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皈依(八)
 
{返回 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73

2011百日共修 皈依(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其实皈依是进入佛门最根本的一种修法,真正要做到皈依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对皈依的内容做一下总结。
   
    一、皈依的动机及原因
   
    (一)皈依的动机
   
    大家皈依时,首先应观察自己的心相续,是善念、恶念还是无记的状态?若是有恶念,应该及时清除;若是处于无记的状态,应该尽量调整。
   
    第一种,以恶念皈依。是指为了伤害、毁坏佛教,或者为了破坏寺院、道场而恶意皈依。这样皈依不仅得不到皈依戒的戒体,得不到任何利益,相反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对自己暂时或究竟的利益都有很大的伤害。佛教、道场是佛菩萨、上师善知识的愿力所现,也是众生福德力的显现,在愿力与福报结束、穷尽之前,是不可能被破坏的。无论你是以何种身份,持何种恶念而想去毁坏,都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造这样的恶业是极其愚痴的做法,今生你要遭受各种灾难,来世还要下地狱,感受地狱的痛苦,这都是自作自受。
   
    现在什么样的人都有,教派与教派之间,道场与道场之间,满怀嫉妒和嗔恨,然后不择手段地搞破坏。不要再颠倒了!不同的教派、道场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各自发展各自的教派,各自发展各自的道场,互不相干,井水不犯河水。没有必要互相破坏,不能生起这种心,否则后果将非常严重,不堪设想。
   
    第二种,没有任何目的,既不是为了人天的安乐,也不是为了解脱成佛,只是盲目地跟从别人皈依,处在无记的状态下。这种皈依可以说是不善不恶,没有任何意义。皈依后也是浪费时间,浪费光阴。没有目标,一切努力都是白费。
   
    第三种,除了恶念和无记状态下的皈依,皈依分为下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和上士道的皈依三种。
   
    下士道的皈依是为了从三恶道中解脱,获得善趣的安乐而皈依上师三宝。当年阿难在佛陀面前,给一个婆罗门弟子讲皈依的功德,说皈依三宝以后能获得很多人天安乐。佛听到后说: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修人天福报、善趣安乐是下等的皈依,皈依的真正功德和利益是能获得三菩提果位。
   
    中士道的皈依是对六道轮回生起厌离心,想从中解脱,获得罗汉或独觉佛的果位。这种解脱是暂时的,不究竟的,堕入了寂灭边,不能利益众生,断证功德无法圆满,福德和智慧二资粮也不能究竟圆满。
   
    上士道的皈依是对轮回边、寂灭边都生起了厌离心,为从中解脱并获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佛果而皈依上师三宝。
   
    我们要观察自己属于哪种皈依,若是为了获得善趣的安乐,就是下士道的皈依;若是为了获得声闻和缘觉的果位,就是中士道的皈依;若是为了众生而解脱成佛,就是上士道的皈依。现在我们学修净土与大圆满法,净土法是临终往生的方法,大圆满法是即身成佛的方法,这两个法都是大乘法,最终的目的都是成佛。我们皈依应该是为了成佛,成佛也是为了度化众生。
   
    解脱不只是从轮回中解脱,还要从寂灭中解脱;不只是对轮回生起了厌离心和畏惧心,还要对寂灭——声闻、缘觉的果位也生起厌离心和畏惧心。我们扪心自问,为了众生而解脱成佛的这颗心是不是真的?对轮回边、寂灭边的厌离与畏惧是不是真的?有束缚、有痛苦就是轮回,轮回只有痛苦没有安乐。若是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能对轮回边生起厌离心、出离心并不难。能不能做到上士道的皈依,关键在于对寂灭边,对声闻、缘觉的果位是不是也生起了厌离心、畏惧心?寂灭边虽然也是解脱,超出了三界轮回,但是不能度化众生,这多可怕啊!
   
