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五二一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五段第五首看起: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这首偈是在洗澡的时候,下面一首是洗手,最后一首是洗脸。你看这都是日常生活当中的。在南方,尤其是在热带,当地人叫冲凉,因为天气炎热,一天总要冲个二、三次;不像北方寒冷,洗澡沐浴的时间比较少,南方这是至少每天一定要沐浴一次,洗手、洗脸就更多了。这些日常生活当中,确实我们起心动念是随顺烦恼、随顺习气。菩萨、觉悟的人跟我们确实不一样,就在这种很小的事相之中,都能够引发无量的弘愿。
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想到这个地方,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他们是怎样成就的?为什么他们在点点滴滴的小事情都能够引发弘愿?弘愿是性德,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所谓是念念不违性德,念念与性德相应,这是菩萨。这不是普通菩萨,大经上所说的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就是佛,宗门里面常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境界就是见性成佛的境界,就是见性成佛的样子。你看他有没有成佛,你就拿这个标准去核对一下;那我们自己有没有成佛,也拿这个标准认真的来检点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与这品经讲的相应不相应?诸位要知道,弟子规是人间的善法,人道与性德相应;十善业道是天人的善法,上品十善生天,比弟子规的标准高一级;「净行品」是法身大士的善法,完全是性德自然的流露。
『当愿众生』,当愿是自然的,所谓自然就不是刻意的。刻意是这里头夹杂着意识,就不自然,这意思深。大乘教里面讲的心意识,这里头有心意识在里面就不自然,离心意识才是自然。什么叫心意识?我们讲得白一点、讲得浅一点,识是分别,意是执着,心就是起心动念。离心意识也就是说善用其心,真心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就不是真心。这个地方「当愿众生」,当愿是真心不是妄心;换句话说,离心意识,这里头没有心意识,就是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我通常讲的大家好懂,就是决定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善用其心;你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着,不善用心。不善用心,那就落在十法界、落在六道,六道众生的用心全用错了。
你看《弟子规》,你想想有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有!所以它是人间的善法,不出六道。十善业道,那就看你怎么用心,如果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都有,人天善法,这个十善业是人天;如果只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那就是四圣法界,阿罗汉、辟支佛,就是他们的善法;如果起心动念都没有了,那是佛菩萨的善法。统统是十善,用心不一样!不起心、不动念是用真心。此地一百四十一愿,「当愿众生」都是没有起心动念。
由此可知,这些言语文字是方便法,佛门里头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就是现在一般人所讲的爱心、大爱,爱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动念,是自性圆满的流露,没有一丝毫欠缺。我说的这个话意思很深,实在讲很不容易体会!自性本具的性德,大乘教里面称本觉,中国古圣先贤称的本善;本觉不是觉迷的觉,本善不是善恶的善,所以就难懂了。六道凡夫,凡是讲相对的、有比较的很容易懂,不是相对的、不是比较的就很难懂。凡夫认为那是抽象的,抽象的不好懂。佛法讲的是不是抽象的?凡夫以为是抽象的,觉悟的人他心目当中这才是真实的。
六道里面没有真实,十法界里头没有真实。《般若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抽象是虚妄的,十法界里面所谓真实还是虚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大般若经》总结(我常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才是事实真相,这才是自性圆满的显露。显露在什么地方?就显露在现前,只是你不认识。你为什么不认识?因为你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障碍住,在你面前,你看不出来;在你耳边,你听不见;在你身边,你触摸不到。如果你把这障碍去掉,正是《华严》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把妄想执着放下,那时候怎么样?那时候左右逢源,头头是道,见闻觉知无有一法不是,这才是自性清净,永离尘垢。
我们每天洗澡,每天冲凉的时候。现在是凡夫,在学佛!洗澡冲凉的时候,把身上脏东西清洗干净,这时候就想到身要干净。佛在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一切染法的根源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要把它洗刷干净。自性清净心里面本来没有,自性里头本来没有,你要把这个东西洗干净。就像身体一样,身体本来是干净的,垢秽是染污,这个染污我们懂得用清水把它冲掉、把它洗净。那回过头来想想,我们心里的染污要不要把它洗干净?
