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菩萨行论 第三十讲(第7~8品)
 
{返回 入菩萨行论讲记·雪歌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17

《入菩萨行论 卅》

雪歌仁波切讲授,法炬法师翻译
2006/02/19

我们上次讲到静虑来修禅定的障碍,就是心会涣散,心涣散到对境去,心涣散以贪的涣散为最恶劣、最不好,以心生起贪,会一再的涣散,所贪着的对象,内在是贪着的有境,外在贪着对境。以贪着有情的贪是最难断的,也是最强烈的,把这个贪断掉的话,比较容易成就禅定。我们说贪着于内在的有情,又可分为贪着于自己以及贪着于男女朋友,这二者以贪着于自己比较难以断除。

贪着于自己最主要是跟我们的身躯有关系,若是生起了贪,是对自己的身心生起了贪,那这就是我们说的,比较难以断除的贪,若把这个贪将他舍弃的话,那对于那些男女朋友,以及对于自己所拥有的财物受用等,自然会变小。

贪是有次序性的,贪着于内在有情比较深刻一点,所以我们对于恭敬利养,应该要断除,断除的方法下面会讲到。

第八品是讲到对众生或是自己以及有情上面的贪着心。自己上面的贪着心,像我们有没有前世,有没有来世,我们有,但是我们还是会对这一生,产生很强的贪着心,所以这二个,如雪歌仁波切这个名字与身体,可以说是这一生希求最强的,这种的贪着心,是贪着心里面最深的、最强的、力量最大的,很难离开的,要离开这种贪着心我们要思惟无常。思惟无常,我们的心不会被外境所牵,不会涣散,像对有情、朋友上面,像无情的名称、财力,不会贪着心,这个无常想,心会转过来,我来世怎么走。最主要是我们对外面的贪着心,这个转过来,内心才会有机会,修禅定是注重内心上面,重视的心要生起,如果内心上面,重视的心没有生起的话,不可能生起禅定,(所以内心不重视的话,不可能会禅修)只是自己为了放松一点,不一定希求禅定。

如果贪着于外在、他人利养的心,会自然生起我慢的心,因为他会认为别人都对我这么恭敬,自然会对我生起我慢的所缘境。我慢的所缘境,会变成为他人的恭敬利养,自然会去贪着那些。我们以前有提到过「我有利养及恭敬,我为众人所欢喜,若起如是憍慢言,死后当生大怖畏」,当时他是一个我慢心、贪着心,我慢心的目标,是什么?人家要供养我、人家要尊敬我、很多人要尊敬我、很多人要喜欢我,这个目标的贪着心、傲慢心,这样的目标,实际上在他来世是完全没有用,人家尊敬我们,没什么意思,人家供养我们也没什么帮助,人家喜欢我,对来世有什么帮助,没有,那些都没什么帮助,那这样的心,一边是我慢心,一边是贪着这目标的心,我们的生命,就这样的过去,当有一天我们要往生的时候呢?我们一直以来那么多的时间,我们希求心当下,我们执着心很强,这一生的执着心,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会舍不得,那要离开时,心念很很难过,会特别伤心,死的时候就会很恐怖。如果没有这样,我们没有这样的慢心,没有这样的贪着目标的话,越可以平平安安的离开,会平静的离开。

是故若由愚痴心,贪着种种可乐事,彼彼总皆成虚空,唯能生起苦自性,故诸智者不应贪,由贪能生怖畏故

因此自欺、愚痴的心,使得我们的对境,贪着有多大,就会带来有多大的苦,所贪着的这些对境,临命终时,都会成为空,所以这些智者,绝不与他为伍,决不与这颗贪着的心为伍,贪只会带来痛苦而已,只会引生恐怖而已。这我慢的对境,我慢的目标,就是他人的恭敬与利养,这些他人的恭敬利养,所有这一切都不离无常性,他的体性不离无常,终将会散离去,对于这一点,我们要生起肯定,确定的了解,因而不随着贪而行,要去了知它的过患。

