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二集
 
{返回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27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九十二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92
  请掀开经本,第二百二十三面,倒数第四行,请看经文:
  经【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
  后面这段经文是显胜结劝,也是第四卷最后的一段,是行门里面的总结。经文分两个小段,第一个小段是比喻。请看注解:
  【一个大千世界里面,有十万万个须弥山王。】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个单位世界有一个须弥山,所有的这些星球围绕著须弥山。世尊这个话在三千年前所说的,大致上的状况与我们近代天文学家观测的相似。但是须弥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只有在佛经里面,看到世尊简单的描绘。实际上,我们依然没能够发现,在我们推想当中,须弥山决定不是在地球上,这个现在是可以肯定的。这桩事情我们也无需争论,因为世尊在此地只是举一个比喻为我们说而已。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须弥山王,根据佛在经上,这都是概略的说,我们不能把它坐实,要是落实那就有过失了。
  一千个小世界,这是像我们现在所谓一个星团,一个星系,称为小千世界。这样一千个小千世界,再组成一个大的星系,就叫做中千世界。再从一千个中千世界,组合起来一个大的星系,就称为一个大千世界。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一尊佛的教化区,一个大千世界。为什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因为大千世界的组成是由小千、中千、大千这样组成的,所以称之为三千大千世界。我们不能误会,三千个大千世界,那就错了!像这样的大千世界,在虚空当中无量无边,不止三千。如果这样说法,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应当是十亿;换句话说,有十亿个单位世界,就有十亿个须弥山,这须弥山很多!黄念祖老居士他对科学很有研究,他认为佛经上讲的须弥山,也许就是现在科学家在太空当中发现的黑洞。到底是不是,我们无法证实,但是他讲的也不无道理,他也有他的理论依据。现在我们知道太空当中黑洞的确是很多,不只是一个,几乎每个星系里面都有,他这个讲法也有依据。
  佛在此地做个比喻说,这么多的须弥山王,七宝。前面重重较量功德,一次比一次殊胜,这一次这个人布施,不是一个世界的七宝聚,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须弥山王,这是天文数字,我们无法计算的。这是说:
  【受持广说此经之福德更大】
  我们看底下这段经文,显示持经之人福报不可思议。
  经【若人以此般若 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前面比喻当中,
  【於前福德】
  就是刚才我们念的
  【等於十亿须弥山王的七宝布施】
  这个福报太大太大了!《金刚经》上每一次较量福德,都会叫我们怀疑,我们念念《金刚经》有这么大的福报吗?念了一辈子,福报也没现前,好像不太可靠。这一桩事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关键在受持,单单是读诵不行,一定要受持,要为人演说。受持是依教奉行,把佛在《金刚经》上讲的这些道理、方法、境界,我们全都做到,那个福德就大了。经上所比喻的,我看并不过分,真正是大,诸位要认真去受持,你才能够体会到少分。
  【然而其福德,皆不能及持说此经者福德之一分也。】
  多少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这个简直是不能比!
  【经,虽是文字名言,然由文字起观照,而相似、而分证、而究竟成无上菩提,岂一切有相福德所能比。】
  这是为我们说出一个道理,为什么十亿须弥山王的七宝布施,不及受持读诵此经的一分。注解里头讲得很清楚,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那就是观照。读诵而不能观照没用处,观照就受持了。什么叫观照?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之处,要想到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譬如,佛给我们说,世出世间所有的境界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能够提起这一句,这是观照,这是开智慧。我们决定不迷在现前事相之中,相是幻相,不会迷在这里面。佛教给我们处世生活的态度,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能执著。「无住」就是不执著,「生心」就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为什么不执著还要断恶修善?这个道理前面都说过。一切法是因缘所生,缘生性空,所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教你不能执著。但是这里头还有一个事实,必须要知道的,因果不空。善因一定现善果,恶因一定现恶报。这是说十法界依正庄严,相虽然是虚幻的,但是它清清楚楚摆在我们面前,这叫做业因果报不空。所以佛接著说「而生其心」,虽生心、虽修善,也不能住,也不能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那就对了!所以,在一切时、一切处,要想到《金刚经》上佛教导我们的;你能够时时刻刻想得起来,这叫观照。可不能把它忘记。
  精采的句子很多,重要的譬如讲到「诸法如义」、「无实无虚」、「不一不异」,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纲领。能够应用在一切世出世间法上,帮助我们觉察事实的真相。佛教给我们在生活当中,特别是人事环境当中,教我们「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个经文我们还没有念到,在后面。表面上看是释迦牟尼佛教须菩提尊者弘法利生的态度,实际上这两句话可以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处顺境、处逆境,如果能够用得上这两句话,你一定是常生智慧,不生烦恼,所以这是非常非常要紧的。因此,绝对不是一切有相的福德能够跟它相比。
  【意显持经说经】
  持经是受持。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修持的人,自己得利益,又能够利益众生,把《金刚经》介绍给别人。
  【能令自他同证法身。视彼报身,如同身外之财,何足校哉。】
  校是比较、较量。你看看,这个我们在经典里面前面读过的,如来就他自身来做比喻,以佛的报身,经上虽然说的是劣应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实际上,佛的报身,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人家也没有放在心上,若无其事。这是给我们讲,真正放得下。诸佛在果地上,依正庄严他都无住,他在虚空法界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随类现身而为说法,那是佛菩萨的生心,无住生心他真的做到了,做给我们看。果地上依正庄严都能放下,我们今天这一点算什么,何足以挂齿?
