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为什么不能说四众过失?(天因法师)
 
{返回 善护口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849

为什么不能说四众过失?

节选自天音法师讲述的《在家菩萨戒本十讲》:

“说四众过”,就是虚妄来议论出家二众和在家二众的过失。我们凡夫在世间做人,无论在怎么有涵养的人,都不免多少有一点点的过失,所谓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我们不要说一些不知道他是否有过,不可以随便任意的妄说;纵然明明知道他有过失,也应该当本着佛法的一种慈悲心,要极为善巧方便,从旁边来劝勉对方,使令对方知道自己有过失,要好好的发露忏悔,不可以向外人来宣说他们的过失。说四众的过失,不仅使得在四众当中有过的人很难堪,而且也侮辱了法门的声誉,使令如来圣教不能弘扬出去,这个过失就很大了。

不信佛的人,知道你们信佛的人有这个过失,他怎么敢学佛呢?因此就断了人家的善根,所以这个过失就很重。讲到说四众的过失,是说那一些呢?说人家犯了七逆、十重、四重罪等等,这样就损失破坏菩萨兴隆佛法、利益众生之行,也因此使令俗人退失信心。所以佛在《诸法无行经》中说:“若见破戒人,不说其过失,应当念彼人,久久当得道”。假使我们见到佛法当中的破戒之人,不要到处对人宣传他的过失,说他犯了什么罪过,我们应当要想念,这个人既然在佛法当中能够学佛,他也种下了成佛德善根,久久也得道,时间虽然久一点,但是最后他还是成就圣道。佛在《涅槃经》中也说到:“如彼众生,全无善可赞”,假使这个众生,完全没有一点善法可以赞叹,我们也应当想念“他有佛性”,有佛性将来也能够成佛,这个就是最大的善根了。千万不要说人家的过失,说人家过失,就障碍了自己自性的光明,染污自性。尤其,比丘、比丘尼这个出家五众的过失,更不可以讲。比丘、比丘尼这二众是住持的僧宝,关系着佛法的慧命,讲比丘、比丘尼的过失,或是出家五众的过失,就使令佛门蒙受不清白的声誉,这过失就更重。

(P153-154 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


{返回 善护口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口业清净
下一篇:泼辣人生(西门柳)
 若要佛法兴 唯有僧赞僧
 莫批评他人之过失谬见(莲花生大师)
 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丹仁绒臬编)
 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
 口业清净
 不说四众过
 劝大众勿造口业(昙影法师编著)
 不听是非 不传是非(慧律法师)
 妄语戒之戒相及其受持(释普性)
 泼辣人生(西门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摄大乘论 第79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请问如何帮助孩子的教育,并使其人格及道德上,要有菩萨心利益众人。[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持名求生净土是回归自性最究竟的法门[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4.五祖弘忍大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禅宗宗派源流(吴立民 主编 徐孙铭 副主编)[栏目:徐孙铭教授]
 陀骠第一经[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知识明晨死仍学[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安居第四日(一):小结“身业礼拜门”[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正分22 远五毒(5)[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空·大自在的微笑·第五次第 中观他空见禅修[栏目:竹清嘉措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