诸法自性散离故,当坚信解当观察

就是刚刚说的。

若能获得多财利,亦能获得美名闻,尽其所有名利聚,所欲于我皆无干

有一些人还没有得到之前,会说我对这些没有希求,可以舍弃他,但是一旦得到以后,那贪着的心会更强烈,即使你得到了财、利、名闻,但当你死亡以后,没有一样可以带着走,没有一样可以。

这些财、利以及在别人对我没有那么喜欢时,可能对这些希求,没有那么强,因为没有,所以可以舍弃掉,有了之后也要小心,有了之后会更危险。所以有了之后,要「尽其所有名利聚,所欲于我皆无干」。

对于贪着可能贪着在吃的、用的上面,是这一世要用的,但名声的贪着可不是只有这一世而已,这名声经过百年、千年可能还会在,所以有人会对他人的赞扬很贪着,我们活着的时间,不止是我们死亡了而已,人死了但名字还在,吃的上面可能是一天一餐,用的时间就一段时间而已,但名字可能就几百年都会在,他的影响会比较大,所以在这上面的贪着心会转强,吃的、用的是短期,名字是很长的时间存在。

问:这是我们一般人对治上的一些想法吗?

答:对。

若有他人骂詈我,赞扬于我有何乐,若有他人赞扬我,骂詈于我何不乐

如果喜欢他人赞扬的话,就应该想一想毁谤这件事,不喜欢毁谤的话,就应该想一想赞扬的事。他人来赞扬我,只会使得我执、我慢、贪着的心更加强而已。为什么我们不喜欢毁谤,因为我们喜欢别人赞扬,如果心中没有喜欢赞扬,那自然就不会不喜欢毁谤。他人的赞美不会增长我们的功德,他人的毁谤也不会减少我们的功德;因为他人的赞美,只是言词,肚子也不会饱,所以赞与毁,对我们而言也没什么利和害,也没有什么关系如p.152,「聚沙为屋若摧倒,令诸童稚号啕哭,若思赞誉与名闻,我心恼丧亦可彼」,原因是p.151「赞扬美名誉相阿谀,不能增福不延寿,不增色力不愈疾,亦不能令身安乐」,如果那么喜欢,那就把录音带一直听。入行论先前讲过的,他不会再提起,我们必须自己再回顾先前讲过的。

到此为止,卯一、离内贪有情,卯二、断外贪名利,已经讲完了,我们要好好的去思惟。并不是只有从我们的内心不断的去串习,去断除内贪有情及外贪名利,也要断除贪着愤闹的、与人交往太过频繁的环境,要去思惟前后左右外在环境的这种过患。

有情胜解种种别,如来尚难令欢喜,况复恶人如我者,故于世法勿贪着

这个是喧闹、喧哗,环境很复杂的意思,我们有时为了要宏扬佛法,就弄了一大堆的计划,这个计划会变成喧闹的环境,变成喧闹的环境那就不好了;释迦牟尼佛来,也没有达到让一切众生满足愿望,所以我们就不用那么希求努力,弄了一大堆,变成喧闹环境。

问:那这样听起来,很像在讲出离心的部份,那这里是大乘修行的部份,要怎么样思惟,才不会变成像小乘出离心的方式在做?

答:现在主要是在讲环境,这个环境也有出离心的关系,也有悲心的关系,我们要做利益众生的事,但不需要喧闹的环境,也就是不可以做太过的意思,有时我们要想一想,释迦牟尼佛来是什么样子,我们不会比释迦牟尼佛更厉害,所以这里讲的是释迦牟尼佛来也没有办法做,我也不要做。真正利益众生要有五个神通,他的效果非常大,如果没有,就不要那么努力,这是我自己讲的。

不得助时既加诃,得利之时复讥毁,有情自性难亲近,云何能令生欢喜

有情不管是使他有,也无法去满足他,或则没有,也没有办法满足他。如果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别人好像会诃责他,好像他没有福报;如果有一天他有了的话,就会说他是做生意,用不正当的手段才获得的。所以有情不管他有或则无,都会招来诃责,所以「有情自性难亲近,云何能令生欢喜」。

众生也会说,例如有人说一个人怎样好、怎样好,马上就会有别人说他的缺点,这是很正常的,一听到在讲优点的时候,没有一两分钟,就会有人说但是怎么、怎么,就因为怕别人比我好。

