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有说七支(供养等)乃未证空性前,初业有情所作,是否合理?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03
  【第一八则】
  问:有说七支(供养等)乃未证空性前,初业有情所作,是否合理?
  答:积资净障,摄于七支,喻如玄妙之七个宝车轮,若缺其一不能至佛地。昔印度伊遮菩提王说:“依唯识实识及幻识,皆不能成佛,当依七支成佛。”七支功德,能使种姓清明,身心成熟,颇公说:“不唯凡夫应修七支,佛与佛见面,皆先以七支赞叹为供养。菩萨见佛,闻大乘法,亦以七支供养,初地菩萨分身百数,见百佛世界;二地菩萨分身千数,见千佛世界,皆以七支供养。”由此可见有说七支乃未证空性前,初业有情所作,是不应理。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供“曼遮”(即坛供)有何重要意义?
下一篇:何以不但观真言尊,须观智慧尊?
 执蕴无明(法我执),萨迦耶见(人我执),同为烦恼之根本,得毋疑乎二执混..
 试言相似现为幻之理,及举相似如幻之例。
 初观所缘应注意事项?
 何者为修定之顺境?
 四无量心中之悲无量,与七因果教中之悲心,有何差别?
 我与自性,乃无明耽着之境,是所应断。此于依道断,依理断二者中属何种?..
 何故须入大乘?
 应如何认识灭谛之解脱?
 菩提道次第中,依止修观之法,其概要为何?
 当如何明集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普贤上师言教 往生法 一 (传喜法师开示)[栏目:颇瓦法[往生法]]
 中部32经 牛角大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降伏其心 一 寺院里的规矩[栏目:万行法师]
 内观[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照亮黑暗[栏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录(太虚法师)[栏目:普贤菩萨·讲记释义]
 法师您是出家人,我可以归依您吗?给我受三归五戒吗?[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清净道论 第十七 说慧地品[栏目:觉音尊者]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00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大肚弥勒——宽容、和善、智慧、快乐的象征——由《兜率龟镜录》说起[栏目:周齐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