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第十六颂
吾以如子护养人,彼若视我如怨仇,犹如母对重病儿,倍悲悯是佛子行。
“下面讲将难忍转为道用,包括了两方面:恩将仇报转为道用和侮辱转为道用。‘吾以如子护养人,彼若视我如怨仇,犹如母对重病儿,倍悲悯是佛子行。’我天天给予某人世间的衣食乃至出世间的佛法上的帮助,就如对自己的孩子一模一样来爱护、抚育。我对他如此,他却身口意三门以害心用各种方法伤害我,如对敌人一样。我们不因此怀恨在心、报复,心里反而有非常好的想法。”
“我们这样想:他同精神病人一样;一位母亲的孩子得了精神病,这样病障缠身,对母亲种种不好,母亲并没有想着要打、骂孩子,而是希望孩子病障消除,‘唉,我的孩子一定要好起来啊’,天天这样挂念,对孩子更加悲悯。”
“我们像对孩子一样饶益、帮助的人反过来伤害我们,这是由于他心里面有烦恼,他不能自主,被烦恼所役使。‘他恩将仇报是由烦恼产生的;啊,愿他离开烦恼。’对这样的人,我们想着他能够没有烦恼,因为烦恼将给他带来巨大痛苦,他却因为无明而不知道这一点;以此我们对他生起更胜往昔的慈悲。”
“这种慈悲不是一点点慈悲心,而是非常大的慈悲。我们过去的因果、业障被他消除了,但他因此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因果、业障。想着他如同我们的父母一样,如此更加悲悯他。这样做是诸佛子把恩将仇报转为道用的行持。这样做非常好,对自己、他人都有利益。”
弟子请教:“对于忘恩负义者,我们心里可以更慈悲,但行动上如何做来帮助他呢?”
上师开示:“真正做得到的做嘛,就同米勒日巴尊者一样,对于过去伤害自己的怨敌,反而将土地等等财产都布施给他们。做得到的就做,做不到的在心里面想。”
弟子请教:“对忘恩负义者,我们不执着他的所为就可以了,为何还要对他慈悲?”
上师开示:“不记恨还不够,我们倍加悲悯,是真正的发心到来了、真正菩萨的想法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样做是同父母亲一样,孩子对他们不好,他们反而更进一步地帮助孩子。忘恩负义的是落入无明里面的人嘛,什么也不知道、想不到。他们对我们不好,我们不是从此不再帮他,而是一定要帮助,希望他们都断除无明。他们就同精神病人一样,我们的孩子有了这样的疾病,不论他如何不好,我们都不会有嗔心,而是希望他断除这样的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