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调身心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78

善调身心

修行真的要善于调适自己的身心,道业才能日有所增,
这是一条长远的路,如果身心不调适,很难在这条路上走得长久,
就如师父开示:“身体健康,心里平静,就与道相应。”
虽是简单几句话,却是至理名言。

文/见洋法师
  

  在一连串的法会之后,得知自己有幸能参加这次僧众禅七,内心无比地高兴,便暗自下了决心:这一次要"好好地"打个禅七,于是就这样满怀喜悦地进了禅堂。

  结果,起七的第二天,由于着凉,白天就开始发高烧,身体里面就像窜起一把猛烈之火,炽燃烧灼我的色身,令我身心不得自在。我心想:“完了!我可能没办法圆满禅七,而必须请假休息。”后来,我费力地睁开疲惫的双眼,环顾禅堂,望着清净庄严的佛像,突然觉得伤心了起来,我想我是障重福浅,没有福报可以打禅七,但我又不愿轻易打退堂鼓。最后念头一转,想古来祖师大德为成就道业所吃的苦和自己比起来,自己实在太没用了,一点小病就招架不住,“自打退堂鼓,难担如来家业。”

  起了这个念头以后,就开始了一场心与色身的拉距战,刚开始是苦撑,慢慢地,到了傍晚身心逐渐清凉,烧也自然退了。

  之后,我思惟这段时间的起心动念,就如达摩二入四行观所言:“有求皆苦,无求即乐。”抱着有所求的心进禅堂,想"好好地"打一次禅七,此心生时早与道背而驰,但自己一念不觉。继之,身体的病苦令心不能作主,就失去正念,不能自在。所以,自己就开始忧虑自己不能圆满禅七而懊恼,这一念都是由最初那念有所求的心来的,因为心有所求,所以害怕失去,就同四十二章经中,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欲就是有所求的心。

  所以说,“刹那率尔心,堕境第一念。”最初一念不觉就悄悄种下了无明的种子。幸好,自己心生惭愧,自知业障深重,再提起觉性:“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就转识成智了。”

最后,有心得如下:

一、 平常要背经。需要用时,它自己就会浮现。

二、 修行要善于调适身心,道业才能日有所增,这是一条长远的路,如果身心不调适,很难在这条路上走得长久,就如师父开示:“身体健康,心里平静,就与道相应。”虽是简单几句话,却是至理名言。

三、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到禅堂去找道,听起来是件可笑的事,但不知不觉地就犯了这种错误。道在日常生活中,继续用功!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脚踏实地
下一篇:格物与持戒
 行者的跫音(三)
 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
 安住当下
 化敌为友,怨亲平等
 谛听众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放下念处,在实相上去用功。
 香积法味
 体会
 修行之乐乐何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怎样引导家人入佛门?[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烦恼[栏目:广超法师]
 内观禅修法 经行[栏目:护法法师]
 因当地风俗,老人去世后一天左右即行火化,这是否会障碍往生?[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如果大家都吃素了,肉类产品卖不出去了,会不会有很多人失业?[栏目:素食主义问答]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二十六)[栏目: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佛教三字经》新注 三论宗[栏目:唐思鹏居士]
 拜山[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一二六、了业[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当今佛学的时代使命[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