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习观音菩萨的慈悲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34

学习观音菩萨的慈悲
文/见绚法师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可说是大家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广受世人的信仰,主要原因是菩萨有大慈悲、大智慧、大愿力。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若众生遇有灾厄困难时,只要至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菩萨即寻声赴感,无求不应、无苦不拔,因此称为“观世音”。又因菩萨有大智慧,于一切事理悉皆通达无碍,能随类化身,寻声拔苦无所障碍,所以称为观自在菩萨。

  观世音菩萨,早在无量劫前即已成佛,号为“正法明如来”,因慈愍众生而倒驾慈航,随处应机说法、度化有情。《普门品》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即是菩萨随类化身、救度众生的最佳写照。“慈”能予乐,“悲”能拔苦,能拔除众生的苦痛、施与众生欢乐,便是慈悲。菩萨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行慈悲之时,不会因任何困境而退失菩提心、慈悲心。由于在因地上努力不懈,了解缘起性空之理,与十方诸佛本具的妙觉心体相应,所以只要众生起个心、动个念都能了知,并能随类应化,拔其苦难。

  一般人也有慈悲心,但是为何无法像观音菩萨一样自在变化呢?若慈悲当中夹杂了私欲、情感,就免不了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当条件不具足时,慈悲心便发不出来了。例如,老师对学生慈悲,但是当学生不听话、不恭敬……时,自己是否还能不断的谆谆教导,不觉疲厌呢?或者,因个人的好恶,导致无法做出平等的对待。若欲扩展自己的慈悲心量,当观“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发愿助他们离一切苦、得究竟乐。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包含了清净智慧,慈悲的当下,反闻闻自性,如《楞严经》所说:“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这正是修学菩萨道的行者们所应学习的目标。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真诚的人生
下一篇:禅修是心灵教育的良方
 斯土斯愿
 速度、广度与深度
 做一个觉醒的人
 在法会中学习成长
 大作梦中佛事
 法门无量誓愿学
 
 永恒的依循
 真诚处世
 如何从身口意成就随喜功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僧团如何办好佛学研讨会?[栏目:赖永海教授]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淡黄仙人与《金七十论》[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问18:尊者,为什么你教禅修者从观照“起与伏”开始禅修?[栏目:马哈希尊者访谈 An Interview with Mahasi Sayadaw]
 科技越发达,越证明佛理正确[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请问是不是要净宗学人再深入《华严经》?如是,则于一门深入有无抵触?[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汉地过去在学习印度佛教的圣祖、论师们的教法方面比较缺乏,对于如何改善这种现象,请您给予开示。[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准提行者:定朗法师[栏目:准提菩萨感应篇·行者]
 相应143经 外部有因的无我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才能以安身,寂寥以行道[栏目:超然法师]
 从中国的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