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四一集
 
{返回 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7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四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41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三0四页:
  钞【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称其所欲,无不闻者,发清净心,成熟诸根,永不退於无上菩提,是水本无情,善能说诸妙法也。】
  前面所讲的几种,都是说的别教三贤菩萨、初地到七地。『无生忍』,这是八地以上的菩萨,这是真正断了俱生我执,可见得俱生我执实在是很不容易,到八地才完全断尽,才真正见到一切法不生不灭,这叫做无生忍;也就是确实见到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的真实相。『甘露灌顶』,这是等觉菩萨,也就是等觉之声,等觉菩萨将要成佛的时候,十方诸佛以智慧水灌他的顶,给他作证明,证明他成佛了。以上是水说法,说哪些法?可以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这其中有无量无边的法门,经典里面只是把它归纳成几个阶段,这个要知道的,代表的是无量无边的法门,没有一个法门不说,可见得这水妙!末后这一句是总结,就是『众妙法声』,总结前面,实在是无量无边的法门,没有一样它不宣说的。
  『称其所欲,无不闻者』,「其」是指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确你想听什么,它就给你说什么,想学什么,它就教你什么,可见得这个世界才是真实的圆满。由阿弥陀佛大威神力的加持,没有学不会的,不但你能学会,而且能快速的学会。『发清净心,成熟诸根』,诸根,就是前面所说的各种不同的根性;像二乘、人天、权教菩萨,这是许多不同的根性。「成熟」,就是把所有不同的根性都同归到一个真实性,这才能同证菩提,同成佛道。『永不退於无上菩提』,这就归一了,各种不同的根性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归一。一般在理上讲,事上讲也是如此,佛佛道同,智慧德能没有差别。但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与一切诸佛有不相同的地方,他的愿不相同,十方众生往生西方世界,这个修行的方法不相同,所成就的果报也不相同。因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成无上菩提。正因为如此,所以大经上这才称赞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一切诸佛都推崇阿弥陀佛,使十法界一切众生心有归向。佛要不赞叹,众生心里怎么会向往阿弥陀佛?所以十方诸佛都帮助一切众生,因此他也赞叹阿弥陀佛,他也念阿弥陀佛,带头念,这个功德真正不可思议。
  『水本无情,善能说诸妙法』,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迷失了自性,所以心都向六尘境界上攀缘,因此这根性闭塞,这就是所谓无明烦恼。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给我们说,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六根只有耳根稍微利一点。虽然利一点,我看也利不了太多,为什么?听了这么多年还是没听明白,可见得耳根比其他的根强一点,问题还是很大,六根闭塞!这个原因我们要晓得,就是迷失了自性。
  如果我们要六根通利,一定要从自性上下手,佛家常讲要称性起修,这才行。称性,当然我们也曾听说过,也曾经在经论注疏上看过这些字样,心里也非常的向往,很想能够如法的修行,但是不晓得从哪里下手,怎么样才能够称性。实在讲,大道不难!愈是真实的大道愈简单愈容易,但是你不肯相信,你不肯去做,那就没法子。古人明了肯作,我们今人不明了也不肯作,这不肯作,坏在哪里?坏在自以为聪明,古人常讲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毛病发生在这里。方法就是在「读诵大乘」。所以不管是哪一宗、哪一个法门,我们看古人的成就,都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你仔细去研究他从哪里入门,不错,每个人入门不相同,但是它那个方法原则确实是一样的,都是从读经入门的,你要有耐心去念经。