  【佛现报身等,原为利益众生,令他受用。】
  这个意思,《华严经》上讲得最透彻,讲得最详细。诸佛菩萨,我们说菩萨,《金刚经》上讲的诸佛,所谓法身大士。他们现身,报身也好,应化身也好;现土,像阿弥陀佛示现西方极乐世界,毗卢遮那如来示现的华藏世界。无论是身、是土,他只有一个目的,利益众生,这是我们一定要学习的。我们今天得到这个身,这个身是业报身。可是业报身不要紧,你能够通达般若 ,就可以把我们这个业报身转变成为智慧的报身,不是不能转的。这个道理,经典上讲得很多,境随心转,相随心转,依报随著正报转,你看都是叫我们转。学佛修行就是要会转境界;转不了境界,你就白修了,你怎么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会学的人就是会转,如何把我们业报之身转成智慧的报身,我们学佛才真正得受用。转过来的相是什么?那就跟此地讲的一样。没转过来的时候,起心动念是自利,自私自利;一转过来之后,起心动念都是利益众生,把自己忘掉了,自己没有了,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你已经断了四相四见,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了。前面我们说过,转八识成四智,你真的转过来了。
  【正如以财布施,令他受用也。】
  这是举一个浅显的例子,这是一般凡夫统统做得到的。我们学了佛,大概多数人都懂得施财。无论是多是少,施财的目的都是帮助别人,都是利益众生。
  【故以此为喻。以显证法身者,并报身之相亦不住也。】
  连报身尚且不住,何况应化身,这是一定的道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金刚经》的四分,信、解、行、证,说到修行,到这个地方讲完了。下面开始这是第四大段,为我们说明证果。
  科题里面,究极无住以成证。题目上著重在究极,极是到了极处,究是研究。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精研达到极处,那就证了。底下一段,明平等法界,明诸法空相,我们在此地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此第四大段】
  这是正宗分的第四大段。
  【皆说如来境界。穷究无住,至此而极。】
  到这个地方讲到极处了。证,佛法里面讲到证果,证的是什么?就是证的这桩事情。
  【初明平等法界,显示一切法性本无有我。结成前说菩萨通达无我法之义。】
  「无我法」,在金刚般若 这一会上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你能够通达无我法,我们一般讲,你开悟了!佛知佛见,入佛知见。如果你能够契入无我法,你就证果,最低限度的境界,你已经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无我法非常重要,无我法的具体说明,就是前面所说的离四相、离四见。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放下了,心里面确确实实不再有这个念头了,这就是证入无我法。诸位要晓得,圆初住菩萨以上的,都是这个境界。
  【次明诸法空相,归结到不生不灭。所以令离相离念以除我执,无非为遣分别执著。所谓生灭心也。遣生灭心,为证不生不灭之性体也。】
  前面交代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是相当的清楚。说明佛为什么要这样说法,其目的何在?其善巧何在?我们明白、通达了,对於佛所讲的义趣,确确实实能帮助我们理解,帮助我们深入。请看经文:
  经【须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
  所谓是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佛哪有度众生?但是你要是执著佛不度众生,错了!我们没入这个境界。我们今天说佛度众生,不对!佛不度众生,也不对!怎么说都不对。为什么不对?你没入这个境界。如果你入了这个境界,你说佛不度众生,对!说佛度众生,也对!怎么说都对。可见得智慧不开是不行的,不开智慧,那是开口便错,动念即乖。要是开了智慧,一切皆是,一切俱非,怎么说他都是圆融的,他都能讲得通,都有道理。我们从前面一直读到这个地方,看到这样的经文,虽然不能透彻的明了,我相信也有少分的悟处,因为前面有这种例子曾经报告过。
  【一真法界,平等平等,岂有凡圣之别。】
  这是大前提,一定要明了,往后讲经说法都是以这个做基础。我们在《无量寿经》上,在四十八愿里面,如果是细心一点的人,读了之后一定有疑问。没有疑问的,两种人:一种是很有福报的人,不分别、不执著;一种是粗心大意的人,心太粗了,没留意。经上说,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我们晓得西方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而去往生的人,上至等觉菩萨,文殊、普贤都发愿去求往生,下至地狱众生。这就说明往生的那些人极不平等,差得太大太大了。而极乐世界又给我们讲四土三辈九品,但是在愿文里面说,这一切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平等的。身平等,皆是紫磨真金色身;相平等、智慧平等、神通平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漏尽通、神足通,没有一样不平等,这怎么不叫人怀疑?你读了这种经文,你不怀疑那才叫奇怪,怀疑是应当的。当然佛在经上为我们说明白,它为什么平等?原来不平等,到了西方世界就统统平等了,所有的菩萨到西方世界都做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我们一般讲,圆证三不退。圆证三不退,通常讲七地以上。上到哪里?上到等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像七地菩萨?不是!七地还差得远。等觉,确确实实是等觉,他跟佛才平等,所以那个地方是平等法界。那个平等不是我们修得的,要靠我们修得,那困难,时间可长!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劫。