再来这边引证,引经中所说的为证,「愚夫唯求自利故,非得自利不欢喜,愚夫一切非亲友,是诸如来所宣说」,愚夫指的是那些来障碍我们修行的人,不是指一般的人,一般的人我们是要亲近的,但是那些障碍我们的人,我们要跟他远离,不要跟他在一起。既然我们不应该去贪着内在的有情,也不应该去贪着外在的恭敬利养,更应该要远离这些喧闹的环境,那应该怎么做?依以阿兰若,依以宁静处来修,那助伴是谁呢?就像这里说的「丛林鸟兽及草木,从不能为逆耳言,与彼同游则安乐,何时我能与为侣」。就是要与鸟兽共住、共行,因那些鸟兽不会赞扬我,也不会毁谤,好像我们可以离开世间的环境。(就是说我们要远离世间吵闹的环境)。

密勒日巴的证道歌,有几个偈,对一般世间人的想法来说,父母对我们希望什么呢?希望我是好的,是快乐的,我有什么好处,是父母亲、亲戚朋友,所要要听到的;但我的敌人,他们所要听到的是,我有什么不好,这是世间一般的情况。但密勒日巴尊者,他有好的,不让亲友知道,他有不好的也不让敌人知道,他不要有对世间贪着的心,要全部断除。证道歌里也提到,对世间有情的贪着心,对名利都要远离,那喧闹的环境也要离开,最好陪伴着我的是丛林里的鸟、草木,修行人虽说不能没有悲心,但是为了要断除这种贪着的心,他们有这种愿望,所以与动物在一起,是跟人间远离之意。所以我希愿我在修禅定之时,与我为伍的是鸟兽、草木。

刚才是讲修禅定的同伴,再来是讲修禅定的地方,

石室废祠空舍宅,或住浓荫大树前,佛子何时能如是,于家无贪无顾恋

石室指岩洞,废祠指当寺庙废弃了,空舍宅是指没有人住的房子,或者是在浓荫大树下,可以遮雨,可在那个树下修,也就是对家没有顾念的地方。

无主摄持之住所,自然成就空旷地,自在受用无贪着,何时我得居其处」,就是对住所没有贪着,对伴侣没有贪着,到无人烟之处、空旷之处,以大地为家,这样很容易生起禅定哦。

刚刚讲的是住所、伴侣,再来是讲用来养命的东西,

一钵支身度时日,蔽体唯依粪扫衣,此身脱然无藏护,何时住此无畏处」,也就是出去是一无所有的,只要拿着一个钵,一个汤匙,饿了就去跟人家乞讨,身体是穿着人家不要穿的粪扫衣,很简陋、粗陋的衣服,不需刻意去遮蔽自己的身体,也没有可以让强盗可取的衣服、财物。

再来是讲要断除对自身的贪爱,即卯四、观察殊胜:辰一、于身贪之对治分别观察

亲身无常往尸林,昔人白骨纵横处,我身可怖亦如是,何时心能泊然住

去看别人的身体,想想自己死后也是跟他们一样,死后尸体像土、石头一样,是没人要的,用这样的思惟去断除贪爱自己的身体。再来就是要修不净观,断除对我们的身体的贪爱,

我身腐朽出恶臭,贪食腥膻狐狸等,闻之裹足不敢近,当来必有如是事

去思惟将来身体死后会腐烂,身体的腐烂,有时会有不同颜色出现,而且会发出很恶劣的臭味,臭得连狐狸都不敢来吃。

刚刚讲的是断除贪爱自己的身躯,之前要去断离恶友、愚夫,对那些必须与我们同行的法友,也不应对他起贪。

唯是此身出生时,与生俱来骨肉等,若尚散坏各分离,余亲爱者何待言」,断除对自己亲爱的这些人,其他者,也不须对他们起贪着。再来讲到那些我们出生时,未与我们同生者,死之时,也无法同死者,那些轮回当中的亲友或法友们,我们也不能够以贪着的心与他们往来,否则会对我们修行善业造成障碍的。

