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九八集
 
{返回 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91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九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98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四0一页,这是说十二因缘,缘觉所修证的。
  演【束之不出四谛者,若流转门,无明爱取三支是烦恼道,行有二支是业道,此五支为集谛,识名色等七支为苦谛。】
  虽然十二因缘讲得比较详细,归纳起来还是不外四谛。四谛是讲苦集灭道,「集谛」里面就是起惑造业。「无明」是过去的烦恼,「爱、取」是现在的烦恼,这三支都属於烦恼,把它归纳到惑业苦,这是「迷惑」,迷惑才有的。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记住,无明是过去世的事情,是无可奈何。现在对於一切法要是生了贪爱,要是想执取,执取就是占有,要觉悟,这都是迷惑颠倒。
  「行」是过去世造的业,「有」是现在的,是这一生当中造业。既然有业,当然就有果报。「行、有」这两支就是造业。由此可知,我们这个占有欲,就是佛门讲的造业。善业有善报,恶业有恶报,恶报是在三恶道,善业是在三善道,总而言之,脱离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业不能造。不造业,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为什么?起心动念都在造业,这怎么得了!
  一切法门都是帮助我们断惑消业、出离六道轮回。在一切法门当中,最简单、最容易、最快速、最稳当,无过於念佛法门。我们二六时中,就是一天到晚,心里面想佛念佛,一切时、一切处都不要把这句佛号忘掉,这也在造业,造什么业?造净业,就造念阿弥陀佛的业,这个业还算不错,为什么?三界六道里头没有,三善道里面没有阿弥陀佛,三恶道里头也没有阿弥陀佛,这叫净业,造净业将来往生是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除这条路之外,实在跟诸位说,找不到第二条路好走。我们要造净业,善恶业都不能造,不但是恶业不造,善业也不为,这样才能够出离。
  无明、爱、取、行、有,这五条是集谛;除这五条之外,其余七条是苦谛。从「识」到「受」是这一生的果报,过去造的因,现在受的果;「爱、取、有」是现在造的因,「生、老死」是来生的果报。你要问六道轮回是怎么来的,十二因缘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流转门」,流转是按照这个顺序来走,这就是制造六道轮回。如果反过来:
  演【若还灭门,灭前十二因缘之智为道谛,证寂灭理为灭谛。】
  你一下觉悟了,人为什么有老死?因为有生。没有生就没有老死。生有什么好处?生的后果就是老死。为什么有生?因为有取。为什么有取?因为有爱!你反过来往上去找它的原因,这是智慧。十二因缘,十二条里面只要断一条,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从哪里断?跟诸位说,要从因、缘上断,果上断不了。有一些愚痴的人觉得活得很痛苦,他就自杀,自杀是从果上断,断不了的,这一自杀,没几天又投胎,又来了,还干六道轮回。所以自杀是没完没了,不能解决问题。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把问题愈搞愈糟,来生比这一生不晓得要苦多少倍,这是做不得的。要在因上断,因上就是集谛上断,苦谛上没有办法断的,苦是果。集,我们晓得「无明、行」是过去生中的,过去生你怎么能断得了?只有在现在生当中,现在生查十二因缘只有三支「爱、取、有」。爱、取、有这三支能断一支,或者你把「爱」断掉、「取」断掉、「有」断掉,这三支断一支就行了,就出离六道轮回,这叫「还灭门」。你有这个智慧,知道事实真相,晓得从哪里下手,这叫「道谛」,道是方法、门道,你找到了。真实超越轮回了生死,那就是「灭谛」,证寂灭理为灭谛。这是说明十二因缘不出四谛。
  缘觉虽然他度众生,实在讲,他跟阿罗汉差不多,他不是主动度化众生,也是众生去求他,他才肯教。众生不去求他,他不会去找人的,不像菩萨作不请之友。所以,他度的众生不多也不广。缘觉与声闻,称作小乘。如果讲三乘,声闻是小乘,缘觉是中乘,菩萨是大乘。
  钞【算数者。】
  这一段是解释经里面所说「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这个地方把『算数』,这是个名词,做一个简单的解释:
  钞【世间算数,尽於九章。】
  『九章』是中国古代的数学,现在的数学比从前进步很多。
