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觉在当下观自在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75

觉在当下观自在
文/见渐法师   

  现代社会的忙碌、紧张与压力,使人们处于生活失序的困境中。面对经济不景气,以及事业、家庭等重重关卡,如何调适身心,已成为一门显学。其中,“活在当下”的概念,亦常为人所乐道。若懂得个中妙理,并依之而行,则能得到自在;但若依文解义,认为把握现在,追求快乐,才是享受生命,则不免失之偏颇,反而因放纵自己而落入“享乐主义”的陷阱,招致种种不如意的苦果。

  是“活在当下”这句话错了吗?恐怕不尽然。要正确地“活在当下”,除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现代人而言,活在当下即是一种专注,藉由将心念集中于当下所做之事,排除不必要的想法与念头,例如工作时专心工作,计划时认真计划,休息时好好休息……藉由专注,渐渐让心更加清明、智慧开朗。藉由妥善而完整地运用每一个当下,步步踏实,而让生活更光明。对修行人而言,活在当下更代表着时时刻刻安住于能听能闻的这一念觉性,日久功深,就能彻见本来面目。由此可见,正确观念的重要性──唯有了悟人人本具的清净心,才能不再向外寻求,而能安住在当下;进一步,了解因果的道理,才能不被外界众说纷纭的知见所迷惑,真正掌握住人生的方向。

  然而,对于初初开始学习净化心灵的大众而言,该如何具体落实呢?在尚未能切实掌握这念心之前,要想随顺觉性,却往往随顺了习气;想坚住正念,却随妄想而迁流,这时,“戒律”便提供了一个具体而踏实的入处,帮助我们觉照自心。

  何谓“戒律”?它具有防非止恶的功能。与其说是一种束缚,不如说是一把保护伞,让我们远离不良善的因,便能保障光明的未来;而身口意三业清净的当下,即是最大的自在与快乐。孔子亦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由此可见,放纵身心的自在,将感召苦果,故非真自在;唯有依于尺度而行,现在与未来皆是心安理得,方是真自在。

  《楞严经》中,优波离尊者即是以持戒、细行之法门为入处,而成道证果。“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先能严守戒律,持身不犯,而心也愈来愈细,最终达到“持守心戒”,心保持清净无犯,持而无持,身心真正自在。持戒的当下,即是觉性现前。当觉性时时现前,即是彻底地“活在当下”。

  因此,可从受持三皈、五戒开始入手。皈依佛宝,即是安住本具的觉性;皈依法宝,即是落实正确的三业;皈依僧宝,即是皈向自性清净心。而受持五戒,不但圆满了人格,更是彰显觉性、成圣成贤之入门。即使外境纷扰,当心中有所依靠,具正知见,就不再迷惘,更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人生自是光明无限。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难得修行
下一篇:立身处世重细行
 禅者与科技人对话
 我作了一个梦
 化敌为友,怨亲平等
 修行从小细节开始
 我们的自由度是多少
 过度的防卫
 出家与在家
 莫“放纵”,真“自在”
 守本真心 体达自在
 行者的跫音(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宗镜录卷第六十六[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不取于相[栏目:慧光法师]
 摄大乘论讲记 第十九卷[栏目:净界法师]
 心念与命运(二)第一章 心念与健康 慈眼待人,身心康健[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谛闲遗述语录》纂要[栏目:陈士强教授]
 王骧陆居士全集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受持法略说[栏目:王骧陆居士]
 佛是教人自觉、自悟、自度[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附录二(第三章 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4[栏目: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顺其自然[栏目:日常的佛心]
 直指大印 第七章 止——稳定自心[栏目: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