    出离心分一般的出离心和大出离心。一般的出离心是想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大出离心是想从轮回、涅槃(寂灭)二边中获得解脱。出离心非常重要,我们学修四外加行就是为了生起出离心。如果没有彻底明白佛讲的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这些基本道理,我们不可能生起出离心。即使生起了出离心,也是偶尔的,不稳固的,不可靠的,假的。因为不是自己彻底明白,真正领悟了这些道理以后而生起来的。所以学修共同四外加行至关重要。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面有华智仁波切的略传,《前行备忘录》前面有阿琼堪布的传记,我们可以看看这些大德们都是如何重视共同四外加行的。华智仁波切、阿琼堪布一生中,都学修了几十遍外加行。有一天阿琼堪布正在修内加行,上师来了,让他把内加行先放一放,基础还不扎实,还要再修一遍四外加行。
   
    为什么需要反复修外加行?为什么对外加行这样重视?这说明了共同四外加行的重要。后面我们学习发心、除障法的时候,也会发现这些基础很重要,若是没有一个扎实的基础,没有生起真正的出离心,修五内加行就是寸步难行,想解脱成佛是不可能的。
   
    能不能真正皈依上师三宝要看是否有出离心。有出离心的基础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修行不按次第,不打基础,好高骛远,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皈依的原因
   
    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上师三宝呢?
   
    第一、我们要解脱成佛。
   
    第二、除了上师三宝之外,谁也不能教给我们解脱成佛的方法。帝释天王、自在天王等世间天尊虽然有神通神变,但是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解脱成佛,还在轮回中流转,没有摆脱痛苦,所以他们不能教给我们解脱成佛的方法。在人间,最慈爱我们的父母以及亲朋好友也不能教给我们解脱成佛的方法。
   
    第三、唯有上师三宝能够教我们解脱成佛的方法。佛第一次转*轮的时候,讲了四谛法,即“了知诸苦谛,根除诸集谛,修学诸道谛,趋涅槃灭谛”。就是讲轮回的因和果,涅槃的因和果。
   
    “了知诸苦谛”。佛讲首先要明白轮回是痛苦的,然后去找苦的根,即“集”。
   
    “根除诸集谛”。“集”指的是无明、我执、烦恼、业障,这是轮回的根和因。轮回是怎样形成的?它有远因和近因,远因是无明、我执、烦恼,近因是业障。想结束轮回,获得解脱,就要断除轮回的根,这样轮回自然就结束了,我们就解脱了、自在了,再也不要受业力的牵引而在六道中流转了。那怎样断除轮回的根呢?就要“修学诸道谛”。
   
    “修学诸道谛”。烦恼是从我执中产生的,没有我执就不起烦恼,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和我执有抵触、有冲突的才能对治我执,这就是道,即无我的智慧(人无我、法无我)和空性智慧。我执是有我的,无我的智慧是没有我的,二者是相违的、冲突的、抵触的。明白和掌握了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智慧及空性智慧,这样在你的相续中才没有我执这样的邪见,没有我执就不起烦恼,没有烦恼就不造业,没有业就没有轮回。
   
    在六道中,以业力而转就是轮回,是不自由的;以愿力而转不是轮回,是自由的。佛菩萨没有被业力牵引入六道,是基于愿力和悲心来到轮回中。愿是自己发的,悲心是自己发的,以愿力、悲心而转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是度化众生,不是六道轮回;凡夫以业力而转,善业成熟就上升三善道,恶业成熟就堕落三恶道,这叫六道轮回。
   
