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苦和福不会永恒不变
 
{返回 贾题韬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37

苦和福不会永恒不变

贾题韬居士

全部《坛经》乃至整个禅宗的大意,可以说都含摄在六祖的几句开示中:“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这是禅宗里极为扼要的几句话,很有概括性。你如果要问禅门中人为什么能成佛,得到的回答就是如此简单和明白:因为你有佛性,自己了解自己就成佛了。学禅不要向外求,禅并不在外面,自己就自足自有的啊!所以不要绕圈子,直下顿悟就能成佛。对这点,学禅的人必须有坚定的信念。

慧能严父,本贯范阳,左迁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於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这是六祖得法因缘的前奏。

六祖从“一闻经语,心即开悟”到后来在五祖那里“言下大悟”是一个有过程的悟入整体。既然六祖家贫,没有读过书,为什么会“一闻经语,心即开悟”呢?这里就有三世因果的道理。

儒、释、道称为中国三教。儒家对这个问题是敬而远之。孔子的学生子路曾问孔子,鬼是怎么回事呀?孔子说:“你连人的事情都没有弄清楚,还谈什么鬼呢!”子路又问:“那么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你连活着的事情都没有弄清楚,谈死干什么!”以后儒、道在生死问题上的认识,基本上都附会佛教的说法,没有独特的、自成一家的认识。

基督教不承认有三世因果,它断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必须信仰上帝,求得解脱,不然在死后只有听任基督的末日审判,该升天堂的升天堂,该下地狱的下地狱。基督教称此为“一次得救”。人生回旋的自由少得可怜。

佛教则不然,认为人的生命是无穷之流,可以无限转生,也就是“六道轮回”。这是人生最紧要的问题。每个人的性格、气质、品德、智力、命运都不尽相同,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产生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不从三世因果中去寻找,现实社会中的理论是解释不了的。

下一代的生命离开了父母这个缘当然不行,父母交合只是你的外缘,必须有你自己的参与,加上父母的外缘,才能形成胚胎。父母如同阳光、土壤、水分,自己才是真正的种子。所以牡丹有牡丹的种籽,菊花有菊花的种籽。这些种籽,加上土壤、雨露、阳光等外缘,就会发芽、开花、结果。因此,一旦谈到你,就涉及到前世的问题。必然有个投胎的东西。这东西是什么,又是从哪儿来,怎样找到你父母的呢?父母很多,为什么单单投身到这家,而不是那家呢?这就说明了由你前世积聚的种种业力,产生了趋向性的认识,恰好这家父母的业力与你有缘,你就不知不觉地来到这家、这个世上了。人生的现象千差万别,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环境好,既聪明,又漂亮。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环境差,既愚昧,又丑陋。这个问题推衍开来,真是太多了。科学家们到此也会束手无策。

人的认识,是从哪儿来的呢?没有佛教修行的人们,其身、语、意三业的活动,都是陷在无明之中,浑浑噩噩的。人死了以后肉体虽然腐化了,但其业力仍在,不会与肉体一同消失。这个业力看不见,摸不着,一旦因缘成熟,就会以各种相应的生命形态来接受果报。有的人认为胡作非为一世,死后就一了百了。没有这么便宜,善善恶恶种种业力,如同存在银行里的账一样,到时都会兑现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了这个三世因果,有了这个业力不灭,整个因果链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这样,坏人才有所忌惮,好人才有所慰藉。

苦和福不会永恒不变。一个人今生有道德,对社会的奉献大,下一生就可以转入天道。一个人今生损人利己,下一世就可能变成畜牲。人、天、非人、畜牲、饿鬼、地狱这六道,就是以你自己的业行活动为标记,该入哪一道就入哪一道。对此,人们可自由选择。

学佛的人知道其中的利害,才去修道,以了脱生死。而生死轮回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十二因缘中的无明,所以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断除无明。哪怕你修成了神仙,无明没有断除,清福享尽后仍然会掉下来的。所以必须断除无明,直入涅槃,才是了脱生死的唯一出路。


{返回 贾题韬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宗如何传法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我就是真如
 禅宗如何传法
 坛经讲座 行由品第一
 坛经讲座 忏悔品第六
 坛经讲座 坐禅品第五
 论开悟 第二讲 教下的开悟
 论开悟 第十三讲 禅宗的开悟(四)
 论开悟 第六讲 唯识学的开悟(中)
 坛经讲座 顿渐品第八
 坛经讲座 般若品第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弥陀虽无人不救,唯与念佛人同在[栏目:弘愿寺·弘愿园地]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九、种子的条件[栏目:慈航法师]
 观音法会开示四[栏目:达真堪布]
 向烦恼宣战[栏目:达真堪布]
 当下是什么——《回到当下》朝阳寺版序言[栏目:明奘法师]
 中部129经 愚者与贤者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沉痛悼念真禅法师[栏目:高振农教授]
 认识细烦恼──五利使[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无边圣谛章第六[栏目:白话佛经]
 念佛名号的功德[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