说到这个地方,这些年来,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到环保。半个世纪之前没有这个名词,没听说过;最近三十年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大家都警觉到环境的保护,这是什么原因?环境被染污了。以前有没有?有。为什么没有这个意识?染污得不严重,所以没有这个意识。最近这半个世纪,由于科技的进步,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染污,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地球上居住的这些人们安全的问题,大家警觉到、意识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政府,甚至于国际的组织像联合国,都在大声疾呼,提醒大众的环保意识。能不能有效?我说过很多次,很难收到效果。
我为什么要这样说法?环保意识是有,染污的根源依然模糊,不清楚!没有从根本上来下功夫,只是在枝叶,收到的效果就非常有限。根本是什么?根本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不善,起心动念严重染污,这是染污的根源。现在人起心动念是什么?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人人都起损人利己的念头。大乘教里头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就包括我们的自然环境。我们生活的大环境叫自然生态,从心想生。心想不善,没有一样是善法,这个破坏力太大!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果的环保?要从心做起,心清净。我也常说,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自然生态就清净。这才叫真正懂得环保,要从清净心下手。
洗澡重不重要?我们如果说这个不重要,现在人就说,你们学佛的人不讲卫生。这种言论、这个心态就会障碍到许多人,学佛的意愿断掉了。所以佛菩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沐浴重要!你看看举的一百四十一个例子,把洗手、洗脸、洗澡,这一百四十一条它算三条。这是诸佛如来善巧方便,我们要懂,这是大慈大悲。可是也有特殊的例子告诉我们,形染污不重要,心地清净更重要。
在中国宋朝确实有这个人,济公,这说出来诸位都知道。济公在中国所以出名,小说把他写出名的,《济公传》。真有其人,《大藏经》里头有他的传记,《高僧传》里头有他的传记。这个人真的一生不洗澡,你看他身上都很骯脏,衣服也不洗,破破烂烂的。人家心清净,虽然天天不洗澡,他身上没有气味;你闻闻,还挺好闻的,身上有一股清香。这是给我们做示现的,说明什么?说明心地清净重要,心清净,身真的是清净,清净又何必洗它?没有染污。济公是宋朝人,距离我们现在大概有八百年了。
近代也有一位,民国初年时代,好象这个人抗战期间还在,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师,人家称他作金山活佛。他的形相跟《济公传》上写的差不多,一生没洗过澡,疯疯癫癫,装疯卖傻,奇迹很多,疑难杂症遇到他,肯定就治好了。我是听到前辈的老和尚说他一些故事,说他一些事迹,挺神奇的,佛门所谓神通;你心里面想一桩事情,他知道,所谓他心通。心清净则身清净!一年到头就那么一件衣服,里面一套小褂裤,外面一件大褂,其他的什么都没有,所谓是邋遢不修边幅。可是尊敬他的人很多。他的行持确实一般人无法想象,譬如吃饭,三天不吃没事,一餐吃二、三十碗也没事,真是所谓游戏人间。劝善规过,跟人谈话总是劝人断恶修善、吃斋念佛。
他们这些人的示现真正心地到清净,所谓心清净身就清净。镇江在长江的北岸,冬天气候也相当的寒冷,夏天炎热。他就穿一件单薄衣服,春夏秋冬皆如此,冬天他也不冷,夏天他也不热。他这件衣服一年到头也没有洗过,也不洗澡,衣服也不洗。我见过一个人,这亲眼所见的,章嘉大师,但是章嘉大师穿著很整齐。可是我感觉到,他老人家一年四季穿的衣服也是一样,就跟他照片上照的那样一样,夏天也是那样的。冬天当然没有问题,我们看到很正常;夏天也是这样的,我们感觉到很奇怪。
从前道源老和尚告诉我,台湾第一次印《大藏经》,环岛介绍推销,希望大家来助印。就请章嘉大师带一个团,在台湾环岛介绍《大藏经》。道源法师那也是一个讲经的法师,也被邀请,正是夏天炎热的时候,自己拿着扇子不断的挥舞。看到章嘉大师穿那么多衣服,如如不动。有一天他就问章嘉大师(一般称他活佛、佛爷),他说:佛爷,你热不热?穿那么多衣服热不热?章嘉大师笑笑:心净自然凉。道源法师听到感觉到非常惭愧,他穿那么厚,自己穿这么单薄,还得挥扇子,还得流汗;人家穿那么多,心净自然凉。这是道源法师告诉我的。所以清净心是多么重要!
