在转变之中,随时可能分解、毁灭、重组。此一对物质界的看法,为分子物理学最近做的多种实验所证明。本书于后将谈的“彩虹禅修法”,可以帮助我们看清事物的无实性,降低我们对物质的执着和我们跟物质的关系。
心定也会帮助我们不再把错误的观念和价值投射在周遭的世界。外界的事物,可能看似具有单独存在的自我,但事实上,其形色和价值只不过是自心所投之影而已。在我们的心彻底清净之前,所投之影看来可能非常坚实,因为我们自己似乎也非常坚实。例如,睡时与醒时的经验,对我们来说没有多大的差别。睡时我们常常感觉不出梦中所产生的恐惧、兴奋等在强度上与醒时有何不同;然而我们一醒,晓得刚才是在作梦,便能知道梦中经验的重要性和后果跟醒时的不一样了。同样的道理,随着自心的发展,我们也能了解醒时经验的无实性。此即为何已发展成熟之心,被称为“觉醒”之心,也就是从无明梦中解脱出来,而认清所有经验皆无实性之心。
还有一著名实例,可用来说明心之投射力或想像力。当我们在微暗的房间看到一根绳子时,我们很容易把它误认为是一条蛇而心生恐惧,此时,我们所感到的恐惧与看到真蛇时无异;然而,当我们一晓得那只是一条绳子,恐惧感就没了。这个例子显示,所谓“好”、“坏”,全是自心所投之影。除了我们自己对这些投影的价值观外,别无可执着者,亦无可恐惧者。在这方面,我们把它们想像得愈真实,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力就愈强大。
日常经验,尽管似乎实实在在,仍可比作魔术、演戏或电影;我们若看不出其无实、如梦的一面,便会卷入其中,而成被缚之囚。当我们的觉知日后有了长进时,便开始了解有多少装置、诡计和特殊效果结合起来,共同加强我们对日常经验的真实感。就某种意义而言,此项了解会使得表演不再那么好看,但是我们还是能欣赏其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情节和变化。不同的是,我们能逐渐看清,自己所有的善念、不善念和情绪,都只是心的游戏。这样,我们既不会为其所控制,也不会失去持平的如实知见。不解心性的人,将永为虚幻所迷惑。的确,有人说过,觉与不觉之分,就在能否看清和了解。
能随心所欲为一切众生谋福利,了知如何最善巧、最恰当地予以援助,主要是靠那不以世间为实、为常的卓越识见。一旦我们摆脱了常见的束缚,觉知范围便会扩展。例如,在地下室只能看到身边的环境,在屋顶上则可看得更多,而从山顶又可俯视很多屋顶,从飞机上看,那就连广大地区,甚至整个国家,那进入眼底了。
同样地,智者注意与了解的对象,不限于与其本身有关之事,也不囿于僵硬刻板的世界观。有了超然、客观的态度,我们更能如实看清各种情况,而且注意到每一众生的需要和问题。像这样具有悲心之智,便能令人配合需要而使用正确的善巧方便。因此,我们的责任是,致力于僧长已智、看清全局、愿助他人而无偏私。如果是,一切众生皆可获益。
不过,此种程度的关注,需要精进的修持——我们所致的誓愿,必须一再不断地予以肯定。这虽困难,但决未超出我们的能力。例如,即使在目前,如果我们快要失恋了,便会时时刻刻注意到情人的行动,知道情人跟谁在一起、跟谁讲话,并能容易地想见每一动作。这种对现况的专注,范围虽然狭小,但确能象徵一种关心;因此,当我们觉得无法专心时,我们只是懒惰、自欺而已。如果我们的动机和誓愿够强,那种狭隘的专注与关心,即能扩展到涵盖一切众生,不仅只是在某方便或只为我们所深爱的人。
我们可以再用训练马为例,来说明降伏自心的过程。驯马需要十分注意,如果把马关起来或对它发脾气,马就会不安或反抗,而我们也很可能得不偿失,马甚至会变得无法驾驶。正确的方法是:对它好、对它有需心,偶尔让它自由奔驰,但不过度放纵。如是以同情心善待,马会起良好反应,它会学得信任我们,一叫就来,因为我们有所需的坚定和公定,而且前后一致,不会严格到让它根本不能自动自发。无论驯马或驯心,我们都需先与其为友,在这方面,悲心与关注皆不可少。
那么,在感到自己不够专心或不能如愿的平静修禅时,我们该如何应付呢?首先,无须惊慌。追根穷柢,实无善念或恶念,我们的心情远不如表面上那样坚实不变。同时,若有太多的思想和情绪生起而造成混乱或不安,我们也不该反应过度。我们该做的是,尽力放松心情,仅对心的游戏作壁上观。不过,如果我们想要观想某一特定对象,或有意发展某一明确品行,如悲心之类,那就该把散漫的狂心徐徐收回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跟着心思跑,而要随时对自己之所在及所做多加注意。我们是要促心走上正道,但不想要强制执行。鞭绳让骑士能晓得马的动作,左右马的行动,并于必要时给它一点指引;但若把鞭绳拉得太紧,马就会反抗。所以,我们待心,永远要在压制和放任之间力求均衡。我们要学习以接受的态度、自然的态度去体验我们的思想——既不太紧,也不太松。这样,我们的修禅、修定,即是遵循那宽阔与安稳之道——中道。
心是一块极肥沃的土地,在心地上种的东西,都会成长,终能结实。如果在坐禅时,我们对他人生起恶念,那么在日常生活上,我们对他人的态度便会因而变坏。这种趋向,反映出心无节制,而且可能造成极大的伤害。我们的目标既然是引发和培养觉悟的心态,那就必须注意,不要让自己的行为危害或违背此一目标。