  平等从哪里来的?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是这么来的,不是自己修来的,佛力加持的。我们要问:阿弥陀佛哪有那么大的神力?这也能叫人怀疑。为什么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不加持我们?何以阿弥陀佛愿力、神力就那么大?这个地方,如果是细究《无量寿经》,你就明了了。弥陀本愿加持是显说,明显的,暗里面不可思议!暗中,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统统加持阿弥陀佛,统统加持往生的那个人;换句话说,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是得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这么回事情。所以世尊苦口婆心的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弥陀经》里头四次的劝勉,再而三,三而四,佛是慈悲到了极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明了这个事实,这才不怀疑,这才肯死心踏地老实念佛,才肯万缘放下,一生成就。
  所以在一真法界里面,没有凡圣的差别。佛跟我们讲,西方世界有四土九品,你要是到西方世界去看,有没有四土九品?没有,平等的,大家都一样的。华藏世界,《华严经》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从初住到等觉,可是你真的要是到了华藏世界,你去看看有没有?没有。为什么?那个地方平等。如果你说没有,没有你错了!它真的有。你说有,也错了!它平等了。理跟事都要清楚,都要明了。此地说的,
  【意在教闻法者,当於法法头上荐取平等之理,则可於法法头上得见自性。】
  宗门里面开悟的大德,明心见性的这些人,他们入了这个境界。佛何以为我们讲了许许多多高下不等之法?这个地方,我们要了解佛说法的义趣。佛为众生说法,总不外二谛。佛依二谛而说法,二谛就是讲的真谛、俗谛。俗谛是凡夫知见,随顺凡夫的知见。譬如讲净土,说有四土三辈九品,说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随顺俗谛而说。如果随顺真谛而说,那就平等没有阶级,没有差别。真谛、俗谛有没有理论依据?有。真谛是依自性、真如本性,那里头哪有差别?俗谛所依的是法相。一个是依法性说,一个是依法相说;性里面平等,相里面不平等。但是如果你见了性,相也平等了。没有见性,相是极不平等的。见了性之后,才晓得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所以这段话重要的意思在这个地方,希望我们在法法头上荐取平等之理,平等之理就是法性,然后在一切法相里面就见性了,见相就是见性。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佛不起心动念而能随机应缘以度众生者有二】
  这个境界我们在前面看过。譬如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我们人间,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佛有说,确实有说,但是佛虽有说而无念。佛所示现的这一生过程当中,从示现降生到示现入般涅槃,从来没有起一个念头,这一点我们要懂得。也就是我们平常在讲席当中,提示诸位同修,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学一个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佛菩萨跟众生的差别在哪里?就在此地。我们凡夫六根接触六尘,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诸佛菩萨对人、对事、对物,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差别就在此地。不起心、不动念,为什么能够现身去度众生?这的确是个问题。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先动个念头,然后再去做,不动念头,怎么能做事?这是我们的老习惯、老毛病。佛没有这个习惯,没有这个毛病,他怎么能办事而且还办得那么圆满?这个不能不问,不能不知道。此地给我们说出两个原因,第一:
  【夙昔大悲大愿薰习成种之力,故能有感斯应。】
  这一条前面我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佛菩萨能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而这种感应,是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而众生这种感,实在说我们自己都不晓得。你们知道你们的善根什么时候成熟吗?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佛怎么会知道?佛知道。这个道理,我们要借用现代的科技,从这上面我们能得一点消息。你看现在的电脑、微电波,极其微细那个电波在那里振动,我们人决定不能发现。可是它真的振动,真的在动。现在用极精密的科学仪器才观测到,就那么一点点的波动,佛心里面就有感应。但是这种微弱的波动,我们这种粗心大意的人,没有法子发现。但是真的有感,不是没有感,佛就来了!真的有感。而我们这种感,也是无始劫来的善根,在阿赖耶识里头微微的在那里动。所以佛菩萨真如本性当中,它就起了感应道交。我们这个波动,他就感应了,这样现身说法。我们这里一动,他为什么能接收得到?他是过去生中,像我们初发心曾经发了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成了佛,不能说话不算话,从前说的话都要作数。现在成了佛,他能接收这种极微的电波,哪个地方有感,他哪里就有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尽虚空遍法界,一个众生都不会漏掉。是这个道理。
  【第二,因具二智,成三身。如大圆镜,光明遍照,故能所应不谬。】