  念经就是修戒定慧,戒定慧就是性德,所以你修戒定慧就是称性起修。何况净土宗的大德告诉我们,我们念的这句佛号,能念之心就是始觉,所念的这句佛号就是本觉,你说相应不相应?这不是称性起修,什么叫做称性起修?可是严格说起来,没有这么简单,为什么?因为我们看到念佛的人很多,他念了一生,他没见性,念了一辈子,与心性不相应,为什么?性是清净的,性里面没有贪瞋痴,性里面没有烦恼,他念了一辈子还有烦恼、还有贪瞋痴,可见得他念的与心性不相应,他不是称性起修。
  要怎样念这句佛号才是称性起修?这就说明非读经不可,至少是净土三经。三经,实在讲还不能绝对保证你有成就,原因在哪里?问题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根本经,这根本经上出了问题,许多种的译本,没有一个译本的意思是圆满的,每个译本里面都有一些缺陷。因此,你要是把这些译本统统读到,那就没有遗憾,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可是这么多的译本你不容易遇到,这就是缘分的问题了。诸位现在这个缘分圆满了,因圆了,后面就看我们果满不满?净土五经,大家一定要念。你看这么多!你想不想往生?想往生念这么一点点还算多!这世间哪有那么多便宜事情让你占?这个已经很便宜了,没有比这个更便宜了。
  所以净土五经读本,诸位从头到尾一个字都不能漏,至少看三遍,然后你念阿弥陀佛这个佛号就称性了,这句佛号才能得力。五经里面选一部常念,做为自己的常课。你一生就念这一部,行,这是个办法。我这一部念个三、五年,再换一部也行,但是不能换别的经,只是在五经里面。譬如,《无量寿经》我发心念五年,《观经》我再发心念五年,《弥陀经》我再发心念五年。你每一部都发心念五年,可以,这个方法行。决定不念其他的经典,这叫专修!这样才能相应,经义明达,明了通达。
  我们在句句佛号里面,那个佛号就是经题,是净土五经的总题目,念这一句佛号,这部经就全念了。你现在念这部经,从头到尾要花很多的时间,到你念熟之后,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净土五经念完了,你统统就念完了,那哪里能不相应?你没有读过五经,五经意思不明了不通达,你念这句阿弥陀佛究竟什么意思不知道,一面念一面还怀疑,那怎么能成功?你通达之后,念这个佛号就是念全部的经,声声佛号里面具足不思议的功德,所以非常非常重要!
  行有余力,就是你再有多余的时间,你可以研究注疏,注疏我们也限於五经一论的注解,这个分量就非常可观。到真正往生有了把握,那你可以看看其他各宗各派的,没有关系。为什么?不障碍我往生。往生没有把握,那就不要搞别的东西,为什么?耽误你的时间,怕将来自己修行有障碍。所以,决定不搞别的,我专搞一样。在我想,往生真的有把握,你也不看这些东西了。为什么不看?我专,我品位高!我这一搞杂了,虽然能往生,恐怕品位大大的打了折扣,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除非是帮助一切众生,舍己为人,牺牲自己,像智者大师。因为智者大师弘扬《法华》,这个打了折扣;他要不弘扬《法华》,专弘扬净土,那不打折扣,不但不打折扣,品位反而增上。可惜他没有弘扬净土宗,他弘扬天台宗;虽弘扬天台宗,他自己本身是修净土,所以最后他还是往生净土。他告诉学生,他是五品位往生的,五品位就是凡圣同居土。这是特别的悲心,大慈悲心。
  西方极乐世界无情说法。那个地方的人都达到一心,也就是都能「会境归心」,境是境界,都能从境界里面回头,所以六根每一根都利,阿弥陀佛教学就好办了。「六尘皆为教体,根根尽入圆通」,楞严会上观音菩萨只有耳根入圆通,西方极乐世界任何一根都入圆通,所以那个地方不但有情说法,无情也说法。
  钞【浴毕进业者。】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我们在大经上看到,「清虚之身,无极之体」,那个身体干净到极处,还要洗什么澡?不需要了。身上简直是一尘不染,还要洗什么澡?我们这边天气热,流汗要洗澡。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流汗,这个地方的洗澡是逸乐,好像我们这边游戏一样,是欢喜,是逸乐。但是它有功德,功德在哪里?能够洗除这心性上的烦恼。像我们现在带业去往生的,到那边去,身是清净,这是没话说的。我们见思烦恼没断,尘沙烦恼也没断,无明烦恼也没有断,反正常常到那边洗,洗一次,烦恼就轻一点,再洗一次又轻一点。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在那里面洗澡真的是断烦恼,确实能达到身心清净,烦恼轻、智慧长,有这个好处,这叫『进业』。
  钞【大本云:既皆浴已,或各坐於莲华之上。】
  大家在七宝池洗完澡,回到自己的座位,坐在莲花之上。
  钞【又云:有在地讲经者,诵经者,自说经者,授经者,听经者,念经者,思道者,坐禅一心者,经行者。】
