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息妄自净
 
{返回 达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52
息妄自净
 
坛经从头至尾,六祖直教人,万缘放下,息妄自净。故言「善知识!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且要学人莫思量,因为思量即不中用,还指出「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但我们习惯自我推理,因而不能入如来慧,故对法达禅师说:「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
 
然众生的心,喜欢分别好恶,故有取有舍,而产生得失之心,故六祖常以善恶之念,来譬喻吾人自心起对待之妄心。就像法华经,龙女呈偈所言:「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造恶故有罪,行善故有福。但罪福之实相,毕竟空寂;然事相上,确有因果报应。因此,不是不行善,而是要止恶行善,亦不执善;离一切相,行一切善。故能大师,要我们善恶皆莫思量。节录经文如下:
 
1、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2、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3、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
 
4、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就像楞严经所云:「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六祖亦言:「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只要息妄离假,则能自见真心,故云:「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但亦不可执真,因此说:「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故行者当先息妄,息妄显真时,真妄尽打却,切莫求真反迷。

{返回 达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乘五观法
下一篇:佛法总纲
 一念之间(中)
 信心铭-禅解 第七章 离幻即觉
 解广行深
 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离苦得乐的良药
 随缘自在 第一章 心灵良方
 心地法门
 普门品讲记 4 诸法无我
 《无相颂》要解
 信心铭-禅解 第八章 真如现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间佛教行者的“现身说法”─ 从提倡动物权到提倡佛门女权(释昭慧)[栏目:人间佛教]
 白财神[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修行者需要过午不食?[栏目:佛教徒基本问答]
 “钵水云影”[栏目:传喜法师]
 身为主人的品质[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