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南大答疑 三·价值取向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26

三·价值取向

  问:您刚才讲到执著,如果一个很贪的人,对一切很执著,那么不执著后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如果执著不是很强烈,是否就说明宗教对他的影响比较大?另外,执著与得失成败对立吗?
  答:对于凡夫来说,不可能做到什么都不执著。如果真的什么都不执著之后,就是一个自在的人,一个不会被外界各种变化影响或伤害的人。至于执著不太强烈,也未必就是受宗教影响,也许是往昔善根,也许是因为天性淡泊,也许是因为自身修养使然。当然,佛教中有很多断除执著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快地看破、放下。
  每个人对人生目标的追求,都是以执著为基础。它与得失成败,在某些方面未必对立,但在某些方面却是对立的。如果在努力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执著,必然会因这种执著带来无尽烦恼。而有些人生追求,虽是以执著开始,最终的结果,却是放弃执著。即以执著为起点,以放弃为终点。从佛法修行来说,如果不放弃执著,将始终处于有限状态,达不到最终目标。我们在乎一件事,就会落入相应的陷阱中。一旦打破这份执著,心就能和整个宇宙相通。

  问:在现实生活中,对别人好一点,自己不会失去什么。但生活并不总是那么简单。比如三人被困在洞内,其中两人必须吃掉另一人才能生存,否则没等到救援者前来就会全部饿死。这个故事曾引起一场对人生价值的争论,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关键是你如何为自己定位,也就是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定位不同,采取的行为也不同。在佛教中,菩萨处处舍己为人,就像舍身饲虎的萨埵太子一样,主动为他人献身。如果是只为自己考虑的凡夫,当然会为了自身利益把别人吃掉。所以,关键在于定位,然后就清楚自己该怎么做了。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目前这个时代,出家人似乎也很辛苦,究竟哪种方式适合修道呢?
下一篇:南大答疑 二·正信与迷信
 许多人认为:“儒家是入世,佛教是出世”,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经济救助和心理呵护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去呵护人的心理健康?..
 在修学过程中,感觉总有许多障碍。怎样才能克服这些障碍?
 讲经说法,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才足以担当起这样的职责?
 因缘·因果·命运
 请问佛教徒为什么要放弃家庭、亲人出家?似乎太没人情味了。
 轮回与业力
 佛教与科学文化
 不要过分迷信科学,您认为佛教和科学矛盾吗?
 一些大乘经典,感觉神话成分较浓,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放光寺净土院2011(辛卯)年夏安居功课[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从五分作法到三支立量看印度因明的发展[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圣者言教 第七课(十七)三乘教法圆融于调心一法[栏目:圣者言教]
 以平常心学佛[栏目:宣化上人]
 修行著魔的时候怎么对治[栏目:忏云法师]
 佛教中的“真与俗”对立吗?[栏目:李向平教授]
 参差的故事[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福德日记4月14日─量一量心的容量[栏目:福德日记]
 论玄奘译传有相唯识学的意义——唯识根本义理辨[栏目:肖永明居士]
 空海法师于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后的开示[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