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行──从心出发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1

修行──从心出发
文/见频法师

   苦,佛法当中说明了许多种苦,可是有时心里觉得的苦或委屈却是自己想出来的,这种苦,来自于“疑”。

  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所薰习到的种种习惯、思惟模式及表达方式也都不尽相同。当我们期望别人应当如何对待我们的同时,可曾想过自己是否也符合别人所希望的模式去待人?其实,任何有求的心是永远满足不了的,唯有泯除人我对待,超越人我是非,这念心才能真正安住。所谓“五蕴皆空”,如果我们现在不做此观,仔细去体悟万法皆空的道理,何有契合皆空之期?

  人生当中,常会遇到不如意之事,但若能从光明面来思惟,或许这正是人生的转机。因为我们可藉此因缘,反观自照,锻炼心志,在努力的过程中,必能获得另一番成长与收获。虚云老和尚为报母恩,朝山三年,当中所受的种种困厄,未曾动摇其报恩的心志。在这期间,虚云老和尚更体悟出“每每借境验心,愈辛苦处,愈觉心安”、“消一分习气,便得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烦恼,便证少分菩提”的道理,所以由此而言,那来苦想、委屈想呢?又如孔子于齐鲁结盟时,能无惧蛮舞之恫赫,挺身制止,如果孔子的心量,只有在“对方不尊重我们,对方该如何如何……”恐怕历史就要改写了。

  同是娑婆世界,习气古今中外人人皆有,但为何古代圣贤者多?原因大概就在“立志”的不同。古人立大志,为完成志向,不畏“前境”,当然更不会去计较“现境”,也无暇费心思去度量人我。当今,“迷者”更多,为何?因为我们这念心常为无明妄想所覆,所以在生死轮回中,错误的知见不断沉底于八识,遇境现行时,又不识其真面目,于是便倍觉迷思,框限人我,如此不断反薰,妄上加妄,这才是真正的苦、不清不楚的苦啊!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心中真正的贼人,如此才能跳脱生死轮回的羁绊,航向光明的未来。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知因识果命运改
下一篇:慈悲喜舍盂兰盆˙满子孝心报亲恩
 纾解压力的方法
 焚化炉
 速度、广度与深度
 脚踏实地
 学者为何?
 一碗汤的学习
 宽容
 永恒的依循
 看破
 格物与持戒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歹徒拦路 抢劫活佛[栏目:金山活佛]
 破戒的过患[栏目:破戒过患]
 龙舒净土文讲记(二)[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流产导致不孕达90%以上[栏目:远离堕胎]
 做家务、工作是消业积福[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问难与救辩[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禅学随笔 五、禅:答胡适博士[栏目:铃木大拙教授]
 你的「想」会化成你的行动,你知道吗?[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念不转不起作用[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生活中的修行[栏目:许士群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