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释难中,关於一切心、心所行悉皆断除问题,在何断铮论义?及有无胜义?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76
  【第三0一则】
  问:释难中,关於一切心、心所行悉皆断除问题,在何断铮论义?及有无胜义?
  答:兹依菩提道次第述说如下:
  言无心心所行者,入中论释是说证真实义(空性)时无分别行,非说无心心所,如明显句论说:[分别即心行,由离彼故,说真实义都无分别。如经说:[云何胜义谛?谓都无心行,况诸文字根。]]如经说三字,乃明显句论所引经说,谓於现证空性见者之前,心行既无,更何须说文字。[此说无心行这义,即无分别行。入中论释复说:[於有学圣根本定时,非毕竟灭(非全遮)要成佛时,乃毕竟全遮 。]]佛地无分别,以佛观机说法,不观待於众生之机。但如明镜,形成即现其影。与形不值时,即无此影。无现影之动机,以佛地无励力运转故。故佛观机既无,分别说法之动机又无,佛说法直如天鼓自鸣。[复次,於入中论释中,为成此义,谓彼自性若非有,则诸菩萨为证彼故修众苦行,应成无义。]以上为宗喀巴大师引伸入中论释义,再揭出一切法空性自性之诤辨。谓若无彼性,则诸佛菩萨何为修众苦行,以求证彼?如胜义非一切智境,则空性应无,既无空性,则诸佛菩萨修众苦行,皆成为无义而作。故说:(此引入中论释之文)[云何是彼等 (如眼等有法)自性(空性即法性)?谓不(非)造作,及不观待於他,即离无明翳之慧所通达之自性(自体)。]此说瓶之本体,不假造作,又无观待,即无漏智所通达之瓶之本体,亦即瓶之自性。彼等不知此处所说之自性,系指法性。瓶之法性(空性),自性是有,然无由自性(实体)成就之瓶。前请应破分,说遮破太过太狭时,曾详说自性具三特法:(一)非由因缘造作;(二)非观待於他;(三)一切时处不变易。空性之自性,亦复如是。彼等因不知此处所说之自性,系指空性之法性,而误以此之自性,为实有瓶体之自性,故复有下难。[以此何故而说彼(自性)为或有或无?设若无者,由何义而说。]由彼未解法性之自性,将实有成就之瓶,混而为一。故谓如上所云:智者不应说彼自性为无,更不应於彼自性之有无而生疑。设若是无,将由何义而说其无?下答:[曰:谁云其无?此若无者,诸菩萨复为何义修学波罗密多道。诸菩萨实为通达此法性故,如是勤行多种难行。]此明菩萨修行难行,无非为通达此空性。资粮加行菩萨,虽知空性为现证空性故,而精勤修习。地上菩萨,虽已通达空性,然亦为欲通达其所未达上地之空性而修。初地至十地之间,其无漏慧所应通达之空性相同(二现沉没亦同),但其通达情形,则有不同。云何不同?如龙树法性赞说:[初三至十五之月虽同,然其渐次增长之情形不同。初地虽通达诸法法性,而於二地之离垢,尚未通达。乃至十地菩萨之将届成佛者,虽已现证空性,然於无量所知障习气,尚未断净,即未能亲证法身。亲证法身,唯佛为能。[复引经说:善男子,若无胜义,则修梵行徒劳何益?诸佛如来出世,亦成无益。由有彼胜义故,诸菩萨名胜义善巧。]此亦入中论引经以申前成立空性自性之意。善男子,为佛之爱语。谓身已具成佛之种性者。梵行,即趣涅槃之行。若无此性。则诸如来出现於世,亦成无义。能证涅槃,与空性有关。如来出世,为令有情通达空性故。若无胜义谛,则应无得胜义菩提心之菩萨。以上皆论释一再引经,以答外难之辞。并成立胜义谛非无。[此说若无胜义谛,则为证究竟涅槃之梵行而修诸行,应成无用。众生即不能证彼,则佛出世,为令众生证彼,亦成无用。诸大菩萨亦非善巧胜义谛。]此为宗喀巴大师根据上文,复加解释之辞。佛之出世,为使一切化机通达空性,出离生死,故转法论。涅槃乃胜义谛中差别之一分,为胜义谛所摄。无胜义谛,则无涅槃。若无涅槃,则诸梵行成为无义。如追寻兔角者然。有情不知出离生死,不知生死根本,不知通达空性为出离生死之方便,故於人法执实,起惑造业,感得苦果。如是流转,长劫飘流於生死海中。佛悲悯此,出现於世,为利有情速得解脱。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於此对於达空重要性,吾等应如何思维?
下一篇:释难中,关于胜义谛非一切种智所行境问题,有何断诤论议?
 如上知业决定增长、不作不得、作已不失等理,当先於业果之理如何生起决定,..
 何故须入大乘?
 云何谓为完整无倒,全圆道体?
 诸学摄于六度,弥勒所著...其中六种数决定之理.试言其要?
 摄要而言,弟子对师当如何观法?
 何以菩萨成熟他有情,次应学行四摄?
 有说:若唯名之外,别有量能成安立瓶名之义者,则不须说[唯]词。此说合理..
 试书九住心逆溯、顺次之概况。
 七重因果言教之“七重因果”应如何解释?
 兼则六度次第决定,有何次第及其概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平常心 Normality - 禅定与觉悟 Jhana - Nyana[栏目:平常心 Normality]
 揭开印度宗教的神秘面纱——读《印度教与佛教史纲》第一卷[栏目:王雷泉教授]
 学佛的条件[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四、分享佛法这束阳光[栏目:学诚法师]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四[栏目:世亲菩萨]
 佛教是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二、无限生命无常观·识心修心智慧生[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四大净土比较研究(一)[栏目:圣凯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