  这个意思前面我们没说,虽没显说,可是也含摄著有,含摄有这个意思。佛在因地当中,因地是修菩萨行,修菩萨行的时候,他具二智:根本智、后得智。根本智成就了,实在讲根本智就是清净心,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得最清楚、最详细。善财童子在文殊会中,文殊是他的老师。我们今天所说的启蒙的老师,文殊是善财启蒙的老师。文殊菩萨培育他什么?培育他的根本智。什么叫根本智?根本智是清净心。根本智是无知,般若 无知。《般若 心经》里面所说的「无智亦无得」,那是根本智。所以善财在文殊菩萨会中得的就是这个,得「无所得」。他在那里得的是「无智亦无得」,这就行了。「无智无得」是什么?原来是清净心,原来是真如自性。清净心、自性里面,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他在文殊会上就是成就了「本来无一物」,这是得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后,要起作用,如果不起作用,那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他得的是「体」,从体起用。起用怎么办?参学。老师叫他出去参学,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从体起用,在作用里面显示出无所不知。《般若 经》上讲的纲领全部兑现。「般若 无知,无所不知」,这样才成就圆满的智慧。这个地方「因具二智」,他具足了根本智、后得智。他这两种智具足,五十三参圆满才具足。这两种智慧圆满具足,於是「成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他统统成就了。
  「如大圆镜」,大圆镜是比喻,比喻佛的真心自性,我们讲真心,真心就像大圆镜一样,无所不照,虚空法界在这里头照得清清楚楚,这是光明遍照。这个光明是智慧、是感应,他能够收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心念里面极其微弱的电波,他统统能收到。《无量寿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他是一切众生心里起心动念没有不晓得的,跟这个地方讲的完全一样,同一个境界。由此可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在讲虽没成佛,等於成佛。经上讲「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那个阿惟越致是上品的阿惟越致,不是中下品的;下品阿惟越致是七地菩萨,上品的是等觉菩萨。它不是讲的下品,是上上品。
  【故能所应不谬】
  谬是差错。众生有感,佛的应,那个应是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一点过失都没有。这是我们讲到菩萨度众生,实在说是很难讲的,菩萨度众生就好像大夫给人看病一样。大夫一生当中所看的病人,固然有不少他是把人家病医好了,但是也有不小心把人医死的,用错了药。哪一个大夫敢说,一生当中对病人没有错开方,没有错下药?他不敢说。跟一个法官判案子一样,哪一个法官敢说,我一生当中所断的案子,没有冤枉一个人,不敢讲。菩萨度众生亦复如是。所以我们要小心,要谨慎。菩萨里面有高明的,有不高明的;不高明的就会有错误,高明的没有错误。什么样是高明的?明心见性的菩萨、法身大士,他可以说绝对不会开错处方,绝对不会错用了药,可以这么说法。若非法身大士,已经证得正觉的菩萨,行!这个靠得住,这种叫做权教菩萨。像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见思烦恼断了,他所证得的是正觉,没错!我们要遇到这种菩萨,跟他学佛,纵然他有过错,是小过错,不会有大过错;换句话说,不会害我们。但是可能延误一点,这个可能。譬如说,你这个病治疗要是很如法的话,一个星期就好了;他治疗的不太妥当,把你拖到两个星期才好,这个情形有。但是他一定会给你治好,时间拖长一点而已,叫你多受几天苦,有这种可能,不会害你。如果这个菩萨连正觉都没有证到,那就危险了!他跟我们凡夫一样,具足四相四见,还有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你要是请他治病,相当危险!他要不把你送到阿鼻地狱,大概饿鬼、畜生可能都有分,这个就很麻烦了,就像世尊在《楞严经》上所讲的,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是真的,是事实。
  所以,我们学佛要亲近善知识。可是今天这个世界,谁是善知识?愈是真正的善知识,他愈谦虚,愈不承认,这个我们很苦!古时候,善知识很容易辨别,大致上还不差。古时候什么人是善知识?闭关的人是善知识,住茅蓬的人是善知识,你去找他决定不错。因为从前闭关住茅蓬是有条件的,如果没有开悟,没有资格闭关,没有资格住茅蓬。我们刚才举一个例子,善财童子为什么还要去五十三参?他为什么不闭关?一闭关就是告诉天下人,我已经毕业了,我不需要再学了。善财童子还要再学,还要到处求学,怎么可以闭关?怎么可以住山?古时候一闭关、一住山,就等於向大家宣布:「我已经毕业了,我没东西好学了。」闭关住山是什么?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要努力用功修行,他到无学位了。我们还求学,找他做老师没问题。可是现在这个标准没有了,这人刚刚一剃头就闭关了,什么都不知道他就闭关了,这个麻烦大了。现在标准没有了,闭关也靠不住,住山更靠不住,这个事情就非常非常困难。在末法时期,实在讲唯一的一个办法,我们找一个真善知识:阿弥陀佛!大概这个不错,他就教我们老实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行,这个方子不会错,不会害人。果然能够如理如法老实念,决定成功。什么病都治,这个方子好!这是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对末法众生无量的恩德,留了这么一个处方,这个处方不会错。这是说圆满具足二智,成就三身,他在十法界应化,决定没有过失,这是到究竟圆满的地步。经文里头:
  【莫作是念】
  表面上看是对须菩提尊者一个人,实际上,须菩提尊者是代表我们大众。佛叫著须菩提跟他说话,那个说话也就是对著我们,就是对我们讲的。
  【是普诫一切人,不可以轮回见,测圆觉海。实令学人必当断妄念耳。】
