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发心已于学处须修学之相?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60
  【第一四九则】
  问:发心已于学处须修学之相?
  答:菩提道次第说:“如是发心已,于施等学处,不能修学……。”如前所引金刚宝喻,虽亦有大胜利,然若不于菩萨学处,修行心要,则未有能成佛者。故于学处当学也。修次初编亦说:如是发心菩萨,知自未调伏,不能调伏于他已,自于修布施等,极作加行,以无加行则不得菩提也。又说:修亦谓受戒已,于彼学处而修学也。以谓菩提行戒,凡与六度不顺者,皆可以十八重、四十六轻对治,方能修六度,此如升阶陛然。例如不以行戒对治悭贪烦恼,则不能行布施度。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方便与智慧,随学其一,不能成佛之理?
下一篇:菩提愿心学处,分舍与退二种,应如何抉择?
 云何诸佛说修悦意慈心与大悲二者中,先说修悲心,诸佛菩萨亦先赞大悲?..
 修观资粮中,何为修观之主要因素?
 四作意之概要?
 云何若未得无我见,随如何修,或观察修,或专注修,终非修真实(胜观)?..
 何得谓世俗菩提心,及胜义菩提心?
 上师教授说:业果为正法之首,其故安在?
 何谓止观自性?经说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观之果,应如何正解?
 总摄生烦恼之相、业发之相、死及结生相绩之相等三科,应如何了解其重点?..
 业不作不得,作已不失之理趣,应如何思修而生决定?
 修时摄加行、正行、完结行三段,在此三段中,有应注意之点(可例推其余法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二十八 象迹喻大经[栏目:第一篇 根本五十经篇]
 金刚心语·趣入佛门[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天地无常,尽在粉扑花开谢之间[栏目:和佛陀赏花去]
 想皈依佛门,但放不下对老人、孩子的责任,怎么办?[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维摩诘经》译本及其论疏概况(道海)[栏目:其它法师]
 佛教徒应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三七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须菩提(解空第一) 般若会上涕泪悲泣[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缘起非断灭 解脱非自了[栏目:体方法师]
 净土玄门[栏目:蕅益大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