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诸学摄于六度,弥勒所著...其中六种数决定之理.试言其要?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07
  【第一六三则】
  问:诸学摄于六度,弥勒所著大乘经庄严论中,如佛密意(如佛说:“善男子:应修布施乃至智慧波罗密多.而得圆满菩提。”而为显释,其中六种数决定之理.试言其要?
  答:六种数决定者,谓六度若增一为七,减一为五度,皆不可也。
  第一种观待于现上果数决定。知现上果,由昔善业之果,更于诸善因努力,且知非从无因,及不顺因中出生。其随顺因亦如其次第六度而决定,如身、财、眷属、事业,财由财施,身由身戒而来,眷属由忍辱,事业由精进而来。现上果又分现时现上果,究竟现上果(此唯佛地有),佛以究竟圆满六度而得。报化二身,由持戒波罗密而来;清净刹土,由施度圆满而来;菩萨围绕,由忍辱波罗密而来;佛身事业利济一切,轮回无尽,由精进波罗密而来;烦恼断尽,一切种智,由其随顺因静虑波罗密、智慧波罗密而来。故六度缺一不可。因摄暂时及究竟现上果已尽故,故不必再加一度。故不唯究竟现上果须修六度,即暂时现上果,亦缺一度不可。但彼支耶堪布于一切不起分别,即欲速得佛果,实乃因果相违,如欲饱腹而不进食,岂可得哉。
  第二种观待成就二利数决定。摄略菩提道次第要义说:“以如是之身,学菩萨行,菩萨之事,唯自他二利。于修利他,首须以财而作无损害有情之施,始能成利。善能遮止损害他之所依,是大利他,故须戒度。于戒圆满,若他来损害,而不能忍,作报复则戒不禁,以不报复免他积多罪,彼欢喜已,有善利行,故能成大利他;自利者,是以慧力得解脱乐,然散乱心不能成故,须以静虑令心住于所缘,方能得如欲安住之堪能。然此有懈怠亦不生,故须不厌之精进(精进自他二利皆须)。以是于彼二利,六度决定。”
  第三种观待于成就圆满一切利他相数决定。菩提道次第说:“先以财施除彼贫乏(第二种但结相识之缘);次于一切有情不作损害(第二种但不作有害,此于一切有情,皆不损);犹不仅此,且堪忍他害(第二之忍但令戒圆,此总他害);为他助伴,不厌精进(第二之精进,但精诸度,此为他助伴,作利他事,不厌精进);依于静虑以神通等令意悦欲,堪成法器(后二定慧,前说自利,此说利他);依慧善说,断其犹豫,令得解脱,故六度决定。”
  第四种摄大乘道数决定。菩提道次第中说:“谓于得受用无贪,未得受用而不希求,无有顾恋。如此则能守护学处,受持净戒而复敬重;于依有情及非有情所生苦恼。堪忍无厌。随于何善(摄大乘广行,深观诸善行)所作加行,勇敢无厌;及修止观无分别瑜伽(一心专注之止观,不为他分别所夺,故称无分别),摄大乘一切。”菩萨亦常修无常,苦,无我诸观,亦摄于无分别瑜伽中,于此分别,又何得一理趣,即六度摄尽大乘道,而支那堪布自命为大乘人,而不修大乘道,岂为应理。
  第五种观待一切道或方便之相为增上数决定。菩提道次第中说:“于已得境界受用不贪之道或方便者,是谓布施,以串修舍,离贪故也;为求得未得之境界,于彼功用散乱作防护之方便者,是由安住比丘律仪,不生事业边际之一切散乱故也;不舍有情之方便者,是谓忍辱,以作一切损害之苦,立思不舍离有情故也;增善方便者,是谓精进,由精进善增长故也;净障方便者,是末二度,以静虑净烦恼障,以慧净所知障故也。是故于六度决定。
  第六种观待于三学数决定。菩提道次第中说:“戒学之体,即是戒度,以须有不顾受用之施,方能受戒,故施为受戒之资粮。受已又以他骂不报等,忍辱而为守护,则忍为戒之眷属。静虑是止学,慧是慧学也。”精进偏通于三学所摄,故六度决定。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兼则六度次第决定,有何次第及其概要?
下一篇:菩萨应依何学处?
 依何方便现无倒如幻?依师教授应如何了解此中[现空双合]之理趣?..
 关於等流心识,此一根本问题,外道有何与此相反之承许法?
 应视师如佛,许多行者都知道,且口头上能道其理,然心中仍不能视为真佛之主..
 静虑差别?
 应如何分析菩提道次第之师承关键?
 过去藏中先德引诸经论执为口实,但多误解。宗喀巴大师对彼等误解诸经论,如..
 於身心如何生起静处之法?
 得相似中观时,当入何道位?
 依自宗止观双运之法,应是如何?
 吾人每以百数之中,自有一二乃金刚大持所化现者,凡所遇诸师,宁即金刚大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46 两头鸟[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九十四年住持禅七圆满日导师开示[栏目:惟觉法师]
 佛教文化呼唤清明新风(徐文明)[栏目:佛教与文化]
 佛教的现代价值(下)[栏目:肖永明居士]
 灭苦之道[栏目:阿姜摩诃布瓦尊者]
 佛陀是谁?[栏目:桑杰年巴仁波切]
 寂止的修法和重要性[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观无量寿经》图文解说 29、下品下生观[栏目:观无量寿经图文解说]
 观察呼吸,呼吸的频率似乎不一致,是否应调整自己的呼吸?还是任他去?[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超越烦恼[栏目:和颜爱语·山田無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