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刮垢磨光见真性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82

刮垢磨光见真性
文/见谋法师

  佛者,觉也,为福慧两足之尊。意即佛陀已是圆满世间、出世间一切福德、一切智慧、一切功德的大觉圣人。因福足、慧足,故名福慧两足尊。

  学佛之人自然是向佛学习,但该如何学习呢?《阿含经》记载:修行人当行三事,即教理、福德、禅定。若能以此三事为修行方向,必能成就道业。而其中“福德”一项又该如何成就呢?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一种相好皆为累积百福所成就,故又称为“百福庄严”。而福报,即从修善法来;善法又从持戒、出坡、作务、行善……利益大众之事而来。因此想修福报,就不能不修一切善法,其中“出坡作务”就是很重要的一环。

  “出坡”,古名“普请”,即“禅林从事作务劳役,普请大众上下合力”也。《敕修百丈清规》云:“普请之法,盖上下均力也。……除守寮、直堂、老病外,并宜齐赴。当思古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诫。”故出坡是自古丛林常行之事,由众人共同合力完成道场中的种种事务。因此“出坡作务”即是做利益大众之事,亦是行善积福、从利他当中完成自利的最好方式。此外,更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最好的助道资粮。

  为何出坡作务能帮助众生“明心见性”呢?因为众生从无始劫来,烦恼、习气、执着等垢染深重,虽本具最尊最贵之灵明佛性,却隐匿于凡夫烦恼泥泞中,不见其光明。亦犹金在矿,若不披沙拣金,则纯金不能现前。所以披沙拣金的最好方式之一,即是出坡作务。为什么?因为吾人无量无边的烦恼,往往在动时方易显现,此乃“法生则种种心生”之义。境界现前,方能牵引深埋于八识田中的业识种子现前,犹如官兵杀贼,须先诱引贼人出来,方能一网打尽,贼人不出,则难以伐贼。因此,境界即是诱引烦恼现前之诱饵,烦恼、执着现前了,方知自己修行有待改进的地方,最后以佛法的智慧照破烦恼执着,披沙拣金、刮垢磨光,最后转识成智,恢复本具清明的佛性。

  《大乘起信论》云:“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秽之垢。若人虽念宝性,不以方便种种摩治,终无得净。”、“以垢无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真如法故。”因此,修一切善,即为对治一切恶。而种种出坡作务、善法,即是磨除烦恼习气的最佳方式。待烦恼垢尽,则作而不作,不作而作,全事即理,理事一如。

  因此,出坡作务即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古德亦以“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圆彰”作为修行方向,出坡即是动中修行,不仅成就大众,同时也累积自身的福德资粮,更于其中化除烦恼,契悟自性无上菩提!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每个因缘的当下 就是三环一体
下一篇:法门无量誓愿学
 活在当下的意义
 心中的净土
 宽容
 〈大智度论札记〉--时间与心念(一)
 在法会中学习成长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滴水穿石
 现代教育的妙药──禅修
 动亦不离心
 巨人的肩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八课[栏目:入中论自释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四 第三佛 曼伽罗品[栏目:佛种姓经]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第四十三:闻名生处尊贵愿[栏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二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心的牢狱[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平常禅 第一部 修持的基本要点 第四章 体证和目睹 安于当下[栏目: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
 佛堂讲话 第五辑 四、以坚持四种戒法,为入道根本[栏目:道源法师]
 有的时候很害怕,怀疑自己,觉得你这个做的对不对...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克服。[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五百罗汉 243、水潮声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中国古代寺院对环境保护的贡献(李映辉)[栏目:佛教与环保]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