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萨万行,皆可以六度、四摄摄之...试略言由此而经道位概况。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82
  【第一九九则】
  问:菩萨万行,皆可以六度、四摄摄之。从初发心,乃至未得『无学位』前,皆须勤行六度。试略言由此而经道位概况。
  答:受菩萨戒有情,若是初发菩提心者,谓之初业有情。菩萨从此初发心,勤行六度,而以智度之胜观为主,即资粮道;再时常以空性为修习对境,由勤修胜观故,已有所证,即加行道;证入空性後,於修未修时,均真实见得空性,即见道位;真实见到空性後,继续修习,随时断所应断,即修道位;此後於六度等已圆满,故不须再学,即无学究竟住。此但略言梗概,详如菩萨地所说。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止观乃内外道所共,而菩萨於六度,应修学之止观,为何种止观?
下一篇:何以菩萨成熟他有情,次应学行四摄?
 地狱之苦,何故那般长永剧烈?
 云何肯定其(所执之状之我)所属为一为异?
 问:真实成止之量?
 经中说:供师一毛孔功德,比供无量诸佛菩萨的福德,尤为超胜,是何缘故?..
 平等舍之修要?
 因止亦可以真俗二谛,随一为所缘,何必先止后观?
 执蕴无明(法我执),萨迦耶见(人我执),同为烦恼之根本,得毋疑乎二执混..
 应如何使此心於向所受戒,护持不舍?
 既知难得,得已且具大义之暇满人身,今既获得,应如何作取舍?
 知苦谛已,生起求解脱之心,何以不於苦谛后,即说灭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功德经[栏目:藏传佛教•资料文集]
 心与心的对话[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人生佛学的说明[栏目:太虚法师]
 自己有数位上师,座上是否应逐一观想?初学者应如何观想皈依境?[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无死的金刚心 第16章 梵天的大口[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第三章 六妙门念佛法要 第三节 寂止念佛门[栏目:六妙门修证全书]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八0集[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两翼篇 四、四正勤、四如意足 4-1-4 令住勤(防护断)[栏目: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心明学 第六章 量与非量[栏目:心明学]
 什么是‘不死之法’?What is the amatadhamma?[栏目:一问一智慧 Buddha-Dhamma for Students]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