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觉在当下观自在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29

觉在当下观自在
文/见渐法师   

  现代社会的忙碌、紧张与压力,使人们处于生活失序的困境中。面对经济不景气,以及事业、家庭等重重关卡,如何调适身心,已成为一门显学。其中,“活在当下”的概念,亦常为人所乐道。若懂得个中妙理,并依之而行,则能得到自在;但若依文解义,认为把握现在,追求快乐,才是享受生命,则不免失之偏颇,反而因放纵自己而落入“享乐主义”的陷阱,招致种种不如意的苦果。

  是“活在当下”这句话错了吗?恐怕不尽然。要正确地“活在当下”,除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现代人而言,活在当下即是一种专注,藉由将心念集中于当下所做之事,排除不必要的想法与念头,例如工作时专心工作,计划时认真计划,休息时好好休息……藉由专注,渐渐让心更加清明、智慧开朗。藉由妥善而完整地运用每一个当下,步步踏实,而让生活更光明。对修行人而言,活在当下更代表着时时刻刻安住于能听能闻的这一念觉性,日久功深,就能彻见本来面目。由此可见,正确观念的重要性──唯有了悟人人本具的清净心,才能不再向外寻求,而能安住在当下;进一步,了解因果的道理,才能不被外界众说纷纭的知见所迷惑,真正掌握住人生的方向。

  然而,对于初初开始学习净化心灵的大众而言,该如何具体落实呢?在尚未能切实掌握这念心之前,要想随顺觉性,却往往随顺了习气;想坚住正念,却随妄想而迁流,这时,“戒律”便提供了一个具体而踏实的入处,帮助我们觉照自心。

  何谓“戒律”?它具有防非止恶的功能。与其说是一种束缚,不如说是一把保护伞,让我们远离不良善的因,便能保障光明的未来;而身口意三业清净的当下,即是最大的自在与快乐。孔子亦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由此可见,放纵身心的自在,将感召苦果,故非真自在;唯有依于尺度而行,现在与未来皆是心安理得,方是真自在。

  《楞严经》中,优波离尊者即是以持戒、细行之法门为入处,而成道证果。“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先能严守戒律,持身不犯,而心也愈来愈细,最终达到“持守心戒”,心保持清净无犯,持而无持,身心真正自在。持戒的当下,即是觉性现前。当觉性时时现前,即是彻底地“活在当下”。

  因此,可从受持三皈、五戒开始入手。皈依佛宝,即是安住本具的觉性;皈依法宝,即是落实正确的三业;皈依僧宝,即是皈向自性清净心。而受持五戒,不但圆满了人格,更是彰显觉性、成圣成贤之入门。即使外境纷扰,当心中有所依靠,具正知见,就不再迷惘,更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人生自是光明无限。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难得修行
下一篇:立身处世重细行
 菩提路,谦容同行
 肯定生命价值,安守心中明灯
 觉在当下观自在
 修行的自在之乐
 日心又新
 战火硝烟,凭谁灭却?
 思想起——四念处练习曲
 宝刀利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
 宽恕
 有罪当忏悔 忏悔则安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生活中运用佛法 圆满自己的人生(宽昌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唯识观的意义[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达摩禅法与中国禅宗[栏目:刘元春教授]
 佛教里面的龙与中国的龙图腾有区别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保身广嗣要义[栏目:寿康宝鉴·白话版]
 日常生活中的佛法 什么是佛法?[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粥罢教令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而今餐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如理如法地依止明师[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佛法中心的重要[栏目:梭巴仁波切]
 放生的十大功德(传喜法师)[栏目:放生功德]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