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由何而决知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及此中心要?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81
  【第五二则】
  问:由何而决知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及此中心要?
  答:亦分三因而决知:
  一因,思死时一切不能携去。佛法如何利益?有说依佛法可得不死,此不应理。此指未死时,能修正法。常人死时,痛苦难忍,追悔无穷,显现恶象。修正法者,远离此各种怖畏,欢喜以去。经中说:“国王去时,须舍其锦秀河山,及众宝聚而死,下至乞丐亦必舍瓢杖而死去。”生时下至一句念颂,死时可作资粮,以利后世。
  二因,思死时孑身而去。死时欲得一伴侣同往而不可得,国王拥有千百万人民,常人纵儿孙满堂,莫不孑然一身而去。与生俱来自身肉骨,亦必须舍离,尚不能携去,何现其他眷属亲友财宝受用等。故人生时如旅客,死时别其住舍而去,决无住舍随旅客而往者。若未修法,至于死时,于自身躯,深生爱着,不能舍故,烦恼炽然,由是而堕三途,则此身躯反成为死时之累。
  三因,思死时唯正法可益。死时既无定期,我今日即未脱离死王立至之危险,故及时应作防备。如是必须备死之法,即不贪恋于此世乐,现在即当学正法。俱舍说:“此时能携去使死后荒凉,转为安乐者,惟所积之福德资粮。”惟依无倒正法菩提道次第,如法修行。应于此下决定心,专一而修。生起现在须修之决定,复重在须舍此世之贪恋,不然,所修之法,不能入道。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死无常法中,为菩提道次第所无,乃上师口授要诀...易使心感动之一法为何者?
下一篇:由何而决知死期无定,及此中心要?
 增上三学中,何故以戒为根本?
 藏中狭却巴说:“若如月称所说,空性无自性...”此种说法,是否应理?..
 业果法门:业决定、业增长、此二理趣,较空性尤难通达...当依何法而思修..
 菩提道次第中,依止修观之法,其概要为何?
 菩萨万行,皆可以六度、四摄摄之...试略言由此而经道位概况。
 藏中人士以为许胜义谛现空双聚,为理成如幻派;唯於现境能灭戏论,即极无所..
 试书九住心逆溯、顺次之概况。
 试略言自宗认识无明烦恼之情况?
 修不清净,心不入道,症结安在?以何对治?
 若谓和尚乃一门顿超之法,应如何理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丛林生活的现代意义(铃木大拙)[栏目:禅宗文集]
 三届:海峡两岸佛教界人士交流座谈会纪要[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每天读点南怀瑾 序言 跟南怀瑾悟大智慧[栏目:每天读点南怀瑾]
 金刚天女[栏目:行者随笔]
 理想[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慧灯之光七 四依法(四)[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76 心离语言相[栏目:没时间老]
 心镜与心鉴——宁波七塔寺开山祖师考[栏目:圣凯法师]
 法华经序[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三课 佛光教团的组织系统[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十一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