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应如何使此心於向所受戒,护持不舍?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73
  【第九五则】
  问:应如何使此心於向所受戒,护持不舍?
  答:当数数思维不守护戒律过患,摄其要如菩提道次第所引文殊根本大教王经说:“持咒若坏戒,不得上悉地(成佛),中品亦不成(证空性),亦不成 下品(八成就)。佛於毁戒人,不说咒成就,亦非趣涅槃,境处之方际。於此恶异生,何有咒成就,此毁戒众生,如何有乐趣,既不成现上,亦不成胜乐,况佛说诸咒,而能成就耶?”虽犯微细遮戒,若未忏诤,感果甚大,如翳罗龙堕畜生。若犯根本别解脱戒,及菩萨戒,更应忏悔,求善知识重受。若无则於佛像前重受。密乘重受灌顶,诵百字明十万遍,若放置不忏,则如佛说,如自食毒。於失戒过患,数数思之,当於自所受戒律,宁舍命亦不不舍。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持戒”应如何修学?
下一篇:应如何使此心对於戒学乐从,而非勉强?
 释难中,关于胜义谛非一切种智所行境问题,有何断诤论议?
 得远离沉掉,入定出定皆得圆满殊胜轻安之三摩地,究於五道,属何道呢?..
 行苦之行,是否即行蕴之行?
 对于法源诸师,是否亦应如现依上师,观其功德而生敬?
 应如何令所受皈依戒条,如法而得清净?
 云何为成观之量(即真正中观之量)?
 何以宗喀巴大师论著,为诸大德赞为空前论著?
 欲除沉悼,先须认识沉悼体相,应如何认识及如何对治?
 了义与不了义之义,应如何简释?
 本宗应成派认识补特伽罗之不共特法(不共余宗),及他宗之认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六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入菩萨行论》第32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二章 即法破相[栏目:赵跃辰居士]
 首先为六亲眷属做功德[栏目:仁焕法师]
 四二○ 善吉祥本生谭[栏目:第八篇]
 一分钟正思惟[栏目:阿含经随身剪辑]
 智慧的能量 第一章 修道三要 修行的殊胜[栏目:智慧的能量]
 为何要视师如佛[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之七 自性真佛偈(二)[栏目: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入瑜伽论[栏目:韩镜清教授译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