  这个能看出他们生活非常优闲,非常的自在。『讲经』,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研究讨论,这是一种。另外一种,大菩萨讲给小菩萨们听,这就是有情说法;前面那个水说法,无情说法。像我们到那个地方去,带业去往生的,我们想学的东西太多,阿弥陀佛给我们讲,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佛是老师,见到佛要规规矩矩的,有问题吓得也不敢问,总觉得佛好威严,不敢亲近,只有找同学,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同学,找他们就好讲话了。这些大菩萨,经上讲「诸上善人」,上善,经上讲得清清楚楚,等觉菩萨叫上善。西方极乐世界像观音、势至这样的等觉菩萨无量无边,这些人都是补处菩萨,都是后补佛,他们是非常乐意教学,所以这些人就常常讲经。实在说,观音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一个,我们在大经上看到的,每一棵宝树下面都有西方三圣的化身。所以西方三圣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处处化身,不管在哪个地方,你想见,都在面前,不会见不到的,这个境界非常的不可思议。
  『诵经者』,这多半是个别的,你一个人在那里诵经。『自说经者』,少数几个人,三、五个人在研究讨论。『授经者』,授是传授。『听经者,念经者』,念经跟诵经很相似,实际上并不一样。诵经是在念经文,看著本子念也行,离开本子背诵。念就不一样,念是念经上所说佛菩萨的功德,这是忆念,想经里面所讲的理论、修行,普度众生这种种功德庄严,是忆念这些事情,这叫念。
  『思道者,坐禅一心者,经行者』,思道,此地这个「思」不是指思惟,这是借用这个字。我们这个世间给你讲什么,你不明白,我好好的想一想就明了了。这个想一想是意识,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已经离心意识,所以这个思跟我们此地的思不相同。很像我们这个世间所讲的参究,禅叫参禅,不能叫思禅。什么叫参?不用心意识叫做参。什么叫心意识?简单的说,识是分别,意是执著,心是含藏,我们也叫落印象。换句话说,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叫做参。佛经里面还有个术语叫思惟修,也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我们要懂得它的含意。用这个方法才能见道,道是什么?就是真如本性,禅家讲的明心见性,思道就是明心见性。
  「坐禅」,禅的意思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叫做禅。诸位要记住,真实高级的坐禅,不一定是在那里打坐,为什么?行住坐卧都是禅,都叫做坐禅。坐是取不动的意思,坐在那个地方不动;你不动了,就叫做坐。你走著路,你心里不动,还叫坐。因为它这个坐,不是讲你这个身不动,是心不动,心不动才真正叫坐。我人坐在这里,心里胡思乱想,这个不行,这不叫禅。这个地方的意思,在我们想像这一定是形式上在打坐,这不叫坐禅,因为前面那个思道,那是真正的坐禅,那是行住坐卧统统是禅。这个坐禅可能是他在那里打坐,取这个形式上,有在树下、池边、莲花上打坐的。有一心的,这是在修一心的。
  『经行』,就是绕佛,我们念佛的时候绕佛,俗话说就是散步。散步为什么叫经行?因为他散步,他在那里念经,或者他念佛,或者他持咒,统统叫做经行。前面所说的,这是在地面上的。下面讲在虚空当中的:
  钞【有在虚空中讲经者,乃至坐禅经行者。】
  空中也很庄严,空中有楼阁,也有很多菩萨在空中,跟地面一样。这是说他们真正的自在,想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
  钞【各随其质而有所得。】
  这句是总说。换句话说,你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所证得。底下举个例子:
  钞【未得四果者,因得四果。】
  『四果』是讲小乘。那个地方没有小乘,这是比喻。譬如,我们见思烦恼没断,在那里修行,没多久见惑断了,见惑断就等於初果;思惑断了,思惑断前面三品就等於二果,再断六品就等於三果,思惑断尽就等於四果。在那边是讲断惑证真,借用他方世界这些名词,西方极乐世界没这些名词,这些名词在西方极乐世界听不到的,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个平等的世界。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多人,没有名字,房子宫殿那么多,没有门牌,也没有路名。你听到之后,会觉得很麻烦,找个人到哪里去找?实在讲,那个境界真正不可思议。你要想找一个熟人,就像电脑一样,心里一动念头,那个人在哪里你马上就晓得,决定不会找错。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分别!你有了名字,不就有分别?有了路、有了门牌号码,都有分别,都有执著了。那个世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些在大经里面都说得很详细。希望你能把五经读本多看几遍,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明了了,人家问你,你都能说得出来。你看得愈熟愈好,你的信心决定坚固;你会相信,你这一生决定往生,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所以这是用他方世界的名词来说,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
