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由何而决知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及此中心要?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17
  【第五二则】
  问:由何而决知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及此中心要?
  答:亦分三因而决知:
  一因,思死时一切不能携去。佛法如何利益?有说依佛法可得不死,此不应理。此指未死时,能修正法。常人死时,痛苦难忍,追悔无穷,显现恶象。修正法者,远离此各种怖畏,欢喜以去。经中说:“国王去时,须舍其锦秀河山,及众宝聚而死,下至乞丐亦必舍瓢杖而死去。”生时下至一句念颂,死时可作资粮,以利后世。
  二因,思死时孑身而去。死时欲得一伴侣同往而不可得,国王拥有千百万人民,常人纵儿孙满堂,莫不孑然一身而去。与生俱来自身肉骨,亦必须舍离,尚不能携去,何现其他眷属亲友财宝受用等。故人生时如旅客,死时别其住舍而去,决无住舍随旅客而往者。若未修法,至于死时,于自身躯,深生爱着,不能舍故,烦恼炽然,由是而堕三途,则此身躯反成为死时之累。
  三因,思死时唯正法可益。死时既无定期,我今日即未脱离死王立至之危险,故及时应作防备。如是必须备死之法,即不贪恋于此世乐,现在即当学正法。俱舍说:“此时能携去使死后荒凉,转为安乐者,惟所积之福德资粮。”惟依无倒正法菩提道次第,如法修行。应于此下决定心,专一而修。生起现在须修之决定,复重在须舍此世之贪恋,不然,所修之法,不能入道。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死无常法中,为菩提道次第所无,乃上师口授要诀...易使心感动之一法为何者?
下一篇:由何而决知死期无定,及此中心要?
 何谓圆满施度?
 应如何释世俗谛体相?
 观其人入道与否,以能否舍其现世为衡量,此为上师教授。应如何理解此一教授..
 戒之差别?
 名言量与理智量不相违害,应如何正解?
 知恩不忘报,畜类亦能,况为人乎?惟报恩以何为究竟?
 修定初修时,选择所缘之法,应如何选择?
 於身心如何生起待戒之法?
 初业有情应如何修观?
 施不应行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往生论注讲记(十三)[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唯识二十颂讲记[栏目:于凌波居士]
 佛教典籍的基本分类有哪些?[栏目: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十二[栏目:达照法师]
 释迦牟尼佛传 第廿七章 祇园精舍的建立[栏目:释迦牟尼佛传]
 如果住在大家庭里无法吃素怎么办?在家里吃饭时只吃菜可以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百喻经》[栏目:佛教典籍简介]
 法句经要义 第四品 花品 琉璃王子 执著欲乐如洪水冲走睡村[栏目:法句经要义]
 367.行中至仁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把生死搞明白[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