大乘教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我们会念,我们也会说,这句话里头真正的意义、境界,我们还没有参透!为什么?如果真的参透,我们也像菩萨一样,一件衣服就够了。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三衣一钵,行。我们最初学佛的时候,印度热带,这三衣一钵够了;如果到中国来,恐怕不行。你说行不行?到中国来还是三衣一钵,到西伯利亚去还是三衣一钵。他能度化众生吗?不能。为什么不能?北方寒冷的地方,看到你冬天穿得那么单薄,人家说你是神,我是人,我怎么能跟你学?虽有慈悲,没有方便。怎么才叫方便?「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就是方便,到北方,你们冬天穿那么多,我也跟你一样穿那么多。大家看到正常,一点不奇怪,这我也可以跟你学。
所以你看到济公长老,看到妙善法师那样,大家很佩服你、很尊重你,没有法子跟你学,不敢跟你学,学不到!所以菩萨必须大开方便之门,才能够接引众生。他那种示现,叫不信的人看到,刚强难化的人看到,就变软了,对佛法好奇,生起了信心,再以方便法去接引他、教化他。也是一种方法,接引某一类的众生。所以「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无非是帮助你觉悟,帮助你生起信心,「信为道元功德母」。观机,应以什么方法得度就用什么方法。所以佛无有定法可说,佛也没有一定的形相。
但是有个事实,我们学大乘的,这现在应该可以说了,可以谈到这个问题了,他不会受外面境界影响。外面境界包括寒热,我们讲气候的变化,他不受影响;在环境,我们讲顺境、逆境,他没有影响;人事环境里面,善缘、恶缘他没有影响,得大自在。凡是会受外面境界影响,你就不自在!他不受影响。再给诸位说,饮食,吃跟不吃没有影响,他可以长年不吃饭、不饮水,他也可以像你一样,每天三餐饭之外,还要吃点心、吃消夜,也行,决定不受影响。你要问这是什么道理?道理很简单,经上天天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参透,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他心里没有想,所以他能够随顺一切众生的心想,随缘而不攀缘。我们要学佛,先要把理搞清楚、事搞清楚,然后去做。做的时候不要有怀疑,就是不能有妄想,不能有分别,不能有执着,你就得大自在。如果你在这里面有丝毫怀疑,分别执着,那你就不自在,你马上就又堕落回去,又回到凡夫境界里面去,这是事实真相。法身菩萨已经解脱了,所谓解脱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完全放下!这就叫自在,这就叫解脱。
解脱的境界,就是后面这两句讲的『清净调柔,毕竟无垢』。自性清净心哪里会有一点染污?六祖在《坛经》上说得清楚、说得明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句话用它来注解「毕竟无垢」,再恰当也不过了。你看看神秀法师有垢,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就是什么?他有妄想分别执着。惠能大师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那个心是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是自性清净心,就是真如本性。妄想是一物,分别又是一物,执着又是一物,那就太多了,那是什么?这就是尘垢,他全放下了。
平常念佛堂里面堂主劝人,「放下身心世界,一向专念」。如果不能放下身心世界,一向专念做不到。不要以为我自己已经做到了,我已经一心专念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里面还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这三样东西就像蛀虫一样,它把你的法性破坏了,把你的一向专念也破坏了,你自己还不知道。念了多少年,没效果,没有成绩,不知道原因发生在哪里。我为什么这么说?真正功夫要是得力,也就是说你确实能把身心世界放下。