  钞【佛说算数,如阿僧只品,则非世人心力所计。】
  「阿僧只品」是《华严经》上的一品,这一品讲的是数学,这个数字太大,我们凡夫没法子计算。
  钞【今云算数,通世出世间而言也。以其多多无尽,超出算数之外,虽洛闳一行,无所施其巧者也。】
  此地经上讲的『算数』,世出世间这个算法都包括在里面,但是它的数字非常大,要不是很高明的数学家,绝对不是普通人能计算得出来。『洛闳一行』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家。莲池大师是明朝人,当然明以后,由於交通的发达,世界上其他国家许多的数学家超过中国。在古代,中国人超过外国人,现在有很多外国人是专精,他一生专攻一门,一门深入,所以出了不少的数学家。这些数学家,对於佛经上讲的数字也没办法知道。
  演【算数九章者。】
  哪九章?这是把九章的名词说出来,这内容就不能细说了。实在讲跟近代的数学也很接近,近代的数学比中国古时候的数学进步非常多。
  演【一方田,二粟布,三差分,四少广,五商功,六均输,七方程,八盈朒,九勾股。】
  「方程」,我们现在讲方程式,「勾股」就是我们现在讲开方。这是中国古老数学的名词。
  演【洛闳一行者,洛闳汉武帝时人,精於历数,汉时改正朔,其所定也。算周天数云:后几百年,当有差讹,必有圣人出而正之。】
  洛闳是一个数学家。数学是科学之母!数理能推演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大而国家世界,连整个太空星球的运转都能推算出来。天文学上许多的星球,最先是从数学里面推出来的,在某个地方应该有星球,然后再去找,果然被找到了;这是看星球的运行,因为它运行彼此互相有引力,从这里面推演出来,虽然没发现,知道应当有,才会有这个现象。天王星、冥王星都是先从数理上推演,然后才去把这个星球找到。很多的预言也是根据数理推演出来,但是有的时候有差错,这是很难避免的,不见得完全正确。如果是在定中所见,见此界他方千年万世之后的事情,那是现量境界,那一点都不会差错。这是他算的《周天数》,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天文,讲的星球的运行,几百年之后,星球的运行速度、角度都有比较大一点的偏差,对於历法就要加以修正。
  演【唐玄宗时,僧一行果出,复定历数。】
  唐玄宗的时候,有一个出家人,一行法师,精於天文、数学,他也懂这一套。「复定历数」,重新把历数修正,这就是中国现在所用的农历,是依月亮绕地球为标准,也叫阴历。西洋人的历叫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来做标准推算的。这些大数学家对於佛经上所讲的数量,他也没办法推论。
  钞【上言无量无边,十大数中当其二三。】
  十大数就是在「阿僧只品」所讲的。古印度数字的单位,从基数算起算到最后是一百五十多个单位(中国数目字单位只有二十几个),而且后面这大数是倍倍相乘,它不是十进法。末后十个大数,我们通常叫「十大数」。第一个是「阿僧只」,第二个是「无量」。阿僧只个阿僧只叫一个『无量』,所以无量是数目字的名词。无量个无量叫一个『无边』。十大数量里面,无量是第二,无边是第三,所以『十大数中当其二三』。
  钞【是有算数,而今言非是算数所知。】
  「无量」,实在讲是有量的无量,不是真正无量,「无量」它是一个数目字的单位。我们经上所讲的这个,到底是有量的无量?还是无量的无量?《弥陀经》上没有详细说,但是《无量寿经》上讲得很详细。你说它是有量的无量,那么佛说过了,假使十方世界的众生统统都证辟支佛果,神通都像目犍连一样,共同来计算,西方世界有多少人,他们算不出来,阿弥陀佛的寿命他们也算不出来。由此可知,绝对不是此地所讲的有量的无量。为什么?印度的「无量无边」,我们这边数学好一点的人还是能计算得出来。现在我们的数学不行,但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还是能算得出来。从《无量寿经》上观察,西方极乐世界世尊给我们介绍的无量,可以说是真正的无量。即使是有量,在我们凡夫境界里也真的是无量。所以,非是算数所能知之。
  钞【故知无量,乃赞叹极多之语,未可以常数泥也。】
  这是特别提醒我们,绝对不能用印度这个数字来衡量它,那我们就错了。
  钞【如大本云。】
  『大本』是《无量寿经》,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所引用的大本,大多数都是依据王龙舒的会本,就是《大阿弥陀经 》。
  钞【假使比丘满亿那由他百千数量,皆如目连神通,欲共计算彼佛初会声闻,尽其神力,百分中不能知一,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能知一。】
  『邬波尼杀昙』,就是《楞严经》上讲的「优波尼沙陀」,音很接近,因为是梵音音译的,中国的意思叫「微细分」。微细分都不能知一,何况全体!
