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悲喜舍盂兰盆˙满子孝心报亲恩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16

慈悲喜舍盂兰盆˙满子孝心报亲恩
文/见频法师   

  您,有父母身体逐渐衰迈的担忧吗?
  您,有父母生病不能代其苦的哀痛吗?
  您,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吗?
  或您尚不知报答父母恩情……。

  无论我们有什么样的苦处,佛法,慈悲平等,能够成就为人子女想要报答父母恩的孝心。例如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至寺院为父母作盂兰盆供,殊胜利益如佛所言:“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光华。”

  什么是“盂兰盆”呢?“盂兰盆”是梵语, 翻译成华语是“救倒悬盆”之意,意指六道轮回就像人的脚朝上、头朝下般颠倒受苦,所以需仰仗供养清净十方僧众的功德来救度出离。

  “盂兰盆”起缘于三千多年前。当时释迦牟尼佛有位弟子,名叫目犍连,在证得阿罗汉之后,不忘报答自己的父母,便以天眼观察往生父母的去处,才发现自己的亡母堕入恶鬼道中,皮骨连立,饥饿困苦。于是,目连尊者运用神通力,为母送饭。生前悭贪的亡母,一见到食物,立刻以左手遮钵,右手取食。但饭菜尚未入口,便化成炭灰。目连见此嚎淘大哭,赶紧前去请示佛陀救母的方法。“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遵照佛陀的指示,目连于七月十五日施盆供僧,亡母当日解脱一劫饿鬼之苦。

  目连尊者为其亡母作盂兰盆供,以一餐供养众僧,便能救母报恩。世间人每逢父母亲节,也是上馆子吃饭,同是一顿饭,为什么盂兰盆供却有如此殊胜的利益呢?答案是:心念的不同。孝顺不是以金钱物质来衡量,正所谓“礼轻情意重”,吃饭只是藉事显理,藉由事相上的餐聚,表达这念孝心。报恩贵在孝心,古代二十四孝,个个孝感动天,如老莱子彩衣娱亲、王祥卧冰求鲤,无非不是以一念孝心来回报亲恩。然而再孝顺的孝子,也只能做到敬顺供养,使父母衣食无缺,却无法为父母代其病苦,拔其业苦。

  那么,是什么样的心力大过神通、敌过业力?能让现世父母安康自在,往生父母得乐离苦?佛陀告诉目犍连:“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神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

  众生常愿佛光加被。这份光芒即是自性之光,发自清净无染的心,而这念心,人人皆有。心似发电厂,能发光与热能,照破黑暗,温暖大地。只是,每个人所发的电力,强弱不同罢了。沙门辞亲出家,断欲绝求,化小爱为大爱,有的是“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的悲心,发的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力;守的是“进止清净”的梵行。

  这念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清净无私。世间孝心固然可贵,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悲心更令人敬!仗其光芒得以脱离黑暗,离苦得乐。

  选择七月十五日有特别的意义吗?“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出家僧众结束三个月夏安居精进用功的圆满日。或有僧众成道证果,或有得禅定解脱。诸佛欢喜弟子用功办道,故此日亦是诸佛欢喜日。三个月的精进用功,功德殊胜,十方僧众汇聚的力量更是不可思议。仰仗如此清净不可思议的心力,不仅能利益现世父母,更可披泽七世父母。目连救母的实例,便是最佳证明。

  “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慈孝,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大智慧的佛陀慈悲教导大众报亲恩的方法。证阿罗汉的尊者为尽孝心故作盂兰盆救母。为人子女,当把握此报答亲恩的殊胜因缘,参与盂兰盆法会,以诵经、供佛斋僧的功德回向现世父母、甚至七世父母,令得自在安乐,此即是尽大孝,亦是最殊胜的报恩方式。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从心出发
下一篇:看破
 无上大因缘
 How To Change Your Life
 修善不舍一法
 平常心
 修行──一条永不回头的路
 真忏悔——“千部论主”世亲菩萨
 新僧再训练
 梦中演讲讲不完 梦醒方知未曾言
 知恩.感恩.报恩
 知因识果对人生的助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一)何谓不共同上师[栏目:圣者言教]
 僧人与诗(民生)[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坐船过海之喻:全是佛力[栏目:净宗譬喻·净宗法师开示集]
 禅宗最重视的是真修实证[栏目:仁达法师]
 《孝份无量》尽孝之道开示 佛法与孝道[栏目:祈竹仁波切]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栏目:南怀瑾居士]
 「知道」不等同「相信」──回顾我与净土宗的法缘(二)[栏目:关其祯居士]
 用什么方法可使众生悟佛性戒?[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八、邪思退道 长沦生死[栏目:佛教圣众因缘集]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比丘尼第四)[栏目:念佛感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