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根据大小乘的区别来观察自己的发心
达真堪布开示
{返回 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13

现在很多人将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混在一起,没有分清楚,所以内心经常有矛盾和冲突。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界限是什么?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界限是什么?把这些弄明白了,才能真正地修行。

我们修行要先发出离心,这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界限。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发菩提心,这是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界限。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修法的前提,通过修持大乘佛法才能成佛。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有很多种,我们要先把愿菩提心发出来: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而发誓修持成佛!一切众生都当过我们的父母,现在我为了这些父母要修行,要成佛。那个时候你没有自私自利心,完全是为众生;你对世间法不会有丝毫贪图和留恋,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为了众生的解脱。为了众生的解脱,无论修什么法都是大乘佛法;自私自利,为自己解脱,不管修什么法都是小乘佛法。

大乘和小乘的修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大乘佛法里强调发心、动机;小乘佛法里强调表面和形式上的东西。小乘修行者是为了自己的解脱,最终还是有自私心,所以修法中对表面上、形式上的要求也高,不仅强调动机,也强调行为。大乘修行者完全看发心,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佛经里有很多这样的比喻:有一棵树,假如树根有毒,那么树枝和树叶也肯定有毒;假如树根是药,那么树枝和树叶也肯定是药。发心动机是善,外在的一切语言和行为也是善;发心动机是恶,外在的一切语言和行为也是恶。为自己怎么都不可以,为众生怎么都行。在善恶的判断上,大乘佛法里主要强调的是心的善恶,小乘佛法里主要强调的是行为的善恶。

大乘与小乘在结果上区别很大。小乘修行者是为自己的,所以不能成佛;大乘修行者是为众生的,所以能成佛。如果相续中没有菩提心,不管你念什么佛、诵什么经、修什么法,你都是小乘修行者,再努力、再精进,最后也只能成为阿罗汉,不能成为菩萨,不可能成佛,也不可能往生。你只有发心为众生,才能成就大乘佛法。

你是小乘修行者还是大乘修行者,就看有没有菩提心。我们都是修持大乘佛法的人,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地上。心不到位做什么都不到位;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了。这样你的生活就是修行的过程,你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众生:为众生学,为众生修,为众生吃,为众生穿,为众生喝,为众生工作。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动机:不能为自己,一定要为众生;不能为某某众生,一定要为一切众生。

 


{返回 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果皈依过不合格的上师怎办?
下一篇:行住坐卧都用心去做 即是修行
 明理与信心
 最美好的言语与面容
 以往生的四个条件对照自己的相续
 过午不食的两个用意
 慈悲众生 先要善待家人
 佛为什么不允许弟子修神通和神变?
 独处行为应谨慎
 四种口善业的行持方法
 意幻供养的意义
 意幻供养的功德利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愿化去—祥云大师[栏目:文殊菩萨的故事]
 究罗檀头经第二十三[栏目:阿含典籍·长阿含经]
 二课合解 第十二讲[栏目:亲佛法师]
 林旺的福寿乃是前世修来[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二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第六十六回 分秒必争[栏目:自然的代价]
 做人的佛法 自序[栏目:慧净法师]
 静坐与喜悦之路 像树一样清凉[栏目:护法法师]
 《回向文》白话解释[栏目:黄智海居士]
 星云长老:和谐就是人间佛教[栏目:人间佛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