  如果我们讲,佛发心度众生,佛有众生可度,佛为众生说法,佛有所说法,这是凡夫的知见,凡夫的见解,这种思想见解叫轮回心。为什么叫轮回心?因为在意念当中,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只要你有我执、法执在,心里还有这个东西,你的见解思想就叫轮回心。所以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他不是菩萨,他是凡夫。为什么是凡夫?轮回见,我、人、众、寿是轮回见,凡夫才有的,菩萨哪里会有!这是《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个标准。四相四见破了,就出了轮回,你转轮回心就变成菩萨心,菩萨心就是菩提心,你不是轮回心,是菩提心。真正修行人,真正想在这一生成就的人,要在这个地方著眼,要在这个地方用功。所以,我们决定不能拿凡夫的知见去看佛菩萨,用凡夫的知见看佛菩萨,佛菩萨都变成凡夫,这就是谤佛。前面说过,这个罪过很重很重。自己谤佛还无所谓,还影响别人;影响别人,换句话说,就是断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个结罪就很重。所以佛门,像毁谤三宝的结罪,不是从自己身上结罪的,自己身上结罪没有这么重,从众生边上结罪的。你影响别人,你影响别人愈多,范围愈大,时间愈长,你的罪就愈重。
  在这个地方,我们举出一个浅显的例子。譬如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赞叹净土,这个没话说!《弥陀经》不是假的,十方佛赞叹。罗什法师翻的六方佛,玄奘大师翻的十方佛,这个经哪里是假的!现在居然有人说《弥陀经》是假的,阿弥陀佛是假的,不是真的,阿弥陀佛是太阳神。不但到处去宣扬,还要写成文字、写成书流通,这个罪过就重。这个谤法结罪不在他个人误会,不是他个人看错、想错了;将来这个世间,他这些文字、著作,只要世间还有一本在,有一篇这个文字在,他就出不了阿鼻地狱。必须这个世间他的影响力完全没有了,他这个文字全部都消失,他才能出阿鼻地狱。你们去想想,结罪是这样结法的,是看你影响的。我们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佛经里面讲的这些合情、合法、合理。戒律里面结罪不会冤枉一个人,世间作法官的判罪会冤枉人,佛法戒律当中不会冤枉一个人。所以佛这句话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用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想法、看法,去批评佛法,批评经典,错解了佛法,这个过失很大。在中国历史里面我们众所周知的,所谓「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那个影响的人不多,说错一句话,果报在畜生道,堕狐狸身五百世;说错一句话,没写出文章,写出文章可不得了!这个老狐狸算不错,灵性很高,遇到百丈法师把它解决了,把这个公案解决了。。
  这是警惕我们,我们后人学习讲经说法,决定不能随著自己的意思;随著自己的意思,你要负责任。现在麻烦大了,因为你讲经有录音,有录音带流通,这个不得了,这个跟文字差不多。你这个录音带传出去了,将来有一个带子留在这个世间,你就出不了恶道,你说这个东西多麻烦!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但是我们初学,佛法不弘扬,我们对不起三宝。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弘法利生的人太少了,一定要发心出来弘扬佛法。但是我们自己又没有开悟,烦恼又没有断,如果讲经说法一定错误百出;换句话说,不讲还好,讲了决定要堕三途,这个事情麻烦大了。从前老师教我们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好!他说我们今天没有能力讲经,我们讲什么?讲注解。我给你们这些讲义,江味农居士的注解,我们讲他的东西,错了,他错,我没错!我们可以推卸责任,他错了,我没错。句句话都有依据,决定不能够把自己的意见拿来说,那个危险就大了。只要这里头没有自己的意思,没有自己的见解,哪里会错;错了,是他错。将来堕落是他堕落,我不跟他堕落。这是老师当年传给我们的方法,我们就依法炮制,这个方法好。
  所以讲注、选注,我们要小心、要谨慎。要选好注,他讲得很合理,如理如法,我们选这个注子来宣讲。注经的人跟我们讲经,性质不相同。注经是提供参考资料,所以这个注解里面是愈丰富愈好。注经的人就好像采买,叫你去买菜,你买的样子愈多愈好,多多益善,买回来;讲经的人是厨师,他做菜,你这个菜统统买了,他不一定全部要。我做几个菜,选几样配搭配搭,菜就做得很漂亮,这才能供养大众。於是我们取注就要注意,譬如用一个注解,我们取它的大概是十分之一就可以了。你们如果看江味农居士的《讲义》,我这是《节要》,是江味农居士《讲义》里节录出来的,分量只有他《讲义》的十分之一,我没有完全采取,只取他十分之一。我们在这个地方,用四个月的时间,来跟诸位报告这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是他《讲义》里面精彩的部分,精华的部分,我们很得受用。所以要懂得选注,要懂得取注。决定是一家人的,我们没有掺杂另外的东西进去,一家人的。这是自始至终在思想体系是完整的,是一贯的,我们才真正得受用,才真正得好处。所以我们学讲经要懂得这个门道,懂得这个诀窍,凡夫也行,没开悟也可以,这个功德无量无边,这经上前面刚刚念过,「福德不可思量」,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无法可说,无生可度,是约性说,照而常寂。】
  大乘了义经上,常常有这样的句子,我们晓得,佛这种说法,是从真如本性那一边所说的;也就是说,佛是依什么说的?是依真心、依清净心说的。清净心中,一法不立,哪有法可说,哪有生可度!是从心性上说的。「照而常寂」,著重在寂,寂灭,一法不立。
  【有生可度,有法可说。】
  这个我们在经典上也常常看到,而且佛处处鼓励我们要发心,四弘誓愿就非常明显,劝我们要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可见得有众生可度,我们要发这个心。「是约相而说」,从相上来讲的。「寂而常照也」,著重在照。照是对相,寂是心性。从相上说,有生可度,有法可说;从性上讲,无法可说,无生可度。这些道理、事实,我们要清楚、要明了。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深义,你看到佛的讲经说法,佛的话不能听。