生时独来一人生,死时亦唯一人死,若他不能代受苦,奚为因亲作障碍

指这些我们很亲近的这些人,即使我们没有带给他痛苦,可是他也有可能会带来痛苦,我们的痛苦,他们也无法代受,所以对这些人,我们不需要起贪。

接下来讲与我们一同修行的人,好像是跟我们搭同一条船而已,船到了就各自散去,就好像我们去印度,他只是跟我们同住一个旅馆的人,终将散去,所以

宛如世间行旅人,偶尔同投止宿处,如是三有旅途中,偶尔受生同一处

我们无量的生生世世,我们在轮回里是无量生,生命是无量,这一生我们遇到的人,好像在餐厅吃饭一样,一下子就不见了,所以不可以那么贪着。到此为止,仅仅是发愿而已,愿不贪着这些伴侣、处所,不贪着于身驱,只是发愿的阶段而已;下面讲的是实际去依于阿兰若,实际去依于阿兰若的方法是什么?下面会讲到:我们出生之后终将必是会死,如果没有去修禅定,死后必定会忧恼,所以要在四个人还没有将我们的尸体抬出去之前,修禅定,依于阿兰若思惟无常,为自己能生起修证这件事做准备。「眷属环绕徒悲苦,应及四人尚未来,从床榻上舁身起,当早独往丛林间」。印度那边是用长长的二根木头,中间放尸体,四边四个人抬出尸体,在还未出现无常之前,我们要生起证悟,要生起证悟之前要具足止与观,止与观要具足,先要修禅定,禅定要具足、要修,要有这种环境(阿兰若),我们的修行才会成功。寂天菩萨叫我们「当早独往丛林间」。既然如此,依阿兰若的功德是什么?

既无亲知亦无怨,孓然一身住闲静,计我此身早己死,即令今死复何恨

阿兰若是处在一个没有让你生起贪瞋之处,因为没有亲,让你生起贪,没有怨敌,让你生起瞋,等于是孓然一身处在宁静之处,因为自己好像与世间切断关系,自己好像已经死了,所以即使现在就死的话,又有什么好遗憾的呢?所以有那个地方可以去的话,跟世间的那些人断绝了关系,那我们死的话,他们也不会怎么伤心,我们心里断绝了,修起来会很快,如果有那个地方可以去,是最好的。在这种状况之下,也差不多已经让我们舍离此世生起贪及种种烦恼的环境了,而且也没有会障碍我们修行善法的人了,所以「任令何人住于前,不能令我生忧恼,若修随念如来等,无能令心散乱者,故我一人当独往,郁茂葱茏林将间」。

但是我们在还没有去之前,先要懂,不然去了没有几个月,也生不起证悟,所以先要懂,随念佛及如何修行的次第,都要弄清楚,不然的话,就像西藏有一个故事,把所有的毛牛都卖了,供养出去,自己去山洞里面修行,一年的时间想一想也没有意义,伤心的很,生起了后悔,本来是大老板,回来变成什么东西都没有。达隆沙拉那边,也有住了几年,住不下去就下来了,因为没有东西,如果自己有东西,会越来越快乐,越修越往上的感觉,不会有后悔。「若修随念如来等」这个「」字,我们可以把整个道次第放在里面,也就是要先去知道修禅定的方法,才能有望去生起证悟。要到阿兰若去修持,所处的地方,不可以离我们乞讨的地方太远,也就是离城市不可太远,也不能水土不服的地方。「无多忧恼常安适,一切散乱皆寂静」,是这个意思,要先切断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这样你的心不会散乱,就可以处在寂静之处。

下面要说的是:修的时候也要断除妄分别的心,也就是要

舍置别余邪思惟,为令此心平等住,亦为调伏自心故,我当一心勤精进

舍弃心中还挂念我的国家、敌人、父母,舍弃这些妄念,心中只有存着菩提心,去修禅定,来禅修主要目的是除掉烦恼,所以要勤精进。虽然在道次第论里,有提到从依止善知识轨理起,到菩提心之间修持的方式,都要用伺察修、观察修的方式,但这里却又提到用止住修、禅定的方式,所以仁波切说,在修菩提心之前,也应该止住修、伺察修二个,双运的方式来修,因心已经不随着烦恼转,这种修,都可称为止住修。止住修跟心一境性,专心缘念于一个所缘境上,是不太一样的。