  钞【又云,佛告阿难:假使有人,出一身毛,碎为微尘,以一一尘,投海出水,毛尘水多,海中水多?阿难答言:毛尘水多,不及半合,海水无量。】
  一毛尘析为百分之一,这毛已经很细,竖的劈,劈成一百分,百分之一,你想想看那多细!在海里沾一滴水,佛问:这毛尘沾的水多?还是大海水多?这个比喻就是刚才讲的,十法界的众生都证辟支佛果,神通都像目犍连,他能够知道极乐世界的数字不过是毛尘水而已,不知道的像大海水。这是极其形容这数量不可思议。西方世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是蕅益大师所讲的,如果不是佛力加持,绝对不是九法界众生凭自己能力能理解的。
  疏【论言二乘不生,今言声闻者,以惯习小,不久证大,终无小故。如观疏说:若据变化,小亦无碍。】
  《往生论》说「二乘种不生」,二乘的种性决定不能往生净土。西方净土纯一大乘种性,就是菩萨种性,没有二乘种性的。现在这个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有声闻,这是什么回事情?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解释,『以惯习小』,惯是习惯,在没有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前,像在我们这个世界,他修小乘法修了很久,现在听说西方世界,他回小向大,念佛求生净土,他也能往生。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小乘的习气很重,小乘习气还没断,我们说他小乘,是说他没有往生之前他是小乘身分,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上也看到的。莲池大师这个解释,不是他自己偏见,有大经做依据。『终无小故』,极乐世界绝对没有小乘。
  钞【终无小者,观经疏谓习小之人,本不得生。】
  小乘人确实不能够往生净土。
  钞【繇彼临终,发大乘心,亦乃得生。】
  他的净土缘分在临命终之前才成熟,临命终之前遇到善知识,告诉他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他听了之后,当然这一定有过去世的善根,善根成熟,他能够相信,能够发愿,能够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决定往生。
  钞【以惯习小。】
  因为他小乘修得久,也就是四谛法这种子力量很强,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听阿弥陀佛、听净土依正庄严所说的法门,全说的是小乘法门。说老实话,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何尝说法?佛虽然不说法,那个地方说法始终没有间断,这个说法是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你想听什么经、什么法,你听的那个音声就是这个经法。这些人小乘习气很深,他当然一想都是想小乘经,因为大乘经他没接触过,不要说经义不懂,经的题目也不晓得。他心里面所念的都是小乘经典,那么他听阿弥陀佛所讲的、开导的也是小乘法。
  钞【才闻苦空无常等法,顺其先习,遂证小果。】
  他听了这些法之后,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断了等於证阿罗汉果,其实在西方极乐世界是菩萨,绝对不是阿罗汉。我们晓得在圆教菩萨果位当中,见思烦恼断尽是在第七信位,七信位的菩萨。但是大乘佛法的薰修断证等於小乘,除断证之外,他的智慧神通道力绝对不是声闻、缘觉可以跟他相比的。
  钞【而向大之心已成,况得近佛,自当不久证大,安在其为声闻乎?】
  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就不会远离了,常常在阿弥陀佛的身边。也许你会怀疑,西方世界那么大,人那么多,我怎能够跟阿弥陀佛天天在一起?这是我们世间人的观念,我们这个世间确实如此,不要说太大,我们台北市,这很小的地方,我们每个人能天天看到李总统吗?跟他拉拉手,在一块谈谈话吗?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他只有一个身。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的化身,所以每个人天天见到佛,天天跟佛在一起。如果李总统有化身,台北市有两百万人,他就有两百万化身,每一个化身陪一个人,那不就天天在一起了吗?佛有化身,观音菩萨也有化身,大势至菩萨也有化身,我们看《观经疏钞》就晓得。不但佛菩萨有化身,到那里去我们自己也会化身,这个就妙不可言。自己化身也跟佛一样,化身无量无边,化这么多身作什么用?每天去参访十方诸佛,不但亲近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你每天都可以亲近,你说极乐世界好不好?你要不到西方世界去,这个好处你得不到。菩萨要想得到这样的好处,得七地以上。你什么时候能修到圆教七地以上,你才有这个能力亲近十方如来。西方极乐世界只要一往生,下下品往生都得到这个好处,这是阿弥陀佛神力加持。我们在《观经》、在《无量寿经》里面统统看到,你时时刻刻能够亲近弥陀。所以,怎能说他是声闻?
