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间依止上师
◎上师观察弟子
在金刚乘中,所谓「上师观察弟子三年」,在五浊恶世的时代也很难适用。因为工商社会的生活步调很快,大家都非常忙碌,虽然学佛风气很盛行,可是真正想修行的人却越来越少。以前的时代,学佛的人像是一个口很干渴的人,一心渴望得到生死解脱的法门;而现在的人,要教他发出一点出离心,都很困难。有句话说,以前的弟子有如沙漠里口渴的旅人,急于想寻找水源(善知识);上师则像是沙漠里的甘泉,等待饥渴的旅人一样(弟子)。而现在这个时代,求法的情况颠倒了,反过来是上师在后面追着弟子来听法。
其实,「上师观察弟子三年」这个规矩还是存在的。上师如果不观察弟子而随意传授金刚乘戒律的话,对上师本身会有所影响,佛法的殊胜和传承的延续,也会受到不清净的染污。所以,上师一定要先观察弟子的言行,是否为贤良根器,而后传法。
◎贤良弟子的要件
一.贤良弟子的基本要件
一位好弟子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大精进心:纵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违背具德上师的教诲。
2.智慧坚定:不会因为一时的逆境而动摇修行的意志,或改变誓言。
3.承事上师:不顾身命,完成上师交代的事情。
4.依教奉行:不顾一切,依照上师言教而行。
二.金刚乘弟子应具的要件
进入金刚乘的弟子,需要具备更多的条件,才算是好的根器:
1.具大正信:对上师有完全的信心,将上师视作真佛看待。
2.具大智慧:清楚明白上师善巧方便的密意。
3.广博德学:以闻思修受持上师传授的一切妙法。
4.具大悲心:对受苦或无依无靠的众生,有很大的悲悯之心。
5.严守戒律:对上师传授的律仪和三昧耶戒,都能恭敬学习。
6.寂静调柔:身口意三门寂静调柔。
7.胸襟宽大:对上师和金刚师兄弟们的所作言行,都能包容。
8.慷慨大方:自己拥有的一切,可以不吝啬供养上师。
9.具修行净相:很少有不清净的言行和分别意念。
10.具足惭愧心:如果有一点点过错,就会感到羞愧,态度非常谦卑。
具备以上的条件,才是学习密乘的根器。一位好的弟子,对于学法过程中的苦和乐,都要能忍受;对于上师如何严苛的训练,甚至严厉的怒骂等等,都要能顺受,不生嗔怒和怨恨之心;对于上师指派的事,来回辛苦奔波,也不厌烦;能够忍受修行的一切艰难困苦和寒冷炎热;能够随时很谦卑的学习,断除我慢。
《功德藏》说:「极护上师具善巧,斥呵不嗔如良驹,奔波无厌如舟船,贤劣皆载如桥梁,坚忍寒热如铁砧,依教奉行如奴仆,常处卑微如扫帚,舍弃骄慢如断角。」这些都是身为弟子应当要具备的心态和行为,这样修行才有成就的可能。对上师能够完全恭敬信任的人,一定会得到解脱。否则,听闻佛法,也只是一种经验,对出离轮回没有什么帮助。
◎供养上师的三种方式
身为弟子应该如何承事上师呢?在古代来说,能够供养佛,供养真正的善知识,是很大的福报。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有些人假藉供养之名,来诈骗信众的钱财,或是以供养的多寡,来分别弟子的优劣,以至于有些信众将可以累积资粮的殊胜供养,变成避之唯恐不及的行为;相对的,有些人认为供养就是拿钱财给上师,拿的越多,福报越大,其实不是如此。
承事上师有三种方式:
1.以修行供养:不论多么辛苦,能将上师所讲的一切正法,非常勇猛精进地修持,这是最上品的供养。
2.以身、语、意做供养:对于上师吩咐的事情,像忠诚的仆人一样去做,为上师服务,这是中品的供养。
3.以财物供养:能慷慨供养上师所需要的饮食、住所等等生活所需的一切,令上师欢喜,这是下品的供养。
当然,以上、中、下品作区分的真义,是希望弟子们以学法为上,不要以世间的财物为标准,来衡量比较功德的大小,那就失去修行和供养的意义,也就违背了佛陀的教义了。
◎观上师清净圆满
在承事上师的过程中,如果自己认为具德上师的行为有过失,应该要自责是自己的意识不清净所导致,上师的一切都是善妙的功德。如果上师表面上对我们加以诃责,应该心想:「上师看到我的过失了,应该内省观察己过,忏悔清净。」当然,以上是依止善知识时,应有的行为。如果依止的是恶知识,这些行为就是无知和盲从了。
◎平日事师礼仪
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上师从坐位上起身,弟子不应仍坐在座位上,应立即起身站起来;随行上师行走的时候,弟子应走在上师的左后方,除了上师指示,为了引导之外,可以走在上师的前方;对于上师的坐垫,不应踩踏;上师的坐骑或车辆,未经上师允许,不要搭乘。于上师面前,不应搔首弄姿,嘻笑怒骂,说无意义的话,应当恭敬谨慎,威仪寂静;如果有不善的道友辱骂上师,嗔恨上师,应当制止,或不与之为友。
对上师的眷属和金刚兄弟,无论相处多久,都不应该厌烦,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包容,和睦相处,像盐融于水一样;对于对方的恶意中伤和毁谤,都要忍耐。这样才能在上师和师兄弟间,得到依止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