    “趋涅槃灭谛”。集谛是轮回的因,道谛是涅槃的因。我们以道谛根除了集谛,轮回就没有了,然后就趋入涅槃了。
   
    这是佛在《胜幢经》中讲的。佛完全有能力教给我们解脱成佛的方法,我们按照这个方法去学修,最终一定能解脱成佛,所以我们要皈依上师三宝。
   
    二、怎样皈依
   
    皈依的内容包括皈依的基础、皈依的对境和皈依的方法。
   
    (一)皈依的基础
   
    皈依的基础是三种信心,清净信心、欲乐信心和胜解信心,这是修行的动力。这些信心最初推动我们皈依三宝,中途让我们坚持不懈,最终让我们获得成就,解脱成佛。
   
    对上师三宝这些无漏的功德生起清净的欢喜之心,特别喜欢,这是清净信心。不清净的欢喜之心是贪心,不是信心。不仅是喜欢,还想获得这些功德,想成为具有这些功德的伟大的佛菩萨,这是欲乐信心。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简单地说,功德是学来的,福德是修来的。谁都可以学功德,谁都可以修福报,都有这个本能,这叫佛性。最终功德能圆满,福德能圆满,一切都圆满了,就是佛。对这些道理彻底明白了,生起定解了,叫胜解信心,它是不动摇、不退转的。这三种信心是修行的动力,是成就的根本。
   
    (二)皈依的对境
   
    第一、外皈依的对境是佛法僧和上师。
   
    佛宝有法身佛和色身佛。法身是我们的本性、法性;色身有报身和化身,是依所化众生的福德力而从法性中显现的。所化众生有清净的、不清净的,在清净的众生面前显现的是报身佛,在不清净的众生面前显现的是化身佛。三身佛都是皈依的对境。
   
    法宝有教法、证法。教法是经、律、论三藏,证法是戒、定、慧三学。
   
    僧宝有世间的也有出世间的,有圣者也有凡夫。大乘圣者僧是一地以上的菩萨,凡夫僧是一地以下的菩萨。小乘和大乘有所不同,小乘里四位比丘(尼)以上的僧团才是僧宝,除此之外,其他人不能称为僧宝;必须是团体,个人也不能成为僧宝。大乘里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只要有修有证,只要是一地以上的菩萨就是僧宝,单独一个人也可以称为僧宝。
   
    上师是三宝的总体。佛在《涅槃经》中曾经讲过:“末时五百世,我现善知识,饶益汝等众。”虽然佛已经涅槃了,但是佛会化现为善知识来度化众生。况且佛法广大奥妙,没有上师的窍诀无法能够领悟诸法实相。上师身为僧众,语为妙法,意为佛陀,是三宝的总集。
   
    第二、内皈依的对境是上师、本尊、空行三根本。上师为加持的根本,本尊为成就的根本,空行为事业的根本。
   
    第三、密皈依的对境是气脉明点。
   
    (三)皈依的方法
   
    皈依的方法分为因皈依和果皈依。
   
    第一、因皈依:下决心以佛为导师,以法为道路,以僧为道友,以上师为三宝的总体,为唯一的怙主,这四种决心叫因皈依。
   
    第二、果皈依:就是希求佛法僧三宝的果位、上师果位的决心。“我要获得佛的果位,我要获得证法,我要获得僧众相续中这些无漏的功德,我要获得上师的果位,我要获得双运金刚持的果位。”这样的决心就是果皈依。
   
    因皈依的对境是世俗谛的上师三宝,果皈依的对境是胜义谛的上师三宝。
   
    这是皈依的方法,我们要这样皈依。接下来就是明观皈依境,修持真实皈依,在皈依境前面发誓发愿,下定决心,让自己的相续中获得皈依的戒体。立下誓言、下定决心后就能获得戒体。在小乘佛法里,戒体是一种细微的物质;而大乘里所谓的戒体是指决心——相续中立下的誓言。你能立下誓言,下定决心,就能获得戒体,得到戒体以后才是真正进入佛门。
   
    得到了戒体,最好不破坏、不失去戒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守持戒律。
   
    三、皈依的学处
   
    (一)因皈依的学处(戒律)
   
    第一、三种所断之学处。皈依佛以后,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以后,不直接或间接地恼害众生;皈依僧以后,不跟外道共处、密切交往。
   
