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随喜功德,获福无量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87

随喜功德,获福无量
文/见变法师   

  “随”是随顺,“喜”是欢喜,能够以清净心、欢喜心、平等心,在生活中布施财物、时间、心力,不论是大事、小事,都能称扬赞叹,都是无量功德。

  儒家云:“君子有成人之美”,教导大众要有宽厚的胸襟,成就他人的美德。佛经亦云:“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菩萨见一切众生能修福修慧、离苦得乐,就能得无量欢喜、福德。一般众生总是自私自利,看不得别人功成名就,时时刻刻活在人我是非的分别当中。自己有所成就,就感到无限欢喜;看到别人成就善法功德,就心生嫉妒,甚至说风凉话、诽谤、破坏,不仅当下瞋怒痛苦,也造下恶因,损人损己。

  《菩萨本生经》记载:佛陀过去曾与阿弥陀佛是同学,世尊名为首达,阿弥陀佛名为维先,当时首达德高望重,对于年少聪慧、辩才无碍的维先心生嫉妒,深怕弟子依止维先,于是常对弟子们说:“维先年幼,智慧浅薄,不可依崇。”导致维先默然离开。而后首达虽深受大众敬重,却因不能降伏自己的瞋恨心、嫉妒心,不能随喜称扬赞叹、成就别人的善法功德,所以死后便堕地狱,受无量苦。

  反之,过去印度有一位阿输迦王,对佛法深信不疑,发心建八万座佛塔,并日日供佛斋僧,请法师开示。一日,遇到一位年轻聪慧、相貌庄严、精通三藏的法师,在聆听其开示时,发现此法师每说一句法,均散发阵阵清香,令闻者心生欢喜。于是国王向其请示原因,法师回答:“因过去在迦叶佛时代,自己是一位善法比丘,常向大众随喜称扬赞叹诸佛无量清净功德,让人民都能了达佛理、欢喜称扬如来。所以,生生世世都能口出妙香,闻者皆能心生喜悦。”故知随喜赞佛功德是多么地殊胜、可贵。

  随喜发心,不论是自己主动积极行善,令众生欢喜;或是随喜赞叹,成就他人功德的发心,就已具足诸佛菩萨自利利人的因心及功德。《四十二章经》云:“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以宽广、平等、欢喜、慈悲成就他人的菩萨心,随喜修福修慧,犹如灯灯相传、光光相照,让更多众生皆能同沾法益,离苦得乐。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心之可畏
下一篇:学佛因缘
 人生的GPS
 云来云去,天空依旧清明
 自信不离自性
 自信不离自性
 安居随笔
 生命真主人
 主人公
 广学多闻
 境教──境界教育
 认识无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楚山绍琦禅学思想概述[栏目:吕有祥教授]
 金刚经说什么 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栏目:南怀瑾居士]
 世间真有官匪[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什么样的人可以享用信财[栏目:达真堪布]
 就从这里入法界 地藏菩萨行法 捌 无上正等正觉——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加强教团建设 提高自身素质——复旦大学哲学系王雷泉先生访谈录[栏目:其它]
 第十五 天台宗的判教[栏目:天台宗简明教程]
 如来藏之研究 第六章 如来藏学之主流[栏目:庄春江居士]
 塔发重还—净因僧杲[栏目:造塔感应]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一○一○)[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