放下,每个人有程度差别不等,有放下几成,大部分没放下;有放下一半,还有一半没放下;有放下百分之九十,还留着尾巴没放下。他怎么会相等?这就是菩萨阶级不同。这个菩萨在《华严》里面讲就是十信位的菩萨,有十个阶级。初信位的菩萨,譬如妄想十分,分别十分,执着也十分,你才放一分,你还有九分,初信;再放下一分,你是二信菩萨;再放下一分,你是三信位菩萨;你的十分统统放下了,这叫大彻大悟,这就是宗门里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圆教初住菩萨就成佛了,成佛平等,真佛不是假佛。为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没有了,那怎么不同!《华严经》讲的菩萨四十一位,最后一个是究竟圆满的佛果,他们是平等平等,决定没有差别。没有差别,为什么讲四十二个阶级?清凉注解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尽,差别在这里。但是那个不碍事,要懂;你不懂,你有疑惑,疑就会产生障碍,障碍你觉悟,障碍你境界的提升;一定搞清楚、搞明白。毕竟无垢,全放下了。我们要在这上面努力,没有别的,放下再放下就对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接着请看第六首偈: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洗手,在一天生活当中,可以说次数最多的。因为工作需要双手,工作完毕之后,一定知道洗手。如果像我们平常诵经、拜佛,在之前一定要洗手。古人,今人也有,不多,我看过旅居在加拿大的张老居士,写经,每写一个字之前一定洗手,这个字写完之后,再洗手写第二个字。换句话说,这部经有多少字他就洗多少次手,表恭敬,所以往往有不思议的感应。感应从哪里来的?没有别的,真诚恭敬,真诚恭敬得的感应,道理很深。如果你能够通达,感应之事你就晓得这是正常的;不了解这些道理,往往看到这些感应,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不可思议。凡事都有理,理太深,不是一般人能明了的;只要用真诚心,一定有感应。
这是日常生活当中最多的,但是念念当中性德流露。「当愿众生」,就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我们读这品经要特别留意这桩事情。菩萨为什么能做得那么圆满?我们想学,怎么学都学不到;很想学,可是接触到事相就忘掉,还是随顺烦恼习气。这桩事情也会令我们自己感觉到很惭愧、很烦恼,想改为什么改不过来?想学为什么学不到?有没有方法学到?实在讲方法真有。什么方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就不难学到!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好象跟这个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实际上它有个根本上的关系,不是没有关系,真有关系,只是你还没有发现到它们的关系,真有关系。所以,妄想分别执着是总的迷惑、总的障碍,让我们无法心想事成。
『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说得好!唯有清净手才能受持佛法。为什么?佛法是清净法,手不清净怎么能受持佛法?从这个地方想到古人写经,古人画佛像,每画一笔、每写一个字都要洗一次手。你说有没有道理?这些人的行持好象是太做作了,但是这里面含的有很深的教育意义。我这么一说,很多同学就有领会,这就是大慈大悲,这就是普门示现,含着很深的教育意义在。教我们什么?清净,《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从这些形相上提醒我们要清净,清净就是蠲除尘垢。尘垢里头最微细的念头,无论是善念、恶念都要放下。恶念是染污,善念也是染污!恶念感三恶道的果报,善念感三善道的果报,统统出不了六道轮回。
佛教人善恶念统统放下,然后那个念叫净念,净念是善恶念都没有。那你就晓得,清净心里面没有善恶,清净心里面没有是非,清净心里面没有真妄。换句话说,凡是相对的,在清净心里头找不到,所以清净心本来无一物。你才起一个念头已经有一物,又起个念头有二物。我们凡夫念头不断,无量无边,前念灭,后念就生,这是什么?无始烦恼习气。法身菩萨有无明习气,我们有无明习气、有尘沙习气、有见思习气,可麻烦!这是归类,三大类,每一类里头无量无边。我们生活在哪里?不是这一世,过去无始;如果这一生不能够往生,未来无终。无始无终,生活在烦恼习气的里面,苦不堪言!六道里头,头出头没,佛在经上讲生死疲劳,这话讲得真,一点都不假,生死疲劳。
「佛法」,什么叫佛法?总得要搞清楚,法是一切法,你也不必讲什么世间、出世间,全都包括在其中,一切法。佛是什么意思?觉悟。所以佛法两个字,就是对于一切法觉而不迷,这叫佛法;迷而不觉,那就不是佛法。佛法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都叫佛法,佛法是觉正净。心地清净,没有染污,这个时候就生智慧,《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智慧。智慧生起来,你当然就不迷惑!
