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读印祖文钞(正)印施极乐图序笔记
 
{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24

读印祖文钞(正)印施极乐图序笔记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如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圆满菩提。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此一段文极赞净土法门之殊胜超绝也。大矣哉,赞净土法门至极广大,为统摄一切法,普摄一切机,至圆顿、至直捷之教法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语出观经。全文“为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法佛时,是心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想生。”由于法界圆融之体,即我现前一念心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想佛界时,则佛界现前,想九界中任何一界,则相应一界现前。而此本具之离念灵知,仍旧是不变的。今既是心想佛,则佛界现前,故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何等直捷!圆融!,较比宗门直指人心,见性成成佛之修法高超直捷多多矣,何以故,见性成佛,须离心意识参究,必须参到根尘迥脱,灵光独耀,不见根身世界,连空相也不可得,所谓彻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也。但欲达此造诣境地,谈何容易!往往看话头一生,尚未明心见性的十居八九,真能大悟的实为凤毛麟角。而净宗不必离念,正念(作)佛时,则佛界现,是心即是佛,所谓全妄即真,多么干脆,多么直截!所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者,当逊让净土修法之奇特要妙也。就是说,念佛一法,胜于宗门参禅来得圆顿直截。即念念佛,即念成佛二句,是说能念的心,即是佛。正念佛时,当下就是佛。(若不念佛时,则不是佛)才一念提起,就即是佛,较比历劫修证从信、住、行、向、地,次第行进的通途修行,要圆顿直捷得多。然则修行通途法门者,宜应抑止其自认为高超之素风矣。就是说,念佛一法,胜于其余唯仗自力的通途多多矣。净土法门。普被上中下三根,“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至其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凡夫,均在收摄范围之内。所以能统摄律、教、禅宗诸门一切机,也就是说,律教禅一切机,皆能修习净土法门,而不屈您的根性。犹如及时雨滋润万物,大海之吸纳百川。又净土者,唯心净土也。所以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法界即心性异名,亦即生佛同禀寂照圆融真如性海也)就是说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自性中流出。大、小、权、实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既净土即是唯心,则大小权实一切行门,皆是净土念佛法门,不过是念他佛,念自佛,自他俱念而已,岂非一切行门皆是念佛法门也。纵使你说,我非心非佛,一切俱不念,也还在念毗卢遮那法身佛啊!也还是离不开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是特别法门,可以不断见思烦恼的惑业,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经往生,可不历异生,得预补处高位(如此土弥勒,后补释尊而成佛)以寿命同佛无量故,可不历异生,就此一生,圆满菩提。由是之故,印祖赞曰: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是以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弥陀示现之永明,着四料简而终身念佛。

此几句是引经论作证,华严一经,王于三藏,称性直谈界外大法,纯说佛自证境界,小机绝分,经末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童子及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可见善财等已阶等觉高位,尚须通过往生西方,才圆成佛果,净土一门,岂非成佛之捷径也哉!法华一经,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普授三乘成佛之记,大畅如来出世本怀,夫成佛者,乃彻证诸法实相也。乃至“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岂非净土一门,亦是法华一经之结穴所在也。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者,马鸣菩萨作《大乘起信论》开一心为二门,一真如门,二生灭门(即缘起门)是论为佛法纲要,示从起信以迄修因证果,此为通途教道修行轨辙也。末后说,佛道长远,须经多劫熏修,始克有成,若有行人惧信心难以成就,再一受生,或致退失,诸佛如来有异方便,“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原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者,龙树菩萨造毗婆沙论,论中说,“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难行久乃可得,……易行疾至,应当念佛,称其名号,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必定得阿耨菩提。”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者,天台智者大师,世传乃释迦化身,实创台宗,以五时八教判释东土一代圣教,罄无不尽,号东土小释迦,曾造《净土十疑论》,中略云:“欲决定生西方者,具有二种行,一者厌离行,二者欣求行”云云。临终唱无量寿经及观经名,亲见观音大士来迎,往生西方。弥陀示现之永明,着四料简而终身念佛者,宋永明延寿禅禅师,法眼宗第三代祖师,宗门大匠,着《宗镜录》凡一百卷,以一心为镜,和会各宗异说,言言见谛,语语超宗。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尝作四料简,偈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大彻以后,日课十万声佛号,求生净土,临终上品上生,敬及冥府。

汇三乘五性,总证真常。导上圣下凡,同登彼岸。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正印施极乐图序)

此乃总结净土一门为殊胜超绝也,汇三乘五性,总证真常者,三乘,指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五性,指阐提性、凡夫性、声闻性、缘觉性、菩萨性。真常,指常住真心。此句是说净土法门,无机不被,汇集三乘五性,均得以念佛一法,而证常乐我净涅槃之果。导上圣下凡,同登彼岸者,此句是说,引导上圣如等觉菩萨,下凡如逆恶凡夫,以念佛故,同登极乐彼岸。总之,净土法门,其大无外,无机不被,有求皆遂。故得九界同归,十方(诸佛)共赞。千经万论,并皆阐扬,实在是一代时教之称性极谈,一乘无上之圆顿大教也。如此殊胜法门,若非宿植德本,虽历多劫,也难遭逢。今生既获见闻,当精勤修习,幸勿入宝山空手而回也。


{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宗三大师开示录》序
下一篇: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六
 法华经品题略解—法师品第十
 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六
 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
 法华经品题略解—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略释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生佛互摄,感应道交。
 读印祖文钞(正)印施极乐图序笔记
 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法华经品题略解—授记品第六
 会三力于一时,超五浊于一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神圣仪式与大热天 Holy Ceremonies and Hot Days[栏目:宁静的森林水池 A Still Forest Pool]
 让我相健全成熟[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26[栏目:果平法师]
 不测之人与不测之《注》--恭读《往生论注》的几点体会(大安法师)[栏目:净土宗文集]
 以身口意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轮的公案说明(益西彭措堪布)[栏目:供佛]
 佛教心理学 第四节 佛教管理心理学[栏目:佛教心理学·陈兵教授]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1.无心之用[栏目:善祥法师]
 菩提大道·菩提道次第略论(济群法师)[栏目:菩提道次第·参考资料]
 佛法与外道[栏目:明日的佛教]
 我们收到的手机短信[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