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平日要如何检验自己是安住在慈悲中?还是在无明烦恼中?
 
{返回 嘎玛仁波切·解疑答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63

问:平日要如何检验自己是安住在慈悲中?还是在无明烦恼中?

答:平日检验自己的身口意,是佛教徒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课,方法就是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身体现在在做什么,语言在讲什么,心在想什么。如果身口意是慈悲与善的结合,那么应该很高兴,再继续努力;如果当下的身语意造作的是不善业,就尽量约束自己并且忏悔。而身口意行不善业,就是在无明烦恼中。

身体和语言的观察比较容易,但是要细细观察自己的心念,比较不容易。古时候有个相当闻名的高僧,刚开始观察自己的心念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杂念、恶念。后来,他每天用黑白石子和一个袋子来观察自己。袋子中放进黑石子代表生起杂念或恶念,白石子代表生起善念。刚开始大都是黑色的石头,慢慢地,白色的石头越来越多,到了涅槃之前,袋子里都是白色的石头。

同样的,一天当中能多几次自我观察,身口意的作为便会往善业不断增长。若是没有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在每天入睡之前,反省自己当天的所作所为。也许,有形的伤害没有发生,但是可能在无形当中伤害了别人,所以反省之后,一定要忏悔过去与当下所造作的一切烦恼。忏悔自己的无知、无明,然后发愿明天的所作所为,都能够建立在慈悲及智慧之上,希望以后的身语意,都能够让别人皆大欢喜、有益他人,最后再以这样的思惟入梦。假如每天都能如此反省忏悔,慢慢的,反省的机会增多,速度也比较快,身口意自然能多一点时间安住于慈悲中,处于烦恼的机会也就相对减少了。


{返回 嘎玛仁波切·解疑答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论以什么语言念诵经文,无形的众生是否都听得懂?是否收得到?
下一篇:观察到自己正处于烦恼或是沮丧时,应该如何对治?
 上师考验弟子,要弟子做一些违反戒律的事情,如何应对?
 语言和区域不同,发言也不同,会造成学佛的障碍吗?
 俗世生活中如何培养出离心?世俗生活与修行如何抉择?
 学密需要有很大的福报吗?
 九节佛风,每天做几次?什么时候做?
 想皈依,但怕违犯戒条带来灾祸怎么办?
 无论以什么语言念诵经文,无形的众生是否都听得懂?是否收得到?
 为何藏传佛教的修行者,有些是有家室的瑜珈士?
 「抛弃苦」和「知道苦不是真实存在」有何不同?
 我至今未有合适伴侣,今生还能求来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佛如何观心用心安心(二零零九年结夏安居佛七开示)[栏目:慈法法师]
 美丑由心,何关外境[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以平常心学佛[栏目:宣化上人]
 对三宝不要有贡高我慢 Dont Be Arrogant toward the Triple Jewe..[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壹壹叁 狮吼象威[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没娘的小孩[栏目: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佛陀为何入灭?[栏目:宽见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三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栏目:谛闲法师]
 悼弘一法师[栏目:持松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