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支那堪布大乘和尚引经说:“于施等六度,现行耽着...”如是等处.当作何解?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39
【第一五八则】
问:支那堪布大乘和尚引经说:“于施等六度,现行耽着,是魔之业。”三蕴经亦说:“由堕所缘而行布施.及执戒为胜,守护戒等,彼等一切,皆当忏悔。”梵问经说:“尽其所有一切行之观察者,分别也.无分别者,菩提也。”如是等处.当作何解?
答:如是等处,不应误解。初之义者,由于二我颠倒耽着,而发起行施等者,以不清净,说为魔业。非谓施等,即为魔业。若不尔者,说堕所缘而施,则不须堕于所缘,理应总说布施当忏悔,然不如是而说故耳。此修次末编中,作如是答覆之理,极为重要!又梵问经义,彼经尔时,是观察生住等时,说施等于真实不生;谓分别者,唯是安立之意,非说不依彼等,而当弃舍。此亦为修次末编所作答覆。总之,以一分道品,不足之义,如集经论亦说:“离善巧方便之菩萨,不应于甚深法性精进勤修。”明显说之,秘密不可思议经亦说:“善男子,譬如烈火,从因而燃,因若无者,则当息灭。如是从所缘而心然,若无所缘,心则寂灭。善巧方便菩萨,以清净波罗密多,了知寂灭所缘,于善根所缘,亦不寂灭;于烦恼所缘,亦不生起;于波罗密多所缘,亦为安住;于安性所缘,亦为分别;于一切有情,以大悲心,于所缘亦观也。”谓于别别所说无缘有缘,须判别也。如是于烦恼及执相之缚须缓;学处之绳则须紧;于性遮二罪须坏;于诸善业则不须坏;故以学处拘束,与为执相之缚,二者不同。守戒而缓,及我执之缚而缓,二者亦不同。坏与解脱等义,亦应善为观察。莲花戒大师破“不作意”之理者,谓住于抉择胜义理之见上,于任何亦不作意,专注一趣而修者,非其所破;若非住于抉择胜义理之见,而心不行动,任何亦不分别而住,为修空性者,是所破也。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恩师说:“破支那堪布,应知其与教相违、与理相违、自语相违。”当如何知其此等相违?
下一篇:
若谓:“非废止施等诸度,唯修慧而施等自具...”作此言时,当作何解?
欲断无明,须求通达无我见,以是否唯依显教而说,密宗为迅速成佛之法,或有..
心往定时,沉掉二者为过失,应如何对治?
本宗说:染污无明为流转生死根本,指俱生我执,非分别我执。试明其义。..
菩萨应依何学处?
平等舍修法,有怨、中、亲三种同时修法...二法应如何修及其意义?..
慈心修法,是否与修悲心次序、缘念相同?
此正修观,乃已得止以后之事,何以尚须修止?
云何于我执,损与不损之义?
应於何时放缓?将何放缓?
每度摄六度,如以布施应如何摄六度而修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答王静山问
[栏目:太虚法师]
This Precious Opportunity
[栏目:Jetsun Khandro Rinpoche]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被驱逐的蝙蝠
[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四章 其他法门
[栏目:印顺法师]
明高僧传卷第一
[栏目:明高僧传]
《修心八颂》第二颂
[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南传经行法
[栏目:法增法师]
夜游
[栏目:禅话禅画]
不能着相
[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