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堂讲话 第五辑 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
 
{返回 道源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68

佛堂讲话(第五辑)

民国六十年十一月讲于香港半春园— 道源长老讲述

见仁法师记录

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切愿,持佛名号。」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就是为了生死,为什么要了生死?因为生死太苦的缘故。但是怎样念佛,才可以了生死呢?首先要观察众生流转在生死中,是十分痛苦的,唯有念佛的功德,可以使我们了生死。我们这样观察,就可以恳切至诚去念;否则,不观察众生苦,念佛只是随喜念念而已,这样是不能得到念佛的功夫。

今天来半春园参加念佛的人,都是衣食丰足,不是大富贵,也是小康之家;不然,为衣食奔驰,哪有工夫来参加念佛呢?有些人没有研究佛理,没有进一步观察,由于目前的环境美满,生活舒适,就心满意足,以为人生并不太苦,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我们目前虽然幸免灾难祸厄,但又怎能不居安思危呢?怎知自己的环境会不会改移?社会世界会不会变迁?像多年前的香港大暴动,富有人家不都逃难吗?佛经说:「人生有三苦、八苦、无尽诸苦。」这是真实不虚的。且看目前的香港,社会紊乱,治安不整,每日的新闻,抢劫、拐骗、谋财、害命……充满整个篇幅,真令人瞠目结舌,心惊胆颤。再看世界更是动荡不安,烽烟四起,战争遍地,到处都是劫机、强掳、杀人、放火的新闻,何处安宁呢?《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天上尚且有苦,何况人间?我们能体会这种道理,就应当发心了生死。因此我们要注意「真为生死」这四个字,我们既然知道要了生死,但是否真正为了生死而念佛呢?一般人听佛法中说「了生死」,只是听而已;或者口中说:「念佛了生死」,只是把「了生死」这一句话,挂在嘴巴上,这是不可以的。我们必要切实观察生死的痛苦,人世间的生死痛苦,尚且如此,何况三恶道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真发心了生死,念佛是了生死入门之处,也可以说是真为了生死,而入念佛法门。

「发菩提心」,梵语「菩提」,翻译中国话即觉道之义,也就是佛道。发菩提心也就是发大乘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们既然知道念佛是为了生死,因生死太苦,故要了生死。进一步,我们去观察其他众生,也是在生死中受苦,我们畏惧生死苦,其他众生又何尝不是。因此我们观察自己生死苦,所以发菩提心,念佛求了生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样的其他众生,也需要了生死,所以我们同时要发菩提心,劝众生念佛,求了脱生死,将来往生西方。这样发菩提心念佛,才合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为度众生;如果我们自度,不去度他,则不与阿弥陀佛相应,因此我们要发菩提心,广度众生。虽然我们没有阿弥陀佛的智慧神通,但我们可以随分随力,普劝众生念佛,使众生往生西方,同登极乐,这就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信、愿、行是往生净土的三资粮,这八个字,就包括信、愿、行在内。「以深信愿」,就是信和愿。「持佛名号」就是行,也就是修行。我们行远路须具备资粮,往生西方也是一样,须具备这三种资粮。

首先解释「深信切愿」四字,一般念佛人,都知道信、愿、行三资粮,但我们观察同参道友中,是否各人念佛,都能往生西方呢?按道理,净土法门是万修万去的法门,也就是一万人修,一万人可以往生西方,怎样知道可以往生西方呢?就是临终时,预知时至,瑞相现前,异香满堂,光明照耀,仪态庄严等,其中任何一种,都是往生西方的预兆。但是现在念佛的人,很少有其中的境界,可知能往生西方的并不多。为什么?就是没有注意到「深」字,只是随随便便,浮浮泛泛,人云亦云,也去信,也去发愿,但不能深信的发愿。我们必定要至诚恳切的念阿弥陀佛,一方面深信娑婆世界是苦,深信极乐世界是乐,深信念佛可以往生西方。一方面要深切发愿,愿离娑婆世界,愿生西方国土。因为娑婆世界,是我们无始劫来,造业作罪,轮转六道中,走惯的地方;而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一向没有到过的地方,如果不具深信、愿、行,是不能往生西方的。

「持佛名号」,持阿弥陀佛名号,就是行,我们天天念佛,尤其是念佛七中念佛,我们观察一下,是否能精进勇猛去念呢?如果我们浮浮泛泛去念,人家开腔,我就跟住去念,静下来,不是睡魔到,就是妄想来,念佛不知念到何方去,怎么去观想佛呢?如果我们能至诚念佛,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可以抵无量罪,可以消无边业。所以恳切专心念佛,至一心不乱,自然可以往生西方。因此马马虎虎去念,妄想纷飞,终日瞌睡,纵使念一生,也得不到功力。因为妄想昏沉,世间事尚且忘记,何况念佛。大势至菩萨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所以持佛名号,必要专心专意,精进勇猛,才可往生西方。

上面所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就是净土法门的总纲,依此去行,西方极乐世界,定当现前。


{返回 道源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堂讲话 第五辑 二、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
下一篇:佛堂讲话 第五辑 序
 佛堂讲话 第三辑 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佛堂讲话 第五辑 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
 佛堂讲话 第五辑 四、以坚持四种戒法,为入道根本
 佛堂讲话 第二辑 六、念佛与劝请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
 佛堂讲话 第六辑 四、相信佛陀,相信自己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佛堂讲话 附录:念佛与拜佛
 佛堂讲话 第一辑 五、念佛必须认真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做人要“正清和雅”[栏目:净慧禅语]
 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坛?[栏目:圣严法师答疑]
 《楞严经》见性思想探微(释常海)[栏目:心性思想研究]
 2010年10月空海法师福建灵峰寺开示(二)[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Looking at Buddhism[栏目:Handbook for Mankind]
 法师的含义与德行(李忠)[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贪图利养之过患[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瑜伽师地论 源流[栏目: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六门教授习定论[栏目:吕澄居士]
 佛教对心理现象的分析(乘刚)[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