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慎独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20

慎独
文/见归法师

  《中庸》云:“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众人之前,我们常会在意别人的眼光而谨言慎行,深怕展露不好的一面,留下不好的印象;然而,若无旁人的注目,我们的内心是否也能如此光明?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型态的转变,虽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却愈重视个人隐私的空间。人于独处时,常会有苟且偷安之心,如此自欺则无所不能欺,倘若不能坦诚面对自己,表现于外的也只剩下掩藏与矫饰。所谓“诚于中,形于外”,诚,就是不欺骗自己,内心若能坦荡荡,自然也就无所畏惧。所以,在面对内心的当下,能清楚明白自己所起的心念,便是“觉”。

  高广的华厦可以安居,轻暖的衣裘可以保暖,丰富的佳肴可使温饱,便利的交通能够远行无碍,而令内心安住的处所又是什么呢?其实,真实无妄的自心,就是让我们安住之境。倘若内心无法坦诚,即使居住于华厦之中,身着轻裘、饮食无虞、运行无碍,也无法从中获得真正的欢喜自在。

  能真正认清自己,不加以矫饰,是“真”;能勇于修正自己,并乐于导正,是“善”;从自心中的真、善所展现于外的就是“美”。美并非只指外在生灭的相貌,而是法界良善的美好,一种令人绝对的愉悦。所以想要达到美的境界,唯有发自内心,从诚意做起,进而审慎面对自己,舍妄归真,必能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因此,“慎独”就是要随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跳脱时间、空间的藩篱。唯有如此,修行才能防心偏曲,才能精进不懈,才能以光明的心念圆满净土。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体会
下一篇:培养恭敬心
 择友之道
 行脚
 生活的观照
 智慧欢喜结善缘
 出家以来
 护七有感
 以戒为师
 等念怨亲
 报师长恩
 有罪当忏悔 忏悔则安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孔雀王咒经卷上[栏目:经文]
 中国红十字会汉口分会第二 三 四届征信录序[栏目:太虚法师]
 我常会看到一些宗派斗争,包括居士团体里无休止的争吵...您怎么看待这些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少年僧的故事 -- 陌生的感觉[栏目:春去春又来]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13 空缺[栏目: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济群法师]
 彻悟人生 第十七个故事[栏目:觉真法师]
 发起悲心,病自痊愈[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天台十三祖 国清清竦尊者[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时时反省调整心性[栏目:惠空法师]
 四十四、金老板[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