  钞【未得不退转地菩萨,得不退转。】
  『不退转地』的菩萨是讲八地以上。因为他方世界常讲不退转是八地菩萨,八地菩萨叫不动地,真正不退了。这就说没有到八地这个程度,他就证得八地了。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天天都在进步,没有退转的,所谓圆证三不退。
  钞【是水不但以可浴为功,又能利益於既浴之后也。】
  我们这个世界、我们的水,业报,我们今天居住这个地球都是业报。最近这三十年来,地球上的人对於物质的享受,对於科技是愈迷愈深,迷了就造业,造业将来一定要受果报。现在已经有些科学家发现这个果报快要成熟,著急了,著急也没用处。前几天电视广播里面说,现在有一些科学家发现,北极上空臭氧层快破了!南极出了问题,现在北极又快出问题了。这个问题一出来,地球上要遭难,这是最近三、四十年,我们用这些化学品所产生的副作用。臭氧层破掉之后,太阳的紫外线力量很强,没有遮拦,两极的冰会融化,海水会上升,很多现在的平地都要到海底去了。世界人口愈来愈多,陆地愈来愈少,那麻烦大了。
  现在还是不断在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科学家说得好,地球上这几十亿年促成的物质,我们现代人几十年就把它用完,说是我们现代人比古人有福报,这有福在哪里我不知道。仔细想想,现代人没有从前人有福报。你要说这四十年的进步,这进步不是真的。年岁大的人还能记得小时候,你还会很怀念童年。童年物质文明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是那个时候人情味很重!那个时候过的真正是人的生活,人生有享受。
  现在人是机械、机器,现在人就不是人!这个可怜。人的价值没有了,人的意义没有了。人与人相处什么关系?利害。不像从前,从前人与人的确是道义,这个道义出自於自然的,出自於内心的,不是人勉强的。现在这个完全没有。父子都没有了,儿子对父亲孝顺是看看父亲还有不少遗产,这不能不孝顺一下。如果父母没有遗产,儿子理都不理他。不一样!所以现在这个社会完全颠倒,确实逐渐接近於崩溃的边缘。
  西方人预言,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我看这样发展下去恐怕是差不多,过去我想到可能是核子战争,如果一个冰河期间来的时候那就完了,整个地球毁灭了,这个很可能。如果两极臭氧完全没有的话,立刻就发生冰河;如果两极冰融化,台北市没有了,台北市在海底,台湾恐怕只剩阿里山那个尖尖还有一点点,除此之外恐怕都没有了。平原、城市恐怕都没有了,这是大问题。这么多年造下这么重的业,谁有能力去补?这个问题严重了。造的时候不晓得后果严重,今天我看到这个后果了。
  我们这些人总算是幸运的,为什么?找到一条路。至少就算是一九九九年,这还有十年,十年来得及,决定没问题。我们修学这个法门决定成功;这个世界到末日了,我们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如果你遇不到这个因缘,你不晓得这个门路,那真是难了。这是决定靠得住的一条道路,不但是生路,永生之路!所以今天这个世界,如果诸位仔细去想想,冷静去想想,没有一样值得留恋。不像过去,过去那个时代的确值得留恋的还很多,现在没有了。这是我们要真正觉悟,要彻底觉悟。
  这是说到我们的业报。业报的水充其量只能洗清我们身上的肮脏尘土,只有这个能力,没有大利益。西方极乐世界的水是八功德水,八功德水从哪里来的?是阿弥陀佛心性智慧里面生的,这是智慧水!所以我们在七宝池沐浴,能开神悦体,断惑证真,得的利益就大。
  钞【以上三种殊胜,皆摄宝池德水中故。】
  就是七宝池,八功德水。
  钞【又后出经偈云。】
  就是《后出阿弥陀佛偈》,我们现在收在净土五经读本里面。
  钞【但有河水流,音响如说经,是也。】
  这是赞叹西方极乐世界的水能说法,能洗除我们烦恼。后面这一段是称理:
  疏【称理,则自性汪洋冲融,是宝池义。自性悉备一切功德,是德水义。】
  这一段就是常讲的消归自性。这是莲池大师作一部注解无比殊胜之处,他是句句都消归自性。我们读了大师的释文,就是解释经的这些文字,自己要能深深体会这个受用,同样可以得到。这就是说,宝池德水全是自性里面变现出来的,所以它有这样大的功德。我们看到的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物质、看到的水,是从我们业报里面变现出来的;他那边是从自性里面变现出来的,所以说根本就不相同。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修行一定要用真心,真心就接近本性,就用诚实,真诚实在,这就能接近本性。