「受持」是形容词。心得清净,哪一法不是佛法?心不清净,哪一法是佛法?所以世法、佛法没有差别,总在一念之间。一念觉,无有一法不是佛法;一念迷,佛法僧三宝也不是佛法。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搞清楚,你要不清楚、不明了,你学佛无从下手。学佛,总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学觉悟;换句话说,学不糊涂。觉悟就不糊涂,糊涂就不觉悟。谁愿意糊涂?谁不愿意觉悟?觉悟,你就得大自在;不悟,你就受大苦恼。
苦乐也不是真的,它是不相应行法,确实有这些事,你认真去追究,实在是了不可得。所以佛常常用「梦幻泡影」来做比喻,说得真好,梦里面有苦乐,醒过来之后什么也没有。我们堕落在六道、在十法界,就像在梦中一样;觉悟之后,就像醒过来一样,六道十法界没有了,一场梦,一场恶梦,这清醒过来。我们这个梦做得很长,醒不过来,诸佛菩萨应化到九法界来,来干什么?把我们唤醒,就这么回事情。以善巧方便帮助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苦就是讲的六道十法界,没有不苦!乐是什么?省悟过来了,回到一真法界,是这么回事情。
所以,佛教导我们,对自己要知道用清净心,对别人要用慈悲心。慈悲是对别人不是对自己的,清净是对自己不是对别人的。清净是深心,是自利,我们现在讲自爱,清净是自爱,慈悲是爱他。没有自爱,哪来的爱他?人不能自利,何以能够利益众生?他的根是真诚。菩提心,我们讲菩提心,经论上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是我们净土宗《观经》上讲的。《观无量寿佛经》,佛给我们讲菩提心,三心,三心是一心,有体有用。体是至诚心,真诚到极处,一丝毫虚伪没有,一丝毫虚假没有,真诚到极处。这个心起用,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叫深心。深心不好懂,我用《无量寿经》经题上因行的纲要,「清净平等觉」,自受用。
真诚心表现在自受用,表现在自利就是清净、平等、正觉。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的是什么?就是清净平等觉。夫子有没有?有,不圆满。虽不圆满,只要能得少分,譬如这个清净平等觉总共是一百分,你才得一分。这一分你就感到法喜充满,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表现的,常生欢喜心。你看看百分之一就能让你这么欢喜,这个东西真的是宝,三宝。那么你对待别人,你就有一分大慈悲心,这一分是什么?爱别人的心。在我们一般讲,你爱父母、爱兄弟、爱家人、爱宗族、爱邻里乡党、爱国家、爱民族、爱一切众生,多少分?一分。这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会起这么大作用?就是说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假的,起不了这么大的作用;真的,它就起这么大作用。何况二分、三分、四分,那还得了,愈多愈殊胜。
得一分清净,我们就知道受持一分佛法,受持一分正法。我们再想想,清净心真的不容易得到,天天虽然在洗手,有没有洗心?从洗手就想到洗心,这样才能够契入。真的是八万四千法门,哪一门不能契入?门门皆能契入。所以古大德悟了之后,才给我们讲「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头头处处讲的是什么?这个地方一百四十一愿就是头头处处。从洗手可以入道,就是明心见性,契入如来境界。如来境界就是自性原本的境界,《华严经》上称为一真法界、华藏世界,往生经里面称之为极乐世界,你就契入了。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真的,文殊菩萨讲得一点都不错,「善用其心」,你就契入了。你修行再用功,再用多少时间,你不能契入,那是什么原因?不善用心。
「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这句话实在是了不起,我们读到不能不五体投地!一语道破人家怎么样修行、彻悟、证果的,就是善用其心。你在洗手的时候善用其心,就证果、就大彻大悟;你在洗澡的时候善用其心,甚至于大小便溺的时候善用其心,都能证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会的人统统会了,不会的人还是不会。为什么不会的人他总是不会?心不清净,我们用这首偈的话来说,妄想分别执着太多,他不肯放下。这些东西不放下,你的心染污了,想学,学不像。善用其心,那心是真心,不善用心的人是用妄心,这要懂得。
真心是清净心,妄心是染污心;真心是平等心,妄心是高下心。我比你高,你不如我,这高下心。有高下,我们讲有傲慢,你怎么会清净?清净一定是平等的,平等一定是觉悟的,它是连着的。所以清净、平等、正觉,一个有了,统统都有;一个没有了,全部都没有,真诚也没有,慈悲也没有。一有一切有,一无一切无。如何能真正得到?放下而已,你不肯放下有什么法子?你看看真正修行人为我们示现的,彻底放下,一无所有。
