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关於等流心识,此一根本问题,外道有何与此相反之承许法?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10
  【第一一七则】
  问:关於等流心识,此一根本问题,外道有何与此相反之承许法?对诸反论,应如何认识?
  答:有说:“身从各支分具足而生,不须前生之心。”应问:“若但承认四大等共因(如地、水、火、风),而不许等流心诚(如种子),则人死後四大依然,何以无心识活动呢?又若许四大为心诚之不共因,心识由四大而生者,则体有肥瘠,心诚岂亦随之而有肥瘠吗?若谓心识由四大成者,则孪生兄弟,其因相同,虽貌相似,而心之善恶不同(虽受後天同等教育)者何也?故知其心识等流不同(兄思善时,弟不必思善,甚且思恶),智愚各异(虽其四大相同),心之不同,追溯而前,乃过去心之不同。孪生兄弟入胎心识,乃由未入胎前中有心识而来,追溯而前乃无始。有以前生不能见闻,遂谓为无(明日、后月、后年,皆不能见闻,不能谓无),大地有情,或较贤善,或较凶残(虽同一先天四大,同一後天教育),皆可证明前生心识是有。若谓无有前生,则不应有由惑业而生者。若谓无前生烦恼亦由四大(地、水、火、风)作用而生者,则身有肥瘠,烦恼岂亦随之而有肥瘠吗?故知烦恼由过去熏习而成,岂能谓无前生。初生之童,皆具吮乳本能,亦可知有前生。以上均为承认四大(物),不承认前生(心)之一类。
  有说:“若谓一切有情,既是我母,彼等何为不识我呢?”此不应理,现见世间,母子分散流亡,久後相逢,亦不认识,岂能以不识,即不相认。推之往世,不过离别时间较长而已。若谓过去已无,不认为母者,即以今生之母,若明日死後,若阿罗汉有神通者,见彼已变为虫,岂能即不认之吗?若今日母亲已老,则母亲少时壮时之一切(已过去消逝故),汝岂能即不认之吗?
  内外道有知母心,然未调纯者,复疑一切有情,岂尽为我母?当思受生无量无数,在东方世界有一生,即有一母,以此有无量无数之母。彼诸有情,皆曾辗转作我之母,否则母数不足。故推之南、西、北、中,莫不皆然,母数岂可记极吗?虚空无边,世界无边,众生界无尽,佛世界亦无尽,若谓我曾於此处此类受生,未於彼处彼类受生,虽以佛智,亦不能指数也。如是教理,应数数思修,直至生起“知母心”决定。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知母已次当念恩,从今生母、次父、亲眷,次推中庸、仇仇,乃至飞禽走兽。何故如是次第思修?
下一篇:依理如何思修知母?
 如上知业决定增长、不作不得、作已不失等理,当先於业果之理如何生起决定,..
 因止亦可以真俗二谛,随一为所缘,何必先止后观?
 云何为唯名假立之业果?
 於此对於达空重要性,吾等应如何思维?
 可观上师即佛之理,应如何观法?
 何谓圆满施度?
 何以须观显资粮田?
 应布施之十种对境?
 经中说:供师一毛孔功德,比供无量诸佛菩萨的福德,尤为超胜,是何缘故?..
 云何唯安住见,皆非胜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22[栏目: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济群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一 (7)[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近现代中国佛教的思想深度[栏目:肖永明居士]
 密宗里面说,如果依止了假上师,或对上师不恭敬就会堕金刚地狱,这是真的吗?[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示念佛参禅切要(憨山)[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观其人入道与否,以能否舍其现世为衡量,此为上师教授。应如何理解此一教授?[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大人[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为报恩而念佛[栏目:忏云法师]
 解心——心要法门讲记 十、只有那么一件事情[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100.最好的礼物 The Best Gift Possible[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