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习是菩萨的本怀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91

学习是菩萨的本怀
文/见剑法师   

  “学”者,学习也。鸟兽为生存而学习,是故能飞;世人为生活而学习,是故温饱;智者为生命而学习,是故成圣贤。是以,学习能让有限的生命,得到无限的延续与提升。是故,“学”者,亦觉也。

  《八大人觉经》云:“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为利乐有情,菩萨行者亦精进于学习。

  “五明处”即是菩萨学习的方向,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五明处包含:内明,理上明见心性、事上才德兼修;声明:多国语言;因明:逻辑思辩;工巧明:科技运用;医方明:医药卫生。除了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外,菩萨还要通达世间种种道德学问,以圆满成佛的“大智资粮”。《大宋僧史略.卷上》记载:“祇洹寺中有四韦陀院,外道以为宗极。又有书院,大千界内所有不同文书并集其中,佛俱许读之,为伏外道,而不许依其见也。”古德高僧,能摄伏各种不同背景的众生,就是因为“博学”的缘故。

  《中庸》亦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过程,持之以恒,将所学循序渐进地提升,从“会”到“熟”,再由“熟”生“巧”,最后练“熟”成“精”,如此才能学以致用,不会因博学而走马看花,落入“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的结果。

  古谚云:“学海无涯勤是岸”,勤学即是菩萨学习恒沙法门而皆有所成的秘诀。因此,菩萨的学习就贵在“博”与“勤”。若博而不勤,只是空有理想;若勤而不博,则佛法难弘。唐朝玄奘大师正是广学多闻、成就辩才的最佳典范。大师有感于国内经本不完整、各家说法不一,乃决心远赴当时全世界佛学最高的学府──印度那烂陀寺博学经论,以释众疑。在孤身西行的途中,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后无水草,险难接踵而来,甚至时有危及性命的境界袭击。然而大师为法忘躯,坚定愿心:“若不至天竺,绝不东迈一步,宁可西行而死,不能东归而生。”终究以其卓绝奋勇的毅力,安然抵达印度。在横跨百余个国家,留学十四年后,遍习大小乘经、律、论三藏,更于十八国国王聚集的曲女城辩论大会中,感动僧俗二众三千人次、婆罗门外道二千余人,使大众回小向大、弃邪归正,其智慧与辩才一时轰动全印度。十七年后,大师更以一颗慈悲心,婉拒诸多大德及国王的慰留,携带诸多经论回到中国,一生从事翻译经论的利生志业,译出《大般若经》、《瑜伽师地论》等,共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使佛法广传东土,也让更多人得以饱尝法味。

  宋儒张载曾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儒生读书的崇高目的,亦是菩萨行者“广学多闻”的本怀。透过学习,搭起通往世界的桥梁,让佛法深植于全人类的心中,落地生根,此乃现代僧众的使命与承担。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以病苦为师
下一篇:发了正愿,即能无尽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邪正尽打却,清净至无余
 六根门头即下手处
 知恩、感恩、报恩
 化压力为助力
 学完法律学佛法
 随喜功德之重要性
 勇敢面对
 发心发愿
 细心觉察起而行,知足常乐福慧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七部 从杀人魔到圣者之路 第二章 幡然醒悟[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吃茶去[栏目: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法事[栏目:衍慈法师]
 人应该要尽孝道吗?[栏目:宣化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