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西安佛教复兴之希望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98

西安佛教复兴之希望

  ──二十年十月在西安陕西辛未讲经会欢迎大会讲──

  长安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繁荣地,也是佛教古时最隆盛之场所,实在如康居士所说的一样。太虚早就想来此观光,民十一蒙李桐轩先生至汉迎接,正是很好的机会,但因为有事不能离开,乃先请妙阔法师代表来此。到去年,因为贵省的天灾,朱子桥先生在这边热心施赈,并且想从根本上救灾,恢复古时的文化与佛教的遗迹,与康居士等寄信给我,请我来陕。因此、又燃起我来陕的热情,所以有此一行。也是因为陕西历年的灾厄和佛教的衰落,使我不得不来。今日能与各位相聚一堂,诚是莫大之幸事!所谓佛法,就是众生法──由众生觉悟之法──,并不是另外的东西。但是因为众生不能够觉悟,所以造业受报,名为众生。既此众生法就是佛法,所以佛法应以众生法为根源,应当走向十字街头,到多灾多难的民众中去;故诸佛以苦谛为师,一切菩萨以大悲为本。因为救济众生解脱一切苦,才有佛法,佛法实在不是少数人的消遣品与山林享清福的,更不是单在寺院里供人膜拜的,他完全是以救济众生为本的。就是说明:为什末因缘而成世界人生?能够阐明这诸法真相,才是佛法的要义。然而这是人人本具、各各不无,乃至一花一木都是佛法的全体大用,要是能觉悟,当下即是,也并不是求之于他人或他界所能够的。法界性相虽是本来如此,假使没有无上正遍觉的佛陀来证明、说明,那末、本来的相性就永久沉没于长夜无明之中,举心起念,动身发语,无不是荒谬的业行,无不是杂染的果报,于是、乃成生死的痛苦世界;在恶业极甚的时候,发生极苦的灾难。所以学佛的人,应该知道一切众生法就是佛法。于此认清以后,再向世界的一切众生展转开导,使他们也有同样的觉悟。

  我在未来之前,有人谈到西安的古代文化早已扫地,佛教亦衰落不堪,且历经兵灾、匪灾、旱灾、水灾,路途不但难于跋涉,即景象亦必十分凄惨。但是来此观察之后,却发生了三种好的感想:

  一、我此次是由北平经河南来的,由洛阳过灵宝的行次,很觉得山河的景色惨淡,目不忍睹!到过了潼关以后,觉得时虽入秋,田野中都还是欣欣向荣,煞是另外一种景象。至临潼与西安的附近,看见青山绿水,尤觉可爱。以为陕西经过大灾以后,从前所有的苦果业报,都是受过了,陕西人也都有悔恶向善的心了,这是我在途中所得的极好之卬象。

  二、陕西是周、秦、汉、唐的首都,是古代文化最繁盛之处,佛教虽发源于东汉,但是各宗派都盛宏于长安。所以、我以为无论是中国民族古代的文化精神,或佛教的输入而发展的,在气象万千、光耀世界的时候,都是在长安。到宋朝东迁,文化失去原来的伟大,佛法也一落千丈。因此、我们可以说西安的文化能够兴的时候,就是中国民族振作的时候,也就是佛法发扬光大于全球的时候,这是我于来此后才发生的感想。现时我虽未到各地去考察,但是知道已是中国古文化和佛教复兴的时候了。我不独为陕西抱无限的乐观,实在是全民族的天灾和外患息灭的良机,国家由乱至治的绝好当儿啊!

  三、我为了讲演佛法,曾到过中国各地,周游过世界,考察信佛的民众,觉得有些能修福行善的,但同时于其他宗教有同样的信仰,而不能确切的于佛教真实的明了。其能够确切明了真实信仰的,反多不修福行善,大都是政学界的知识份子,不过如研究其他学问一样只有信解罢了。这种修慧不修福,不肯做利生事业的人,和前者修福不修慧的人,都是各走一端。其实、应当如佛两足──福足、慧足──才对的;佛教的大乘菩萨,都是悲智双运、福慧双修的。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能知不行,能行不知,都是偏缺。我每见唯学不行的人都落了遁世的空寂,假如你要教他作事,没有一事不仍落于三毒的,这都是不能具有大乘菩萨真精神的原故。但是到了西安,又使我不期然地发生了很大的欢喜,因为此次救陕西天灾的诸君,都是信佛的,并且都能真实了解佛法,能够本著大悲救世的精神来救灾民的饥寒。同时、能使他们信解佛法,从根本上解脱一切痛苦,这种举动,就是福慧双修、悲智兼运的大乘佛法的真精神,在陕西表现出来了。我因了以上这三种感想,如受法乐,自己精神上非常愉快,对于陕西表示百二十分之谢意。所以、将所感想到的贡献于各位,以酬各位之美意!同时、希望各位今后须更加努力振作,使能在此已具的良好基础上发扬光大!化城记于双十节之后一日。(见海刊十二卷十一期)

  (附注)原题“在陕西辛未讲经会欢迎大会演讲词”,今改题。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
下一篇:对于学生救国之商榷
 生命之研究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发菩提心品讲录
 佛法建在果证上
 报国寺募修大殿缘起
 毕业与休假
 志行自述
 维摩诘经纪闻答客问言
 药师本愿经讲记校后跋
 书太虚大师遗墨后
 论如皋广福寺产权有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栏目:宋智明居士]
 第一章:佛陀及其教法 三种骄傲[栏目:佛陀之言]
 六种中有深妙教导[栏目:敦珠法王]
 佛教的慈善理念与社会实践(宽运法师)[栏目: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购买智慧[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皈依佛门的底线[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缘份 Karmic Connections[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首度欧洲行 步步咸圆满[栏目:传喜法师]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有聚有散才能成长[栏目:真正的快乐]
 20.善知识与精进不放逸[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