  我刚刚学佛的时候,台湾大学有一位教授,颜一平教授,他的名字我还记得很熟,也很有名气,小有名气的教授。他就告诉我:「佛的话不能听」。我说为什么?他说他读过《金刚经》。我说《金刚经》怎么?他说《金刚经》像半桶水一样,倒过来,倒过去,重重复复,前后自相矛盾。一会儿说有法可说,一会儿又说无法可说,他说佛讲的话颠三倒四。他不知道他自己没懂,真的是以轮回心测圆觉海,我是幸亏没听他的。那个时候我们是学生,他是教授,我们听了他的话,虽然知道他不对,也不敢去辩白他,也不好意思跟他抬杠,但是晓得他错了。像他那么样的见解,多得是,太多太多了!所以这是毁谤大乘。他也不是有意的,是他自己确实看错了,他以为他看得很准确,没看错,完全是依文解义,三世佛都喊冤枉,这是大学教授。
  【合而观之,正是性相圆融、寂照同时之义,当如是通达。】
  颜教授要是懂得这个意思,他就不会胡说八道了。把佛的话合起来看,理事、性相都圆融了,不至於偏在一边,所以你能够体会到觉照同时。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也曾经报告过。
  【学佛必须开佛知见。佛知即是一切不可得,知一切即空即假。佛见即是不执一异。】
  这都是《金刚经》最精要的开示,最重要的几句话,我们果然能把它抓住了,受用确实是无有穷尽。真的能够帮助你断烦恼、开智慧,确确实实能做到,帮助你现前的生活幸福、自在、美满,不是达不到的,真正能达得到。一个人烦恼轻,智慧长,体质就变了。虽然不能像《无量寿经》上讲的金刚不坏身,至少你一生不生病,这个可以做得到。前天在这边的一个同修带我去洗牙齿,牙医生问我有没有什么药物反应?有没有生过病,住过院?我说没有,我一生到现在没有住过院、没有生过病。这是学佛的好处,不学佛行吗?这点好处你可以得到,一生不生病,能够得身心健康。心清净,身体就清净,清净就是健康,也就不容易衰老。老从哪里来的?烦恼来的。人一有烦恼,老得就快,人没有烦恼,就不会老了,它不起变化,纵有变化,变得非常缓慢;忧虑、烦恼那是大风大浪,那个变化非常快。这是学佛你眼前就得到的好处,就得到的利益。要晓得一切法不可得,一切不可得,自然就不执著。世间人忧虑的是什么?得失。没有得到的时候,想尽方法要得到;得到之后,又怕丢掉,那个心多难过,日夜不安。晚上睡觉都做恶梦,那个日子就过得很辛苦。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即空即假,你这个心放下去了。纵然得到了,没有欢喜心,若无其事。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你有什么好欢喜的!丢掉了也不苦恼,假的,本来没有。所以你得失的念头打掉了,你的烦恼去掉一大半。你不明般若 ,你就不懂得事实真相;懂得事实真相,心开意解。在生活上,决定没有忧虑。为什么没有忧虑?你就懂得一点因果的道理,这个结也解开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有什么好忧虑的!命里头不该饿死的,今天什么都没有,一无所有,到吃饭的时候,会有人送来;奇怪了,他不该饿死!命里面该饿死的,给你一个金山,照样饿死。你还求什么?真正通达因果报应,求的念头都没有了。
  你看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里面讲的,他的命被孔先生算定,算得很准确,所以他再也不打妄想了。他跟云谷禅师,云谷那个时候在南京,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三天三夜在打坐,不起一个妄念,他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云谷禅师看到这个人很佩服,三天三夜不打一个妄想,这是相当功夫;结果一问,不是的,他命被人算定了,他说:我打妄想也枉然,所以不想了。云谷禅师听了笑起来:我还以为你有功夫,原来你还是个凡夫。所以真正懂得因果报应,妄念都没有了,何况明白事实真相。《金刚经》上讲的是事实真相,这个深!比命运的道理深得太多太多了。知一切法不可得,这个前面讲得很详细。能够得的,三心不可得,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所执著的一切诸法,诸法是缘起性空,有相无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给你讲得很清楚,事实是能所俱不可得,比讲业因果报更彻底、更透彻。明白这个道理,我相、人相才能真正放下,再不会有这个念头;这个放下之后,你就明心见性,你就证得圆初住菩萨,你就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成佛了。所以这里告诉我们要开佛知见。《金刚经》上「开佛知见」,这是正宗分的第二段,信、解、行、证。佛的知见就是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即空即假,就是不执一异。这个一异,我们费了很长的时间,讲得很详细。一切法「不一不异」,《中观》里面讲的八不,八不归纳起来说,就这一句。
  【欲通达佛法微妙之理,非将凡情俗见,一扫而空,必不能入也。】
  学佛的人很多,学般若 的人也很多,为什么学般若 不能得金刚三昧?为什么学教的人不能大开圆解?为什么念佛的人不能得念佛三昧?这个地方,一句话道破,「凡情俗见」这四个字。你还有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障碍。凡情是烦恼障;俗见是所知障。给你说二障,你容易懂,这四个字就是二障。你二障不除,你怎么能证得?怎么能成就?要除二障,一扫而空就是放下了,你不放下怎么行!世间法要成就真实的功业,建功立业真实的,真实的是禁得起历史的考验。你今天丰功伟业,人死了,一切都完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建功立业,历史上世世代代都纪念你,都赞叹你,那是真的。你要禁得起历史的考验,也要放下,你要不放下的话,你做不到,你的功业是昙花一现,马上就完了。看破、放下,是世出世间成功立业的秘诀,愈是大功大业,愈是要放下。世法尚且如此,佛法是教你明心见性,见性作佛;佛法是教你了生死超三界,永脱轮回,你还要有凡情俗见,那你怎么能入门?不但你不能证果,你连开悟都不可能。在这个地方讲「开佛知见」,开解你都没有分。说实在话,这不是佛菩萨不慈悲,不是佛菩萨不照顾我们,是我们自己有障碍。佛实在讲苦口婆心为我们说明这个道理,说明事实真相,劝我们放下,你偏偏不肯放下,那有什么办法?这个佛菩萨不能勉强我们的。所以要自己觉悟,自己有智慧,真正肯放下。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经【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这是把所以然的道理说出来。前面说「莫作是念」,你不可以这样讲。「佛有法可说,有众生可度」,不可以这么说。『何以故』是为什么?
