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关心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29

关心
文/见风法师   

  生活在群体的世界中,总有关心别人或被人关心的机会,但为什么付出关心时总和别人有距离?而被别人关心时却感到负担及压力?为什么自他的一念关怀、善意,不能真正使人受惠呢?

  在《增一阿含经》中有一段记载:佛陀时代,一位比丘起了烦恼去找阿难尊者,经过几次的劝发,比丘仍很苦恼,这时,阿难尊者便陪着比丘去向佛陀求助。最后,比丘不但解除了烦恼,更因为对佛法有深刻的体悟,而受到佛陀的赞扬。阿难尊者一个简单的动作,流露出无量的慈悲,也道尽了“关心”的真谛。

  “关”字中的“”是以丝贯于杼中而织的意思,所以“关”有打通的意思,而“关心”正是藉由自己的真心打通他人因难过、困苦而紧闭的心扉,让人离苦得乐。从上述阿难尊者的行仪来看,怎样才是真正地关心他人呢?

  真正的关心不是滔滔不绝的言语或无止尽的劝说、建议,而是能对他人的苦痛感同身受,也就是“将心比心”。给对方空间,却又不让对方感到孤单,在必要时伸出援手;给对方一些时间,又不让对方等待,在对方需要时又能及时赶到。一颗慈悲厚道的心,自然能善护念对方而不给予压力,像阿难尊者善待起烦恼的比丘一样,劝发但不沦于唠叨,放下但不放弃,陪伴着对方跨越烦恼。想想,自己情绪低落时,什么样的人最让自己感到温暖?如此就不难明白要如何关心他人。

  一颗能体谅、包容的心,自能明白关心外亦要善观因缘,了解别人真正的需求。如果对方希望安静,何必上前叨扰?如果对方不希望惊扰大众,又何必大肆宣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必须放下自己既有的看法,并试着从对方的角度看世界,才能真正关心他人,体贴别人的需要,给予适切的帮助。

  “关心”更深的一层意涵,是以自己和谐、宽厚、平静、体谅、慈悲的善心,启发他人心中良善的种子,并令其发芽、茁壮,得以转化烦恼。想到三千年前,舍利弗尊者以一颗慈悲心感化人蟒,让人蟒在临终的那一刻发起慈悲心而离苦得乐,不啻是舍利弗尊者关心人蟒而带来的最大献礼。《楞严经》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无论以何种行动表示,都不离心。只要自己起了一念关怀、护念的心,对方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看似外在的互动,其实更是心念的交流。给对方一个安详、慈悲的法界,让他人感到安慰、启发善心,这便是关心的真谛。

  训练自己的慈悲心,让自己懂得关心他人、关心世界,让一个良善的循环从自己开始,用自己的心光消泯彼此的藩篱,照破黑暗,让彼此的心光照耀大千世界!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梦中演讲讲不完 梦醒方知未曾言
下一篇:如是善调
 和觉性做朋友
 六祖大师在我面前无声开示 我亦随文入座……
 捡回自家珍宝
 良朋益友
 心念善 善果自然来
 素食与慈悲
 生命成长的契机
 护七有感
 肯定生命价值,安守心中明灯
 修善不舍一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关于“佛教文化”内涵问题的一点探讨[栏目:杨笑天教授]
 法眼宗精神简论(刘元春)[栏目:禅宗·法眼宗]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六三、佛教哲学之一环[栏目:慈航法师]
 药师佛力破邪咒[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降伏其心 三 修行人的通病 爱清静[栏目:万行法师]
 住三宝地如履薄冰(全性)[栏目:持戒]
 《入菩萨行论》讲记(八十六)[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六讲[栏目:学诚法师]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二期 第四天 一心不乱转识成智[栏目:智谕法师]
 把力量集中在念佛门上,这一生决定成就[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