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学 四、灵魂与佛性
 
{返回 中国佛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41

四、灵魂与佛性

佛教般若学在中土的兴盛,多少有赖于晋人的清谈。然清谈不足以解开人生如寄之悲感,因此,晋宋之后,中土佛学乃转变出一新的方向,即由说空谈玄之般若学一变而为注重解脱成佛之涅槃佛性说。如果把僧肇的思想视作中土玄学、中国佛教般若学的顶点,而把竺道生的佛性思想作为中土涅槃学的起点,那么,最能体现三股思潮之相互交融的过程且富有由玄学而般若而涅槃佛性过渡性质的思想,当推庐山慧远的“法性”说。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在般若学已经风行甚久,佛性学说方兴未艾的情况下,中土传统的灵魂不灭的学说并未偃旗息鼓,而是顽强地渗透于佛教思想之中。梁武帝的“真神说”可谓是一个典型。


{返回 中国佛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学 四、灵魂与佛性(一)法性说与神不灭论
下一篇:中国佛学 三、“格义佛教”(三)僧肇与“以佛释玄”
 中国佛学 四、灵魂与佛性(三)真神论与灵魂说
 中国佛学 五、学派并兴
 中国佛学 三、“格义佛教”(一)“六家七宗”的学派归属
 中国佛学 三、“格义佛教”(三)僧肇与“以佛释玄”
 中国佛学 六、宗派鼎立(五)净土宗
 中国佛学 三、“格义佛教”(二)本无、心无、即色宗
 中国佛学 七、中国特色(二)出世与入世
 中国佛学 四、灵魂与佛性
 中国佛学 六、宗派鼎立(七)法相唯识宗
 中国佛学 一、佛教创立(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习接纳与诚恳 - 白色谎言该不该说?[栏目:从心沟通]
 学佛人易出现的弊端[栏目:万行法语]
 第三十四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六品 观相属]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 (5)[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相应64经 在思量中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佛说菩萨逝经(白话文参考)[栏目:白话佛经]
 改正缺点是一种成就[栏目:佛法是种活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