  【实无】
  这个注解里头有,实无这个地方要有个句逗,念的时候要把它念出来。
  【此二字最是彻底。谓实无作念之理。】
  小注里头,实在讲只是举一个例子,但是它的意思很圆满,解释里面讲,这二字最是彻底。要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实无。你要讲实相、讲真相,无!没有!所有一切你看到它有,是幻相、假相。这桩事情前面也讲得很多。我们今天六根,所感受的六尘境界的幻相,实际上是刹那业因果报的生灭相续相而已,确确实实是当体即空,所以实无。《楞严经》上所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那个当处到底是占了几许的空间、几许的时间,我们粗心大意的人也不知道,也没有去注意、去追究。如果你真的要去追究一下,给诸位说,时空都等於零。这是现在科学上的说法,时间跟空间都等於零,等於零那就是实无。如果说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亿分之一、亿亿分之一,它不等於零,那还有,那不能叫实无,实无是等於零,时空都等於零。这个事实真相,现代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到。他能够发现到几亿万分之一,他能够发现到这个,那真是非常非常微细的波动。但是他还没有能够见到时空都等於零,佛法里面告诉我们确实如此。时空等於零,就是前面讲的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到这个境界了。那个起作用,那真是广大无边,所以他的能力能够遍虚空法界,就是他在时空上等於零。所以实无的意思非常之深,非常之广。
  在此地这是举一个例子,「实无作念」。诸佛菩萨决定没有这个意念,这是我们要晓得的。我们今天要学佛,我们讲经说法,有没有这个念头?不能有这个念头。你有这个念头,你就有苦!我要到哪里去弘法,我要为哪些人讲经,错了!跟佛法完全不相应。讲经说法是缘分,你们这边同修找我,正好我也没事情干,「好,就讲讲吧!」这一切随缘,我没有说一定要到这里来讲,要作意来讲,没有!所以我们要学随缘而不攀缘。在这个世间,过一天算一天,不想明天,这个才自在!明天还没到,想它干什么?今天不是很快乐吗?不要想明天,什么事都没有。有同修问我,「法师,你还有什么事?」没事!什么事也没有!「你要什么?」什么都不要,没东西好要的。实无,记住!实无就对了。
  【众生之所以成众生,以有念故。众生之所以得度,以无念故。】
  这话说得好!简单、明了。你为什么会变成众生?你有念。你为什么会得度?你几时无念就得度了。你有念,你没得度;无念,就得度了。有念,你是众生;无念,你成佛了,你至少是法身大士,你成佛了。你要晓得无念的意思,实无那个意思要紧。《金刚经》后半部的意思,真的是唯深无浅,这个意思没有浅,只有深义没有浅义,这是要记住的。凡夫跟佛菩萨的差别:有念、无念。有念、无念也是把它说得具体一点、落实一点,有四相、无四相,有四见、无四见,那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度生云者,惟令离念而已。】
  什么叫度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教他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而已,这叫度众生。千经万论没有别的,就这么一桩事。希望诸位从这个地方细细去领略、去体会,你会得受用。
  【若佛度生有念,则自尚未度,何能度生耶。】
  这是说明,佛一再教诫大众「莫作是念」的道理。为什么不可以这样讲法?如果这样讲法,佛就有度众生之念。佛说「我当度众生」,佛就是凡夫,佛还有四相、有四见,他不是凡夫了吗?这哪里叫佛菩萨?佛度众生尚且无念,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要学佛,就是要学离四相、离四见;离相、离念那叫真学佛,真用功!离相,不是说我们这个相不要了,你在家里面,家不要了,你做事情,事业不要了。事业不要,你就真以为相能丢掉?你身还在!不管你跑到哪里,你这个身相还在,你钻到山洞里修行,山洞也是相,你怎么个离法?告诉你,心里头不执著,外面这个相没有关系,没有妨碍。《华严》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妨碍的是什么?心里头执著的那个相,心里面妄想分别执著。这个我在前头跟诸位讲过的,中国的文字很有道理、很有智慧。中国人打妄想,那个「想」,心上有个相,把心上的相拿掉,相没有了,剩下来的是真心,心就显出来了。分别是「思」,心上面一个田,田是划格子,把那个格子拿掉,剩下来是真心。现在人讲「我有思想」,完了!思想是凡夫。「思」著了见,我见;「想」著了相,想不就有相了吗?所以佛教我们离念,把思那个田拿掉;教我们离相,把想里头相拿掉,剩下来的是真心、是自性。所以叫你去这个,不是叫你去外面的境界相。外面的境界相要是去掉,那你就错了!那还断什么恶,修什么善?经上讲得清清楚楚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可见得「而行布施」是事要做,一样也没有少做,做得更积极,做得更圆满;心里面空了,心里头思想没有了,留下来那是真心。大家要懂这个意思,要向这个地方去体会。
  【佛度众生,不过为众生作增上缘耳。】
