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七、三修门
 
{返回 元音老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30

七、三修门

    三修门:身修,离诸作为,如世间无益之事及其他出世之行法等,唯安闲宽坦令身安住。”

    三修门,指的是身修、口修、意修。密宗讲究三密加持,是指身、口、意。三修门也是指身、口、意。第一就是“身修”,是建立在我们这个血肉之躯——身体上的修持方法。“离诸作为”,就是要远离种种作为,“如世间无益之事”,这个世界上没有益处的事情,比如搓麻将,这事没有益处,把宝贵的光阴都唐丧了、浪费了。诸位当中喜欢搓麻将的可能不算太少,还会以“三缺一”为借口,天天四合一,大战几回。这样不行!无益之事不能做。不做世间无益之事,这本身就是修行——身修。“及其他出世之行法等”,出世修行的方法很多,如果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也不行。要一门深入,受持一个法,一直修到底。今天听张三说这个法好,就修这个法;明天听李四说那个法好,又去修那个法。这样朝三暮四,虽然所修的都是出世之妙法,也不会有效果,因为你心不专一,不能与妙法相应。何况,有很多法是无益之法。比如,念一个咒,可以在刀上钻个洞,这就是无益之法,于解脱无益。你一看能在刀上钻个洞,高兴了,好,我就修这个法。修这个有什么用处?

    我曾听一位和尚讲过他自己出家的因缘:未出家前他是个打拳的,跟他的娘舅练拳、学剑。有一天,他在四川边界看到两个西藏小喇嘛抽鸦片。他看不惯,就去干涉:“哎!你们是出家人,怎么抽起鸦片来了?”小喇嘛说:“别看我们抽鸦片,我们有法术的。”他问:“你们有什么法术?”小喇嘛看他带着刀,便说:“用你带的刀砍我,我一念咒你就砍不动。”他听了感到很新奇,忙问:“真有这个法?”小喇嘛答:“当然有,不信就试试看。不过,你先等我把鸦片抽好。”一会儿,抽好了,“来,我念咒,你砍。”其实他不敢真砍,这把刀很锋利,把手砍断就不好收场了。他用刀背砍,!刀弹了起来。“哎哟,你怎么把我的刀弹起来了?”小喇嘛说:“你就是用刀刃砍,我也不怕。”“真不怕?”“当然不怕。”,“砍断了,我不管!”“不用你管,你砍好了。”这一次他是真用刀刃砍的,!刀又被弹了起来。他服了,心想:佛法真不错,比我练的这功夫还要好。他就是以这个因缘学佛法的。其实这是无益之法,学了没有用处。

    “唯安闲宽坦令身安住。”只有安安闲闲、宽宽坦坦地令身安住,没有任何挂碍,不是紧张忙碌。《心经》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有挂碍就会恐怖、就会颠倒梦想。无挂碍,心空空的,胸怀就宽阔平坦。所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患得患失,经常戚戚然不可终日;君子胸怀坦荡、安闲自在。诸位注意,安闲宽坦令身安住,就是身修。假如心里总是患得患失的,那就不相应了。安安闲闲、宽宽坦坦,令身安住,心里没烦恼,没有牵挂,总是心平气和、轻松愉快,身体就会好,病也不大生了。这样住在世间,才可以用功修法。这是身修。

    语修,无益之世间语及咒诵均止,安静如谷。”

    三修门的第二门就是语修,是言谈话语方面的修持。

    说笑话、奉承某人、贬抑某事等等,这些世间的闲话都是于修解脱道没有益的,都是无益之世间语。就某人某事争论是非长短,更是戏论。藏密的黑教里,有好多咒语并非修解脱道,都是治人的,那就是无益之咒诵。这些东西都不要去说它、不要去念它。“无益之世间语及咒诵均止”,我们学佛法、修解脱道,必须一门深入,其它东西都不要去瞎弄。世间无益的话不要讲,无益的咒语、课诵也不要去念。我们要做到“三少”:要心中事少,口中语少,腹中食少。人有个坏毛病,事情做完了,一有空闲,就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说个不停。修解脱道,那样是不行的。你默默不语,不是挺好的吗?“安静如谷”,话不要多说,心里安安静静的,就象空幽幽的山谷一样。“幽谷回声话晚烟”,你有问题问我,我就详详细细地、不厌其烦答复你;没问题时并不去思考分别,心里放教空荡荡的——“太虚饮光消契阔”。

