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发心已于学处须修学之相?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18
  【第一四九则】
  问:发心已于学处须修学之相?
  答:菩提道次第说:“如是发心已,于施等学处,不能修学……。”如前所引金刚宝喻,虽亦有大胜利,然若不于菩萨学处,修行心要,则未有能成佛者。故于学处当学也。修次初编亦说:如是发心菩萨,知自未调伏,不能调伏于他已,自于修布施等,极作加行,以无加行则不得菩提也。又说:修亦谓受戒已,于彼学处而修学也。以谓菩提行戒,凡与六度不顺者,皆可以十八重、四十六轻对治,方能修六度,此如升阶陛然。例如不以行戒对治悭贪烦恼,则不能行布施度。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方便与智慧,随学其一,不能成佛之理?
下一篇:菩提愿心学处,分舍与退二种,应如何抉择?
 应如何抉择趣解脱道之自性?
 本宗应成派认识补特伽罗之不共特法(不共余宗),及他宗之认识?
 智慧之差别?
 修菩提心法,下座后应如何修?
 修定初修时,选择所缘之法,应如何选择?
 菩萨万行,皆可以六度、四摄摄之...试略言由此而经道位概况。
 戒之差别?
 何谓正念、正知,及其差别?
 灭除心闇曼殊意光论(学习问答360则)科目
 何为诸修之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箴言[栏目:能弘法师]
 一二九、恶病要至诚忏悔[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阅东方杂志漫感[栏目:太虚法师]
 莲池大师思想研究(刘红梅)[栏目:其它]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居士第七)[栏目:念佛感应]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六 佛教称谓注意事项[栏目:佛教丛林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七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藏传因明学具体应用(多识仁波切)[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家庭果报现前[栏目:仁焕法师]
 公平[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