  我们看这些大菩萨,称性起修,全修在性,好像玄之又玄高不可及,我们没有办法下手。其实你真正明了,人人都可修的。我们今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从早到晚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用唯一的真心诚心,就是称性起修,不欺骗自己,不欺骗别人。佛菩萨用的心就是真诚,我们也用真诚心,跟佛菩萨就没有两样。可是,什么叫做真?什么叫做诚?这个要搞清楚。你们现在一听到都说:我都是用真心待人!说他是真心待人,「我诚心诚意」,其实他也不真,他也不诚。他不晓得「真诚」两个字怎么讲法,他误会了。
  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对「诚」下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下得很好,很简单也很容易明了,他说:一念不生之谓诚。这个念是妄念,心里干干净净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个心就是诚心,诚心就是真心。所以真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你有妄想有杂念,这个心就不真就不诚了。你会用真心用诚心就是你已经发了菩提心,那你就是菩萨,不要受菩萨戒。受菩萨戒的未必是菩萨,你要是用真心待人,那你是真菩萨,你不是假的。为什么?发了菩提心。受了菩萨戒,还是以虚情假意待人,那叫什么菩萨?那个菩萨,说得不好听,是骗佛的,实在讲是骗自己的,佛哪能骗得到?佛骗不到,骗自己的。大错特错了!要用真诚心。
  真诚心并不是我一发就发起来,没那么简单!儒家讲诚意正心,跟我们佛家的菩提心一样,没两样。可是儒家修诚意正心从哪里修?从格物致知,你看还做这功夫。「格物」就是佛家讲的断烦恼障,「致知」就是破所知障。你有二障在,你的心怎么会真?怎么会诚?你有二障,你那个心是迷,没觉!真心是觉心。所以你要想用真心,一定要去二障。先断烦恼障,贪瞋痴慢疑,这个不能有,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不能有。
  这个说起来,我们又感觉得渺茫,没指望了,真的没指望;绝对不是我们这一生能断得了的。所知障不必说了,烦恼障我们就没有法子,就断不了,那菩提心还有指望吗?但是在我们净土法门里面,还给你留了一线的希望。说老实话,修其他的法门,说个不客气的话,真的没有希望,任何一个法门都没希望。唯独净土带业往生,这就是烦恼不断。烦恼不断,我们真正的菩提心,没有!但是我们有相似的菩提心,从相似自自然然就变成真实了。要变得快一点,这一生就变过来了;变得慢的,不要紧,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变过来了。一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变过来,这是比任何一个法门修学要来得快,简单容易。
  所以我们要培养真诚,用什么方法?用读诵、用念佛,古人教给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不必要想的东西尽量不要去想,不必要说的话尽量不要说,把你这个时间留下来念佛。你要想,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就想这个,想阿弥陀佛从发心修行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普度一切众生成佛这个功德,想这个!你想这个是真的,你想其他的是假的,为什么?说想这个是真的,因为你想这些你将来可以得到;你想别的,你将来统统得不到。得不到的,是假的;能得到的,这是真的。真假我们要能够辨别,其余邪正是非利害不谈,我们只谈真假。要认真不要认假,那我们这一生就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这一生没空过。
  过去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都空过,这一生的因缘好,缘具足了。这样殊胜的因缘我们要不能把握,那实在太可惜了;你要说是来生再遇到这个缘,很不容易。现在科技很发达,我们的经书印得很多又便宜,普遍流通到全世界,将来难道还遇不到吗?如果两极那个冰化掉之后,我们印再多的东西都落空,都没有了。那只有等弥勒菩萨出现之后再说经,这个世界上才有净土三经、五经流通,不是容易事情!所以一定要把握现在,不要想将来,将来靠不住。
  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成佛了,那个时候你是不是刚刚好得人身?如果那时你不是在人道,弥勒佛成佛你不是又落空?纵然你得到人身在人道,你是不是跟弥勒菩萨距离很近?你能不能见得到他?你想当年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就是连印度人也有许许多多没有缘分,没有能见到他的,同住在一个城里面,不见得能见到,真正不容易!所以你想想,这个机缘遇到难得!不把这个机缘抓住,去搞别的,那就大错特错!