    皈依佛之后,不能再顶礼所谓轮回中的世间天神,也就是说,不能把那些自己还没有摆脱轮回痛苦的自在天、遍入天等外道天尊以及地方神、土地神等世间大力鬼神作为后世的皈依处,而对他们顶礼供养等。皈依法之后,必须断除恼害众生之事,尽己所能防微杜渐,努力做到连梦中也不损害众生。皈依僧之后,不可以与外道为友,也就是不能与不信仰佛教及导师佛陀的外道种姓共同交往。藏地虽然没有真正的外道,但侮辱詈骂上师,诋毁亵渎正法,以及诽谤密宗甚深法门的人也与外道相同,绝不能和他们亲密接触,友好往来。
   
    第二、三种所修之学处。皈依佛以后,要恭敬佛和佛像;皈依法以后,要恭敬佛法和佛经;皈依僧以后,要恭敬僧众,僧人穿的法衣,都要当作真正的僧宝来恭敬、供养。皈依佛以后,对佛宝的身像,乃至零碎片也要恭敬供养,以头顶戴,放在清净的地方,对它生起真实佛宝想,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皈依法以后,对佛经的只言片语乃至一字一句也要生起恭敬心,顶戴供养,生起真实法宝想;皈依僧以后,对僧宝所依乃至僧衣上的红黄补丁,也应生起真实僧宝想,恭恭敬敬顶戴供养,将它放在干净的地方,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
   
    第三、三种同分之学处。皈依佛以后,视上师为佛;皈依法以后,视上师教言为正法;皈依僧以后,视上师的眷属、自己的同修道友为真正的僧宝。对现在为自己开示取舍道理的上师善知识,要作真正佛宝想,甚至连上师的身影也不能随意践踏,要精勤承侍、供养;对于殊胜具德上师所赐的任何教言要作真正法宝想,依教奉行,哪怕仅仅是一言一句也不能置之不理;对于上师的眷属、弟子及与自己共同持梵净行的道友们,要作真正僧宝想,身语意恭敬依止,一刹那也不做令他们不欢喜之事。
   
    第四、五共同学处。纵遇命难也不舍弃上师三宝。纵使获得大利也不舍弃上师三宝。遇到危难时不寻求别的依靠,只祈祷上师三宝加持。去任何地方都要礼敬、祈祷那个方向的上师三宝。常常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
   
    (二)果皈依的学处(戒律)
   
    不违犯佛所具有的功德,不违犯证法,不违犯僧众所具有的功德,尽量修无我和空性,一切清净平等的境界,这就是果皈依的学处。
   
    (三)失去戒体的因
   
    破坏这些戒律,就是破坏皈依的戒体,但是破坏不等于失去。失去戒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相续中对上师三宝生起邪见而舍弃上师三宝;二是自己生起厌烦心、畏难心而从内心里舍弃上师三宝。
   
    今天总结了皈依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皈依的动机和皈依上师三宝的原因;第二部分是怎样才算皈依上师三宝,怎样才能得到戒体;第三部分是得到戒体以后,应该怎样不破坏,不失去戒体。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返回 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皈依(九)
下一篇: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皈依(七)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供曼茶罗(二)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金刚萨垛除障法(七)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供曼茶罗(五)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轮回过患(三)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上师瑜伽(二)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供曼茶罗(七)
 2011年百日共修开示 闻法方式(四)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暇满难得(一)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供曼茶罗(三)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金刚萨垛除障法(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择友[栏目:禅林衲子心]
 36、十八地狱[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法身只有一个,那这个法身到底是甲的还是乙的?[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去则路开[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皈依问答(四十二):在皈依时应发的四弘誓愿具有什么样的甚深含义?[栏目: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师承不同,有没有邪正之分?[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上师是佛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改变,从心开始[栏目:雪漠]
 《阿含经》、《四部阿含》,以研习哪一部为主?以几年时间研习为恰当?[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佛顶文句》摘要卷第三[栏目:张秉全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