认识邪念和忘念不难,但当我们力图转化这些不净之念时,我们的心会极想依然故我。因此,在使用观想或其他修法时,起初虽可能有良好的进展,但习气还是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心在这一方面,富于弹性:我们把它略微张开,一松手,它又弹回去了。正如为不让松紧带弹回,我们会把它钉牢;修心亦复如是,我们必须严格修心,在遭遇困境时,不可随着习气生起不良反应,而要仍旧保持善意。
其实,困境可能非常有用。困境不仅可以让我们对心如何运作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把我们不愿理会的自身缺点暴露出来,同时提醒我们有何工作尚待完成。如是精进修行,崭新的良好性向便会逐渐成习,与旧有的不良性向分庭抗礼,直到把后者压倒、消除为止。
因此,如果遇到障碍就睡觉,妄想睡醒时障碍会像魔术一样全不见了,那是没用的,它忽视了障碍给我们的明确指示——指示我们需要更深入的自省。我们也许不愿这么做,但要想发展,就不能不这么做。从婴儿时期开始,我们便一直力图忽视或忘却自己不善的一面,同时,即使不是夸大,也是充分强调自己良善、诚实、动人的品性。是故,聪明的作法是:面对自己的毛病而切实加以改善。
除不了自欺,还要有耐心。今日的处境,是长期累积的结果,所以没有任何改善会是一朝一夕就能发生的;在超凡入圣之前,我们都会犯错。我们的目标是:在自我发展上不仅利用正面经验,也要利用负面经验。负面经验,像正面经验一样,能够供应精神成长所需的燃料;一如木材、昂贵的香或废物都能成为燃料,都同样能用来烧火。
我们内具选择自身前途的潜力。如果我们的希望是过平安和有价值的生活,自利利他——我们确有能力达成此愿——第一步要做的是:简化生活,使得我们的每一经验都成为练习专心的机会,而不致成为心乱之源。行、住、坐、谈等基本行为,以及对整洁的态度,全是我们易于忽略的,然而它们却是决定所有其他行为的基本条件。
不管有没有人监视,我们都应时时注意内心的情况,谨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这样便不会损害他人。我们的目标是逐渐发展注意力,催动自心本具的慈悲,这是我们都有能力做到的。

 


{返回 阿康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绪言
下一篇: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伏虎 悲心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明镜(六)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彩虹球(十五)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伏虎 明镜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伏虎 正业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松弛(二)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大悲金光(四)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代父母及亲戚受苦(十二)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感觉(三)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绪言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伏虎 无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回顾皈依时的发心 自己确实已经入佛门了吗[栏目:达真堪布]
 华雨集第五册 三二、松山寺同戒录序[栏目:印顺法师]
 PART 2 - 阿罗汉果:在法的震撼中流泪 Shedding Tears in Amazement..[栏目: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The Path to Arahantship]
 福州开元寺俗家弟子居家早课简仪[栏目:本性法师]
 七十空性论今诠 结束语[栏目:赵跃辰居士]
 怎样得到念佛持咒的功德[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无言大智(常静)[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佛教与中国“和”文化[栏目:韩焕忠博士]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6 六、当下和实相[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佛教圣众因缘集 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栏目:佛教圣众因缘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