我们的本师,根本的老师释迦牟尼,他老人家在世给我们做出的样子、榜样,彻底放下,一无所有,做给我们看的。无论办什么事情,心想事成,你说这个多自在。一无所有,才心想事成;你要是有了很多,你怎么想,事也不能成就。为什么?一无所有是真心显露,真心里头本来无一物;你有一样东西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的成就是自然的,妄心的成就总不免成住坏空,那不是真的;心想事成的成就是永恒的。这些事实真相,知道的人就少了。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疏忽的时间太久,今天读到,从今天开始学,不迟。可是还有困难,难在哪里?难在我们的心不清净,难在这里。
我们真正想学菩萨,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有大成就,你想想看要不要放下?放下是骗你的吗?放下对你有损害吗?人要觉悟!不放下才是真正的损害,才是毫无利益,你肯定为你放不下的这些虚幻不实受尽劳累。你不觉悟,你在受多少苦,你有没有感觉到?如果一旦感觉到,你就清醒过来了。这醒过来之后才晓得我应当放下,我放下,我不受这些累赘,我不受这些苦了。世尊为我们的示现意思很深,我们没办法完全学到,但是尽量的接近。世尊一生没有固定的住处,你看经典上「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没有说佛住,佛没有住处。没有住处,换句话说,他是到处游荡,佛法里讲游化。他天天都在旅行,居无定所,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只做一桩事情,教化众生。
什么叫有缘人?接触到的都是有缘人;没有接触到的,那就没有缘。接触到的都有缘,缘有浅深不同。接触到你,对你很恭敬,对你很尊重,对你有信心,这是根熟的众生;对你虽然很尊重,但是对你还怀疑,并不很深的了解,这是根未熟的众生;虽然跟你接触到了,对你完全不了解,也不尊重你,也不愿意听你的讲话,这也有缘,没有善根的众生,统统是有缘。佛怎么度他?没有善根的帮他种善根,有善根的帮他增长,善根已经增长的帮助他成熟,一个都不漏。
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世间,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想想看我们所接触的是不是这三类人?我们今天在一起学佛,诸位对于佛法有相当的认知,能信、能解、能行,这就是第一类,善根成熟的。那怎么办?帮助他作佛。也就是说在这一生希望他能够念佛往生,往生就是作佛,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当然是少数,这善根成熟的决定往生;虽然是少数,实际上也不少。第二类善根没成熟的,有善根帮助他增长,就是要提升,提升他的境界,提升他的信心,提升他的理解,这是第二等。第三等没有善根的,多!你看我们出门,见到许多来来往往的人,见到,听到他说话的声音,统统是有缘人,他没有善根,那怎么样?帮助他种善根。
这个出家人方便了,走出去,人一看这是佛教的,你看他阿赖耶里头佛的种子种下去了,帮助他种善根。在家同修,你们穿的服装跟他们是一样的,看不出来,有方法,手上拿一串念珠,人家一看,学佛的;身上挂一块佛的牌子,一看这学佛的。现在还有很多小型的念佛机,还有声音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也是有声音的,带在身上,你走到哪个地方,你自己也能听跟着念,别人也听到了;听到这句名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也给他种善根,方法很多。夏天,这些年来我们都做了很多夏天穿的服装,圆领衫,我们印上「阿弥陀佛」。你走到街上去,人家一看到你穿的服装印着阿弥陀佛,他也会念一声;不念出声,阿弥陀佛已经印在他心里去了。这就是什么?这就是度众生!没有善根的给他种善根。尤其是这件T恤印上「阿弥陀佛」,街上走一圈,不晓得度多少人。你自己也不知道你做了很大的好事,帮助这些人阿赖耶识里头种下佛的种子。
你家里,你的客厅挂一张佛像,挂一些字画,内容都是佛菩萨的名号,凡是到你家里来的客人,全种了善根。这有意义,这叫真实功德,就是善用其心!这就是大慈大悲。自己天天看、天天听、天天读,读通了,读明白了,觉悟了,心就清净了,悟了就清净;心不清净,自己一定要知道,没有觉悟,还是迷惑颠倒。你能有这个觉察,好事,这是什么?这是你快到开悟的边缘。如果你连这个觉察都不知道,自己一天到晚那么苦,完全还不晓得,那还有苦头受。什么时候真正觉悟?
你真正要想帮助自己提升,没有别的,确实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放下看破,你就在这上用功夫。自己有多余的财物、衣服、饮食,所有一切资生之具,有多余的布施给别人。衣服太多烦恼就多,出门一看到衣服有几十件,今天出门穿哪件好?你就生烦恼了,你要再细心去挑。如果你只有一件衣服,你什么念头都没有,穿了就出去了。你从这小事去想,何必要那么多?衣只要干干净净、大大方方、整整齐齐就好,不必去赶时髦,赶时髦错了,自己心不清净。
所以真正懂得自爱的人,释迦牟尼佛是最懂得自爱的人,只有三衣一钵,除这之外,一身无长物。沙弥戒,手就不持财物,钱财不接触了。那在今天这个社会上,你身上没有钱行吗?实在讲,行,不是不行。说不行,是你自己妄想分别执着放不下;真放下了,行,哪有不行的!生活要简单,妄想少了,烦恼轻了,生活自然就简单,一天吃一餐够了,多省事,一点都不麻烦。所有一切的麻烦、烦恼都是自己找的,烦恼不找人,人自己找烦恼;麻烦不找人,人找麻烦,这就没法子了。你总要参透,参透了就是佛法;没有参透,我们叫世法、尘劳。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