  钞【是则经举声闻,以暂有故。论明二乘不生者,以终无故。】
  经上说『声闻』有两个意思,这是在《无量寿经》里面我们读到:一个意思讲声闻、讲人天,是他没有往生之前的身分,他是由小乘来往生的,由人天身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称他从前的身分。另外一个说法,就是从在那里面断惑、断烦恼,如果你见思烦恼还没有断,等於他方世界的人天;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没有断,等於他方世界的声闻,是这个说法。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统统是菩萨,那个世界是纯一菩萨法界。而且我们在经上读了很多,深深明了,统统是普贤菩萨,不是普通的菩萨。我们读《华严经》,唯有普贤菩萨才能成佛,其他的菩萨不能成佛。菩萨要想成佛,一定要修普贤行,一定要把自己变成普贤菩萨,这才能圆成佛道。《无量寿经》跟《华严经》「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关系非常密切。下面这一段说得更好:
  钞【小亦无碍者。】
  这个话就说圆了,这的确是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钞【净土尚容众鸟,声闻岂不鸟如?】
  声闻难到鸟都不如吗?都比不上吗?
  钞【鸟既变化所成,声闻宁独实有?】
  这几句话说得太好,的确是圆融到极处。西方极乐世界哪有鸟?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天、声闻,也可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从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上讲,确实是圆融无碍,我们对於这个不必怀疑。
  钞【纵使彼国久有声闻,亦复何碍。】
  假如那个世界真的有人天、有声闻,可能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弥陀神通道力不可思议,这个我们不必怀疑。净土宗经典,我们所依据的是五经,五经把它归纳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净宗第一经,《无量寿经》再归纳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亲口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佛转告我们等於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没有两样。我们要以什么为根据?以四十八愿为根据。四十八愿就好像宪法一样,任何一切法不能跟它抵触,跟它抵触的都没有效果。所以,以四十八愿为主。
  我常常劝同修们,如果没有时间读全经,真正修净土的人早课念《无量寿经》第六章四十八愿,专修净土,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晚课念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这五章,这五章就是持戒念佛,用这五章经文来反省、忏悔,改过自新。不能读全经的,就这样读法。念完之后,再加一个回向偈、三皈依,这样的早晚课就非常圆满,这是专修净宗。声闻众就介绍到此地,下面介绍菩萨众。
  ◎【二菩萨】
  经【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声闻众说得详细,『菩萨众』就省略许多的言语,但是我们要记住前面的经文,他说「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此地要是照前面这个例子,「彼佛有无量无边菩萨弟子,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疏【承上不独小乘。】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天、声闻数量不可思议。
  疏【诸大乘菩萨无不生故。】
  因为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菩萨修行到登地,他知道这个法门殊胜。换句话说,地前菩萨不知道这个法门、不认识这个法门。登地之后才晓得这个法门殊胜,才知道这个法门的好处,晓得这个法门真正的利益,所以没有一个不信。因此西方世界这些大菩萨的人数,不但不比人天、声闻少,超过就太多太多了,那边大菩萨多!