  这是一句真话,诸佛菩萨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增上缘。大乘经上讲缘有四种: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可见得众生要得度,四缘要具足,四缘当中诸佛菩萨能帮我们忙的,就是一个增上缘,其他的三个缘要自己具足,少一个也不行。亲因缘,没问题,亲因缘是什么?真如本性。也就是经上常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我们作佛的亲因缘,这个没有问题,我们成佛的亲因有。另外两个缘是我们能不能成就的关键。增上缘,增上缘是,佛教给我们作佛的方法,为我们讲解作佛的理论,这是佛在经上教给我们的,这是增上缘,外面帮我们的忙;我们听了、学了之后,自己要有「所缘缘」。所缘缘是什么?就是本经里面所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是所缘缘;所缘缘也是经典末后所说的「信受奉行」,那是所缘缘。我们是不是真做到呢?具足所缘缘,还有一个条件是「无间缘」,不能间断,要有恒心,要有毅力。你具足所缘缘、具足无间缘,你成功了,四缘具足了,你成佛所有的条件一样也不缺乏。我们今天修行不能成就,给诸位说,缺少两个缘,亲因缘有,这是理论上有的,没有问题。增上缘有,我们听经闻法、读经念佛。缺少的是什么?所缘缘没有,我们所缘还是缘五欲六尘,还是缘是非人我,搞这些,没有去缘佛法。我们所缘缘没有、无间缘没有,无间缘是不间断,我们每天念佛修行,两个钟点不错了,还有廿二个钟点间断,所以你不能成就。我们今天不能成就,是这两个缘上有问题。如果这两个缘上大家真抓住,没有问题的话,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要晓得,一切诸佛菩萨、善知识对我们的,就是增上缘而已。我们今天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退成佛,阿弥陀佛、一切诸佛加持我们的,给我们的是什么?增上缘而已,也是增上缘。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当中变现的,这是我们具足亲因缘,「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是自性里头有的,这是亲因,我们有分。我们能不能往生?还是这二缘。能不能老实念佛?念佛的秘诀,不怀疑、不夹杂,那是所缘缘;不间断,那是无间缘。你能够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决定往生。为什么?四缘具足。理事都搞清楚,我们就有把握了,往生真的有把握。不但有把握,想什么时候去就可以什么时候去,你说多自在!你说这个多快乐!佛度众生,只不过为众生作增上缘。
  【众生自己发大心、行大行,实为主因。若无主因,虽有增上缘,生亦无从度也。】
  我们从四缘上讲,更清楚、更明白。要发大心、要行大行,这叫所缘缘,这都是在所缘缘里面。如果自己不发心,不肯受持,即使佛菩萨亲自来给你讲经说法,也没用处,你不肯做。
  【是故众生得度,实众生自度耳。】
  这个说话得有道理!众生得度,真的是自己「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是自己度自己。佛只是在外面帮忙而已。即使净土法门,这是特别法门,二力法门,佛来帮忙,临终佛来接引,实在讲是因为你真信、真愿、真行,真行就是老实念佛。你具足这三个条件,临终时佛来接引,还是增上缘。由此可知,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还是自己具足的。所谓是佛不度众生,众生自己度自己。所以佛菩萨度无量无边众生,没有居功,「我度多少多少?」没有这个事情,没这个念头。众生得度成佛了,他很客气:「众生自己自度成佛的!」他不居功,他没有这个念头。
  【苟有一念,四相具足。】
  如果有一个念头起来,四相就具足。四相具足是凡夫,决定不是菩萨。
  【如来正令发心菩萨,除此四相。】
  四相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前面都曾经详细的说明过。
  【但约如来边言,以明无能、无所、无我之义。意在令学人了然於平等法界,实无有我耳。】
  这个意思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妄的,我们要能体会,要认真的在这个地方学习。必须要知道无我法才是真实,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唯独无我法真实。诸佛菩萨,佛所以成佛,菩萨所以成菩萨,没有别的,通达无我法而已。我们之所以不能作佛,不能作菩萨,还作生死凡夫,没有别的,执著有我、有法,我们错在这个地方。无我法就是无我执、无法执。这两种执著一般大家都晓得,我法二执;我法二执都空的,无我法。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返回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一集
下一篇:《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三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七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三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八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九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一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一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三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五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四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陈兵[栏目:当代佛教学者]
 万物皆在说法 All the Myriad Things Are Speaking the harm..[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禅定和等持是不是一个意思?[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