  钞【汪洋冲融者,汪,深貌。】
  这四个字是形容词,『汪』是讲深,深貌。
  钞【自性深玄无尽,如池底故。】
  凡是讲到理,讲到心性,正是《华严》所讲的表法,表法就是一一法统统表显我们的性德。此地也不例外,这是说性德,性德竖穷三际,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深玄,好比七宝池的池底。
  钞【洋,广貌。】
  『洋』是说广,广大。
  钞【自性广远无际,如池量故。】
  西方极乐世界的池很大,『广远无际』就是横遍法界,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是我们自性。三界十方里面所有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之物,自性变现任何一个物体还是像自性,这个很妙,妙不可言!就是小到一微尘,微尘就是自性,微尘里面显示出自性圆满的相,这是我们没法子理解的,这完全是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整个自性从哪里看?就从一微尘,一微尘跟整个自性是无二无别。
  我们讲一微尘很小,自性很大,实在讲,这是因为你有大小之分,是因为你有分别心,你有执著。你迷了,才在自性里面说小说大;悟了自性,自性没有大小。因为没有大小,所以横遍十方、竖穷三际,能纳入芥子,芥子是芥菜子,这小,跑到这里面去了。芥菜子有没有放大?没有。自性有没有缩小?也没有。它就能装得下,这就是因为它没有大小。如果有大小,大就入不了小。没有大小,没有方圆,也没有长短!可见得我们今天不能见性,就是分别执著障碍了我们自己,迷失了自性。自性广远无际,如池量。
  钞【冲融者,中和貌。】
  中和的样子。
  钞【自性非真非俗,纯粹至善,如池纯以宝成故。】
  说到自性,就是禅家所讲的「向上一著」,向上一著怎么样?「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没法子说的,不是言语能达到的,也不是我们思惟想像能接触到的。可是你离开言语、离开思惟想像,这个东西就现成的,就在面前,你六根对它会觉察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禅家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说不出来的。
  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非真非俗』,为什么?因为真俗是二法,六祖说二法就不是佛法。我思惟,思惟跟不思惟是二法,言说跟无言说是二法,总而言之,用二法决定没有办法能体会。离开二法,自性就在面前!我离开言说思惟,好,这个容易;那不言说、不思惟怎么离?我离了言说,不就没有言说,没有言说也要离,二边都要离!离了一边,著了另外一边,不行!
  凡夫执著在「有」这一边;小乘人「有」离开了,执著在「空」那一边。所以小乘人不见性,阿罗汉辟支佛都不能见性,原因是执著空,还是错误的。菩萨空有二边都不著,这叫中道。所以修行叫中观,境界叫中谛,此地叫中和。『非真非俗,纯粹至善』,这就是远离二边。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二边,恶是一边,善是一边。二边都离开了,这是真善;实在讲,说不出来!不得已用这个字,希望在言说里面你自己去体会,真的是意在言外!
  能懂得言外之意,这个人就有智慧,这个人就真正有了悟处。你要是落在言语里面,那就很麻烦,你所得到的是言语文字,得到的是六尘,你听的是声尘,你眼睛看到就色尘,你得到是这个东西,你得到是六尘。如果你懂得言外之意,得到的就不是六尘,是六性,你耳朵听的是闻性,你眼睛看的是色性,这就是明心见性。简单说,要懂得言外之意,这个是佛法的难处,决定不可以死在言语文字里面。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四二集
下一篇: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四0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四0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十四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二一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三三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一七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七十八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八九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四十三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二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六一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卓弥大译师生平、事业简介[栏目:圣者传记]
 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五章﹕信 Chapter Five: L..[栏目: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普贤三昧品第三[栏目:普贤菩萨·经典]
 手炉[栏目:佛教常用器物]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八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栏目:心律法师]
 慧能禅学的经论依据[栏目:董群教授]
 八大人觉经 第二觉知 多欲为苦觉[栏目:惟觉法师]
 戒言的饭碗[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佛教与宗教[栏目:怡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