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放下得自在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334

放下得自在
文/见钰法师

  过去有一位黑氏梵志运用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欢、梧桐两株花树来供养佛。佛说:“放下。”梵志遂放下左手之梧桐;佛又说:“放下。”梵志又放下右手之合欢。接着,佛还是说:“放下。”梵志疑惑地问:“世尊!我今两手皆空,还要再放下什么呢?”佛说:“我并不是叫你放舍其花,而是要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才是你免生死处。”梵志言下悟无生忍。

  有所求的心是苦的根源,障蔽本自具足的妙净明心。梵志由外到内通身放下,故而当下顿悟──顿除妄想、悟无所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学会“放下”这门课,方能真正无入而不自得。真正的放下是离弃一切杂念、妄执,达到解脱自在、了无牵挂的境界。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成佛之道就是在不断地放下与提起。放下不是逃避、更非消极,而是能如实观照自己身口意三业的种种作为,坦诚面对自己的妄想执着,努力根除。记得 导师曾指导一位法师:“提不起的人没有资格谈放下。”放下是能于般若性空起观照,是对于如幻佛事的体悟,更是发了利乐一切有情的大悲愿心,故能随缘尽份、即做即了,放下个人的得失、妄执,提起荷担如来家业的使命。

  明州布袋和尚往来通衢闹市,有人问他:“和尚在这里做什么?”他总是回答:“等个人。”一日,有僧向他询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和尚放下布袋叉手而立。僧又问:“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吗?”和尚于是提起布袋肩负而去。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在提起梦中佛事时,心当中是全然的放下,知而不着,故能常行中道。

  过去有一对师徒渡河,见一女子溺水,老和尚当下救之,背其上岸。过了水,师徒继续赶路,弟子踌躇许久,禁不住问师父:“与女子相触,岂非犯戒?”师言:“我早已将女子放下,你还背着?”修行路上,困住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的主观意识与分别取舍,使我们不得自在。《论语˙子罕》篇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正说明孔子深明立身处世“放下”的重要性。于菩提道上要得解脱自在,即需学习以出世之怀,行世间之事,在收放之间时时观心返照,否则即使入深山,住兰若,终与道不相干。

  佛法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妨试着问自己:“什么是我的屠刀?”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成人之心最美
下一篇:真忏悔——“千部论主”世亲菩萨
 禅者与科技人对话
 谁在看“我”?
 弘法利生吾定来
 无常与真常
 欣赏不忌妒
 知行合一真修行
 随喜赞叹福无边
 真心不变的朋友
 作主与做王
 生命学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月布施[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在战时二已被说者(1)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生活习惯会影响禅修吗?[栏目:佛光·禅修释疑]
 中论讲记 前言[栏目:中论讲记·智谕法师]
 第三册 进德修业的指南~1[栏目:佛光菜根谭]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一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六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六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增支部1集316经[栏目:增支部1集]
 让父母流浪的心得到安顿[栏目:莲花次第开放]
 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十重戒 第八‧悭惜加毁戒[栏目:慧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