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布施行门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41

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布施行门
文/见揩法师

  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尊敬,就要先懂得帮助、尊敬他人,也就是佛法所说“如是因,如是果。”经云:“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布施犹如播种,不仅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更是自利利他的福慧资粮。

  有一位农夫,因种植的玉米品质很好,连续几年都得到“杰出农民奖”,记者访问他:“请问你用什么方法种出这么好的玉米?”他回答:“其实我没特别做什么,只是每年把优良的种子分送给我的左右邻居而已。”记者又问:“为什么呢?”他解释:“如果邻居所种的玉米是次等的,在花粉传授时,我的玉米也会受到影响,就长不出好玉米,所以我希望邻居所种的玉米和我一样好。”是的,如果这位农夫不愿意布施所拥有的,也就无法创造理想的生长环境,那么品质优良的玉米自然也就无法产生。

  其实,布施不一定是有钱人才能做到,称赞别人或看见别人布施时心生欢喜,也都属于布施。佛法的布施分为三种,一是财施,以财物布施。财又可分为内财与外财,外财是指身外之财,如金银财宝;内财是指自己的身体,如世尊过去修菩萨行时,舍身喂虎。二是法施,就是为他人讲述佛法的道理,使人心开意解。三是无畏施,以无畏施于人,让众生的心得到安定,如安慰、鼓励他人。因此,我们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光明的,乃至于国家社会是长治久安,就要懂得帮助他人,从布施做起。

  布施心除了要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还要深信因果。所谓“有舍才有得”,藉由每天的发愿、检讨,相信从因上努力,必定会有所收获。首先,要时常面带微笑,令见者生欢喜、平等、无畏心,无论对方的态度如何,都愿意与他结善缘。其次是言行举止方面,力行不说恶语,不论他人是非,并且时时赞美别人、恭敬别人,帮助别人,建立不卑不亢、不愠不火的态度。只要每天朝着身口意三业清净的目标努力,循序渐进改正悭贪不舍的习气,就能落实布施。

  人生在世不离做人做事的范畴,想要相处融洽、处事圆融,就要以布施的心和所有人结善缘,共同为创造理想的生活环境而努力,如此家庭必定安康,社会必定祥和,世界必定充满光明。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知恩.感恩.报恩
下一篇:战胜
 去来自由
 肯定生命价值,安守心中明灯
 善缘与恶缘
 心存慈悲 广结善缘
 良朋益友
 从情苦中了悟无常
 素食与慈悲
 平常心是道
 何处大自在
 成道方能将亲度,忍心不动真慈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慨谈往事 活佛受辱[栏目:金山活佛]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C 907经的重点虽是在探讨歌舞伎乐的过失,实际上是在讲“正业”与“正见..[栏目:界定法师]
 有些修行人夫妻关系处理不好,过不下去还离不了,怎么办?[栏目:达真堪布]
 戒定慧是有次第的[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阿毗达摩 第三十六讲 心路过程中心与所缘的关系[栏目:阿毗达摩讲记]
 《三十忠告论》讲记(八)[栏目:三十忠告论讲记]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十二卷)[栏目:净空法师]
 让佛教在西北地区大放异彩——于讲经交流会采访清远法师[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藏传佛教史上的“他空见”与“自空见”——藏传佛教的思想特点及理论渊源[栏目:班班多杰教授文集]
 觉知者(彭贤)[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