  疏【亦复者,亦无量无边不可算数也。又复具无量无边功德,如大本中说。】
  《无量寿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这些大菩萨功德巍巍,诸佛都赞叹不尽。
  钞【菩萨者,自初心以至地尽,前如教起中辩,后如补处文中所引,甚多无量,何可数计。】
  先说人数,从初发心,初发心就是我们凡夫带业往生。我们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不容易!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是什么样的人?《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所以罗什大师翻「一心不乱」翻得不错!一心不乱也有三辈九品,我们是下下品的一心不乱。下下品的一心不乱,是什么程度?五利使断了,就是三界八十八使见惑断掉。我们现在是一品也没断,这一往生就断了,一往生阿弥陀佛来接引,佛光一照,就把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佛光一照就照掉了,就没有了,这样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个地位等於小乘须陀洹果。
  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我们自己念,念到功夫成片,念到这句佛号把妄想执著念掉了。这个念掉不是真的断掉,是妄想执著不起作用,我念阿弥陀佛,一句顶一句,妄想执著渗透不进来,这就是不夹杂。所以功夫要不夹杂、不间断。烦恼断不断不要去理会,不要紧,只要我们做到功夫不间断、不夹杂就好,这个样子烦恼不起现行,往生的时候才有把握。佛来接引,佛光注照,这是佛力加持,把我们的功夫提升到初信位的地位。三资粮第一个是信,信愿行!不是初信位的菩萨,怎么能往生?所以要信心清净、要信心坚固。
  在这个世间修行,尤其在现前这个阶段很不容易,自己一定要有主宰、要有把握。什么叫主宰?不会被人骗了。现在这个世间骗人的人很多,真是现代人听骗不听劝,劝他好好的念佛,他不听;骗他去干什么,马上就去了,这是迷惑颠倒!佛在经论上苦口婆心劝我们,我们不听;喜欢听外面这些谣言,那就没法子,这就是业障深重!学佛要记住,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经典。一切法里面,我们选择《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弥陀经》有《疏钞》、有《要解》,这三部是我们真正皈依处。一生能够依靠这三部,没有不了生死、没有不往生的,不要再搞别的,这才叫真正具足信心,信心清净。《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本性,则生实相就是见性,信心清净就见性。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证果,小乘是初果,大乘法是圆教初信位菩萨。
  『以至地尽』,「地」是地上菩萨,地上菩萨到尽头,那是等觉菩萨。『从初心以至地尽』,这就是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所讲的「与五十二同伦」,同伦就是同志,志同道合;五十二就是此地所讲的从初心到地尽,到等觉是五十一个位次,再往上去妙觉,妙觉就成佛,五十二个位次。这五十二个人,不是五十二个,是五十二类,他们统统是依《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统统是念这句阿弥陀佛成就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他其他的法门都不要,单单一句阿弥陀佛,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不要用第二个方法,所以这是净土宗第一代祖师!