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安那般那手册 X. 协调义注和经文
 
{返回 安那般那手册·雷迪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13

X. 协调义注和经文

现在有必要把义注(注1)给出的方法和《安那般那念经》两者协调起来。(译注1,aimwell版有个说明,义注是指清净道论,不是指《安那般那念经》的义注。)

在计数阶段,把注意力固定于“触点”,努力通过计数的方法把注意力固定于呼吸。这(计数阶段)就是经中第一组四法中的第一阶段(注,入出息)。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克服心再三地从被注意的目标飘离到其他目标的习惯,采用计数的方法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觉知长短息的时机还没成熟,仅是依据经文“彼正念地入息、正念地出息。”,只限于努力地把注意力固定于入息和出息。

关于这个细节,义注说道:

 “心的走神趋势是过去漫长的一系列再生所需要的,它使得心从体内目标游荡到外部目标。计数的唯一作用就是打断心的走神趋势,让注意力稳固地固定在入息和出息这个内部目标上。”(译注,清净道论,P280:因为数的目的只是断绝散乱于外面的寻(杂念)而住立其念于出息入息的所缘。)

计数阶段过后,到达随逐阶段时,必须依照经文第一组四法中的第二阶段(注,长短息)来努力。经文如此描述:“入息长时,知觉‘我入息长。’出息长时,知觉‘我出息长。’等。”。这里,必须把注意力固定于“触点”,注意力非常地专注,必须觉知到长息和短息。在这个练习中,没必要跟踪呼吸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身。禅修者所要做的全部是,保持注意力专注于“触点”的同时,增加额外的努力去觉知冲刷“触点”的呼吸的长度。长的呼吸冲刷触点的时间长,相反短的呼吸冲刷触点的时间短。心能够变得非常地广阔,所以禅修者即使在注意力稳定地固定在“触点”时,也能够觉知到入息和出息的长和短。

明显清楚地觉知到长息和短息后,必须努力觉知每个呼吸的全身—开始、中间、结束—即使保持注意力固定在“触点”。这是依据经文的描述,“入息时,我学觉知入息的全身—它的开始、中间、结束。出息时,我学觉知出息的全身—它的开始、中间、结束。”

呼出一个出息时,不能失去正念,而是必须完全地觉知它,从它在体内的开始点,跟踪它的过程,直到它到达体内的“触点”这个结束点,增加额外的努力去觉知出息呼出的全身。类似地,在吸入一个入息时,必须觉知它的全身,从在身体内的“触点”开始,跟踪它,直到它到达体内肚脐处这个结束点。

这样从开始到结束地跟踪入息和出息时,注意力必须持续固定于“触点”。从开始到结束跟踪呼吸时,不允许注意力离开“触点”。如果坚定地努力,不允许注意力离开“触点”,同时跟踪入息和出息,然后,即使注意力持续固定于“触点”,入息和出息全身的形状和外形也将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

已经清楚觉知到入息和出息的开始、中间、结束后,如果粗糙粗大的呼吸没有自动地平静和减弱到消失点,那么,依据经文第一组四法的第四阶段(微息),必须做特殊的额外努力,使得它们越来越细微,必须坚定地平息它,不能没有正念地让它顺其自然。相应的经文是“入息时,我学平静入息的身行。出息时,我学平静出息的身行。”

不过,义注给出的方法中,它提到入息和出息甚至从计数阶段自动变得平静和减弱。本人对此也有经验,我遇到某些人的呼吸自动消失掉。

关于这个细节,义注这样说道:

Gaṇanā vasen’eva pana manasikārakālato pabhuti anukkamato oḷārika-assāsapassāsa nirodhavasena kāyadarathe vyupasante kāyopi cittampi lahukaṃ hoti. Sarīraṃ ākāse laṅghanākārappattaṃ viya hoti.

 “从依照计数的方法努力修习的时间开始,在适当的时候,当粗糙的入息和出息变得平静和减弱,身体的焦虑和忧虑平静下来,身心都变得轻安,肉体上升到空中。”(译注,清净道论,P282:然而有的人则自从以数(出入息)而作意以来,因次第的息灭了粗的出入息,得以寂止身的不安而成身心的轻安,如身体跃入空中的状态。)

我知道某些人,他们的身体上升到离地大约四指高的空中。

到达入息和出息消失的这个阶段时,不能把注意力从“触点”移开,必须尝试觉知消失掉的入息和出息。当它们再次被清楚觉知到后,似相就会出现。到了那个阶段,心的障碍,比如担心、恐惧、睡眠、昏沉等等,就被去除,到达近行定。

义注和《安那般那念经》间的协调,到此结束。

义注提到的三个阶段的方法—计数、随逐、安住,也解释到此。义注给出了七个阶段的方法,也就是:(计)数、随逐、触、安住、观察、还灭、遍净。[5](译注,清净道论,P279起)

第一组四法是主要和基本的阶段。在当今时代,如果成功完成了第一组四法,禅修者可以随其意愿推进到安止或内观。

第一组四法,到此结束。


{返回 安那般那手册·雷迪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安那般那手册 XI. 第二组四法
下一篇:安那般那手册 IX. 义注的方法
 安那般那手册 简短传记
 安那般那手册 X. 协调义注和经文
 安那般那手册 XIV. 如何圆满四念处
 安那般那手册 I. 请求和应许
 安那般那手册 注解
 安那般那手册 XII. 第三组四法
 安那般那手册 II. 劝修,争取心成就
 安那般那手册 VI. 安那般那念导向涅槃
 安那般那手册 XI. 第二组四法
 安那般那手册 VII. 禅修的姿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Sīla: The Foundation of Dhamma[栏目:S.N. Goenka]
 100.最好的礼物 The Best Gift Possible[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有关还寿生钱的问题,请问是否要念《金刚经》?[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不拿佛法当人情(思齐)[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三章:禅修是什么?[栏目:德宝法师]
 略说“求不得苦”(清平)[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圣道的特征与力量[栏目:法增法师]
 大乘玄论[栏目:三玄章]
 病苦是修道助缘[栏目:妙祥法师]
 僧鸾[栏目:僧诗句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