如何来调伏烦恼呢?因为我们都是是欲界者,所以要调伏的是欲界的烦恼,那欲界的烦恼就是贪爱,所以要去思惟贪爱的过失,因贪爱不但此世无法得到利益,来世也会让我们投生到地狱去,

若于今世若后世,诸欲唯能生衰损,今生杀缚及刑刖,后世能成地狱苦」。

我们生起的贪,大部份都跟身躯有关,这种贪要断除,所以要修不净观,思惟贪到底什么原因才生起来的,主要是男女之间的贪爱而生起来的,为了要得到对方的缘故,夫妻为了要共住的缘故,所以就有可能不顾自己的恶名,不顾一切的去造作恶业,他会为对方做任何事「匍匐男女鬼卒前」,指一般的男女,

为彼再三作祈请,或诸罪业或恶名」、「为彼一切非所畏」,

为了对方都不会害怕去做到

我宁趣入恐怖中,亦宁耗损诸财物。

当心中生起烦恼时,心好像错乱掉,如果生起烦恼的话,会不在乎导师或师长,不在乎自己的父母、朋友的看法,毫无忌讳的勇敢去做。如果自己以为得到对方,他仅也不过是尸头林的一个白骨而已,如果去思惟他死后尸体会发臭、腐烂、白骨的样子,生起这种不净观,所以

若于彼身能抱持,善哉我心亦欢喜,彼唯骸骨更无他,不能自主亦非我。

我们所喜爱的对境,是否由他能自主成为对境吗?也不是,仅仅是虚假的而已,看似很悦意,那是我们内心去虚构对方的好。又加上我们内心我爱执很强的关系,我们虚构对方好像非常的好而生起对对方强烈的喜爱,(仁波切解释):不是对方本身爱自己,但假装爱我的样子,所以是本身假装,我看他时也是一样,所以贪着的那个对境,从他的角度,假装一大堆,我的角度加上一大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因二者都是我爱执,所以我会想从他那里得到我想要的想法,反之也是,他也会想从我这里得到他想要的想法,两个人相互挖来挖去,看谁较厉害,彼此互相利用对方,所以我假装重视对方,更重视我自己,他也是比我更重视我的样子,实际都不是。这不是看人,是指贪心的恐怖。

问:那其他的动物也会这样有贪吗?

答:一样(可能我们贪心比较厉害)。

问:那到何时才会断掉?

答:要一直串习,慢慢的。昨天我们提到正理海,慢慢串习,会使得思惟空性的心越来越增长,而贪心也要一直串习不净观。

问:不净观可否在自己与他人的身上思惟,及师长的身上思惟。

答:当然。看贪心的对境就可以这样,为了消除烦恼,可以用各种方法。

问:如果我们受了密续的灌顶的话,要看上师就是佛啊?

答:可是如果可以修密续就不需要那些了!比那些要修不净观的高很多。


{返回 入菩萨行论讲记·雪歌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菩萨行论 第二十九讲(第7~8品)
下一篇:入菩萨行论 第三十一讲(第7~8品)
 入菩萨行论 第五十二讲(第9品)
 入菩萨行论 第三十二讲(第7~8品)
 入菩萨行论 第六十讲(第9品)
 入菩萨行论 第十讲(第4品)
 入菩萨行论 第十六讲(第5品)
 入菩萨行论 第二十五讲(第6品)
 入菩萨行论 第十七讲(第5品)
 入菩萨行论 第四讲(第2品)
 入菩萨行论 第二十三讲(第6品)
 入菩萨行论 第十四讲(第5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僧,所为何事[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喇嘛(上师)[栏目:解惑之智·嘎玛仁波切]
 汉 摄摩腾尊者[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藏要》解题[栏目:王雷泉教授]
 激浊扬清、任重道远[栏目:王雷泉教授]
 我闻法的时候听得挺认真,但是一出门就忘记了,怎么办?[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想得开,人生便会充满阳光。[栏目: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24 种熬胡麻子[栏目:百喻经译]
 皈依戒[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11.孝子欢喜[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