诸位要记住,大势至菩萨是净土宗第一代祖师,是从哪一方面讲的?是从整个法界讲的。尽虚空遍法界,念佛法门他是第一个,没有人超过他的。在娑婆世界提倡念佛法门,第一个祖师是谁?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讲经,第一部讲《华严》,《华严》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提倡念佛法门的是普贤菩萨,娑婆世界净土宗的第一代祖师是普贤菩萨。在中国的第一代祖师,是提倡念佛求生净土的慧远大师。第一代祖师,三个都是第一代,一个是法界的第一代,一个是娑婆的第一代,一个是中国的第一代。
  数目之多是没法子计算的,『前如教起中辩』,前面在教起因缘里面说得很详细,后面将来到「补处菩萨」那一段还要讲,还要述说介绍这些菩萨们。『甚多无量,何可数计』,菩萨数目太多,没有法子计算。
  钞【功德者,大本佛赞彼国菩萨种种功德,为二十三喻。】
  此地讲的『二十三喻』,夏莲居老居士这个本子在「真实功德」这一章,但是这一章没有二十三喻,只有十几喻。二十三喻在哪里?在王龙舒的《大阿弥陀经 》。莲池大师确实是引用王龙舒的本子。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讲到《疏钞》莲池大师多半引用龙舒的本子,他说出这个事实也证明会集本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些人对会集有成见,莲池大师是一代祖师,他著《疏钞》引用得很多,可见得他并没有反对会集本。此地略举几种,没有完全举出来,这是赞叹菩萨的功德。第一:
  钞【一、坚固不动,如须弥山。】
  实在讲,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菩萨们,他们所成就的功德,也就是我们将来要成就的。我们将来要成就,现在要不修,哪里会成就?现在要修,不能完全靠阿弥陀佛加持。如果你自己一点都没有的话,阿弥陀佛想加加不上!你总得有一点,阿弥陀佛才能加得上。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也常提醒,弥陀加持是给我们相对的加持,我们有一分力量就会得到他一分的加持;我们有两分力量就得到他两分的加持。譬如我们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如果不到这个功夫,阿弥陀佛加不上,加不上就不能往生。所以念佛的人很多,一万个念佛人难得三、五个往生,什么原因?就是你自己念的功夫不够,佛力加不上。必须你到达一个标准,他才能加得上。我们自己念到功夫成片,这一句佛号确实能把烦恼伏住,他来接引的时候,佛力加持就把我们功夫成片提升到一心不乱。
  《弥陀经》上,罗什大师翻得没错,确实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不是我们这一生证得的,是弥陀神力加持,往生的时候确实是一心不乱。否则的话,怎么能入菩萨位?因为你到那个地方一定是圆教初信位菩萨,不可能是初信位不到,那是没有资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初信位的菩萨就是下品的一心不乱,因为信位总共有十个位次,从初信、二信、三信到七信位,七信位是事一心圆满。再往上面,初住就是理一心不乱。
  由此可知,我们念佛不能掉以轻心,不到功夫成片是不能往生!烦恼一定要断,功德一定要修积。功德是什么?功德跟福德不一样。我们今天舍财到处去布施做好事情,那是修福,修福不能往生。往生要功德,功德是什么?清净心。我们烦恼是不是真的少了?妄念是不是少了?烦恼妄念天天少,这是功德;忆佛念佛不间断,这是功德。所以,不间断、不夹杂比什么都重要。间断、夹杂就是又搞六道轮回,你说这怎么得了!