    意修,离戏论思量、比对心想,即观想作意亦止。(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三修门的第三门就是意修,是思想意识方面的修持。

    心里装着成套的与解脱道无关的空理论放不下,有什么用啊?分析它、推论它,是“戏论”;思念它、评价它,是“思量”。应该“离戏论思量、比对心想”,心里空空净净,远离戏论思量,还要远离比对心想。样样东西都拿来对比一下,比较什么呢?到底是我好,还是你好;是我长,还是你长。这种居心是不平等的,正是妄想分别,这种“比对心想”更要远离。

    “即观想作意亦止”。观想是修行的方法,我们在前面已提到过。想个什么东西,还是有作为之修。比如“观想念佛”,想阿弥陀佛在我头顶上,观我自己就是阿弥陀佛。观想都是作意的,即有所作为地鼓动思想意识。连这种观想、这种作意也要停止。只要好好观照就行了,念头一起就看见,看见后不睬它,不跟它跑。观想是渐次法,观想成功之后,还要再用功把观成的相破掉,才能见到本性。我师父(王骧陆上师)对此有个比喻:比如身上生了一大片疮,用药来医治,于是,疮口收敛、收敛、再收敛,最后敛成一个小口,乃至敛成一个点。其他地方都平复了,只剩下这一个点,比喻观想成功了。但这一个点也是个疮啊!若不除去,以后还会复发的。所以进一步要把观成的相破掉,这样才可以一劳永逸,才算是真的证入法身。相不破,本性不能显现。所以说观想法要多跨一道门坎。凡是有相密部都须多跨一道门坎,最后都要把相破掉。相怎么破?还须进一步做功夫,把这相观大,大、大……大到无边无际,相就没有了。反过来,把它观小,小、小……小到什么都没有。一个是放大,一个是缩小,就这样把它破掉。相破掉后,就见到了本性,但多跨一道门坎。大手印是最直接的大乘心地法门,不要这些过程。所以,说“即观想作意亦止”。大手印不走这条路,不跨这一道道门坎。念一起就看见,看见后不睬它,保护真心就是了。

    括号里这句话是从懒融禅师的偈子里摘出来的,以对“意修”作个注解。懒融禅师的偈子很好,大家都喜欢引用,大多引用四句:“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完整的偈子是八句:“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曲谈名相劳,直说无繁重;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做功夫正在用心时,却不见有念可起,就是“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拐弯抹角大谈佛教名相,劳心费力;直指心源,不说余话,便没有那么繁琐、那么沉重。这就是“曲谈名相劳,直说无繁重”。大道无形、真心无相,虽然无形无相,却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事事物物虽然都是它的妙用,觅它本身却又了不可得。这就是“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如今我们直接指出这个“无心”,直接说它,便又和“有心”没有什么不同,即“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


{返回 元音老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八、立证无上正觉道
下一篇: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六、修行的必要性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其他)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14 信愿行三,不可缺一..
 大手印浅释 第三讲 大手印之定 四、频除乐、明、无念诸功力
 耳根圆通法门
 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二、法尔正见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12 莫空说大话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一章 心中心法 10 法法圆摄
 恒河大手印 (第二讲)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五章 证道 7 三玄三要
 大手印浅释 第三讲 大手印之定 七、了彻法身,保任于惺惺寂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会善知识得个入处[栏目:禅林衲子心]
 愿性之20:至少要发愿体悟本来面目[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本来面目[栏目:圣严说禅]
 只个心心心是佛,千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万境生,一切不如心真实。[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