  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了解,我们要学菩萨『坚固不动』,信心坚固、愿心坚固,这决定能往生。不但世间法要放下,出世间法也要放下,千经万论都要放下。这些经典它的作用是帮助那些不信的人起信,他们用的;我们已经信的人,不要再用了。我们现在在美国建的道场,我最近又买了四部《大藏经》,我们那边已经有两部,讲堂那边我们自己有印的一种《大正藏》,总共有七部《大藏经》,不同版本的,我还继续在收集。不但收集这个,我还收集《四库全书》,买了许许多多的书到底是干什么?让给他人悟,不是自己用的!让给别人悟,他又悟不了,所以我们还要去帮助他开悟,要把这些东西详详细细介绍给外国人。
  我们做这工作,先让外国人悟了,让外国人欢喜了,然后我们慢慢把这套教材再搬到大陆去度中国人,转这么一个弯,先教外国人。所以全心全力在做这个工作。这个工作就是舍己为人,就是《地藏经》上讲:「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牺牲自己往生的品位帮助别人,可是这个牺牲是有限度的,那就是下下品往生,就是初信,这是我们一定要做到的。不能搞到自己去不了,那就不得了,那不可以。
  智者大师一生弘法利生,他是天台宗的祖师,往生的时候,学生问他什么品位,他说:如果我不领众,也就是不讲经说法,不打这些闲岔间断夹杂,上上品往生;因为领众,弘法利生,只落得五品位往生。这是牺牲自己的品位,这有价值的,为什么?牺牲自己品位帮助许许多多的人往生。所以菩萨发心利益众生,不为自己求利益,只要自己能往生,下下品就好了。所以我们的信心、愿心、执持名号要『坚固不动,如须弥山』。
  钞【二、智慧明了,如明日月。】
  法门可以说『智慧』第一。怎么说智慧第一?文殊菩萨,一切菩萨当中智慧第一,他选择这个法门。普贤菩萨大行第一,愿行第一,他也选择这个法门。大智大愿大行之所抉择的法门,我们今天也死心塌地选择这个法门,那你不是大智大愿大行,是什么?你是文殊、普贤一流的人物,这不得了!真正不可思议!如果不是大智慧,不能相信这个法门。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本经表法,小乘是舍利弗,大乘是文殊师利菩萨,都是智慧第一才选择这个法门。
  钞【三、广大如海,出功德宝故。】
  智慧比喻文殊,『广大如海』比喻普贤,普贤菩萨大愿大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我们要学的。心量要广大,要知道我们在这个世界时间很短暂,要知道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一样也带不去。真正念佛人,在这个世间随缘度日就好,不要去计较,不要去争执,一心一意念佛,再过几天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没有这样的心量,也是很大的障碍。在这个世间,一切法心里舍得干干净净,一切法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帮助他学佛、帮助他念佛,我们能够尽心尽力圆满功德。
  我们今天道场虽然小,可是我们的功德确实念念圆满,为什么?心与力都尽到了。我们有十分的能力,只用九分,这个不圆满;我们今天心力统统尽到,这是如法的,心地清净。有同修跟我说,其他道场都要信徒去化缘、去募捐、做种种好事,跟诸位说,那个功德不圆满,为什么?你想想从前庞居士,庞居士是菩萨再来的,不是普通人,《六祖坛经》里面都有授记,都讲后来有二大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重新振兴宗门。这二大菩萨,庞居士是一个,他教我们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今天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乱?好人太多,好事太多!每个好人都要做好事,搞得天下大乱。所以,什么事是真正好事?无事是好事。有些同修把钱送到这里来,我们无可奈何,要替他做好事。他要不送来,我们不做不更好!我们两个道场都守这个原则,简居士在那边,一再跟我谈得很多,我教他永远守住一个原则,每个月收入多就多做,少就少做,没有人送钱来就不做,这个多自在!绝对不要去化缘,绝对不要去问人要钱,那叫攀缘,不是随缘。有人送钱送多,我们多做好事,众生有福,我们辛苦;没有人送钱来,众生没有福,我们自在清净,我们没事。所以随缘而不攀缘,身心没有负担,这个多快乐!身心没有牵挂。
  这里面就出无量无边的功德宝,功德宝藏就从这里生的。所以心量要广大,不要有界限、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著,清净平等,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觉正净,三宝!这是「出功德宝」,这三宝就出来了。有这三宝就生无量无边的功德宝藏,真正的宝是这个,诸位要记住。在《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是三宝!我们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修什么?就修这三宝。可是心量窄小,这三宝不能出现,虽然有,露不出来;必须心量广大,把妄想执著舍掉,自性三宝就显露出来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返回 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九九集
下一篇: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九七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四三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五五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二一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四四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00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0四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十九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九十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一七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五三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什么说认为年轻就不会死是幼稚的想法[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第三十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漫谈“般若”(华方田)[栏目:般若]
 功德最上的放生方法[栏目:放生功德]
 发菩提心[栏目:论语禅]
 佛性论与人性论的关系如何?[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信心的力量[栏目:寂静法师]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2[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