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来海潮音之总检阅
太虚
一 海潮音的来历
海潮音之前身是觉社丛书,觉社丛书是一种定期季刊。民国七年夏间,蒋雨岩、陈元白、黄葆苍──即大慈──等在普陀听余讲佛学之后,邀至上海组一研究及宣传佛学团体, 名为觉社。先刊行余所著道学论衡及楞严摄论二书。旋于十月出版觉书──即觉社丛书──第一期,时著有出版“宣言”,可据为余十七年来佛教运动之一出发点。
二 十五年来海潮音的大关节
觉书出至民八之冬才满五期。时大慈购庵潜修于西子湖畔,余亦有住息一年之决计,爰议改觉社季刊为月刊,定名曰海潮音,其后之觉社亦即无形转移为海潮音社矣。至民九元月,海潮音乃初出现于世,在首卷第一期上,曾有“海潮音出现世间的宣言”,及余之“宣言”。
民十六年第八卷出版之初,革命军潮前锋已及长江流域,时代人心发生极度之繁变,余因有“海潮音之新希望”文发表。
第八卷于第十期,余因有远游欧、美之计划,而海潮音才财两困,遂发“要言”。
旋得泰县钱、王二居士继任维持,于十二期乃又有“告徒众书”。
其中余之宣言,尤足见余在中国之佛教运动前后一贯之精神。而第二卷出版宣言,亦颇关要。此第一卷海潮音,乃余在杭州编辑,托上海中华书局印刷发行者。然余为法缘所牵,竟未能在杭住定下来。是年夏间赴粤及夏初冬初两赴武汉讲经,故编辑之事,每于车唇船吻为之,深以为苦!九年春,既住持西湖兜率寺,十年又兼住持西湖净慈寺,十一年后在武昌开办佛学院,更无躬任编辑之暇晷。由此第二卷后之编发人员既转变频繁,而地址亦因就经济与人才之便利,迁释无定,兹制一表如下:
┌────┬───────┬───────┬───────────────┐
│卷 别 │编 发 人 员 │编 发 地 址 │ 附 注 │
├────┼───────┼───────┼───────────────┤
│ │释善因 │汉口佛教会 │初汉口印,以印刷不良。二期后仍│
│第二卷 │史一如 编 │西湖弥勒院 │改沪中华书局印。编迁杭州弥勒院│
│ │陈仲喈 发 │北京大佛寺 │即兜率寺,九期起改史一如编,迁│
│ │ │ │北京。 │
├────┼───────┼───────┼───────────────┤
│ │史一如 编 │北京东城大佛寺│六期前在北京编发,七期起 │
│第三卷 │陈仲喈 发 │武昌佛学院 │因史君兼任佛学院教员,迁 │
│ │ │ │武昌。 │
├────┼───────┼───────┼───────────────┤
│ │是卷八期前同上│武汉佛学院编 │上卷七期后皆武昌正信印务 │
│第四卷 │,九期后因史君│汉口流通处发 │馆印,汉口佛经流通处发 │
│ │病改由唐大圆编│ │ │
├────┼───────┼───────┼───────────────┤
│第五期 │唐大圆 │同上 │第九期起改由张化声居士任 │
│ │张化声 编 │ │编辑。 │
├────┼───────┼───────┼───────────────┤
│第六卷 │张化声、会觉、│八期前同上 │第九期后,由余指导会觉、 │
│ │克全、满智 │九期后改庐山大│克全、满智在庐山编发,印 │
│ │ │林寺 │刷交上海泰东代办。 │
├────┼───────┼───────┼───────────────┤
│ │四期前会觉编 │庐山大林寺 │第五期起迁上海佛化教育社 │
│第七卷 │ 克全发 │上海佛化教育社│,第八期起又迁上海法藏寺 │
│ │五期起唐大定编│上海法藏寺 │。 │
│ │ 谷馨山发│ │ │
├────┼───────┼───────┼───────────────┤
│ │唐大定 │上海四川路一一│第四期起,由楞伽山民编, │
│第八卷 │楞伽山民 编 │二号 │本年经费由玉慧观支持。 │
│ │玉慧观发 │ │ │
├────┼───────┼───────┼───────────────┤
│ 九 │钱诚善编 │ │第八期终,余宣告停刊,钱 │
│第十卷 │王诚普发 │泰县居士林 │、王二君发心为继续维持, │
│ 十一 │ │ │乃迁泰县三年。 │
├────┼───────┼───────┼───────────────┤
│ │满智编 │ │因佛学书局来接洽担任印发 │
│第十二卷│佛学书局发 │佛学书局 │,遂改每年津贴该局五百元 │
│ │ │ │以上办之。 │
├────┼───────┼───────┼───────────────┤
│第十三 │法舫芝峰大醒编│佛学院编 │十三卷法舫编,十四卷九期 │
│ 十四卷│佛学书局发 │ │前芝峰编,十期起大醒编。 │
├────┼───────┼───────┼───────────────┤
│ │大醒、法舫编 │佛学院发编 │十五卷起改在汉口印刷。 │
│第十五卷│止安发行 │ │ │
└────┴───────┴───────┴───────────────┘
第九卷由泰县佛教居士林出版,又曾于第一期发表海潮音继续出版之新希望。至十卷第六期爰作“第九年海潮音之回顾”一文,第八期又作“本刊第十年前六期之回顾”一文,以总评正兹一年半来之论著,盖前此余犹每为编印前之审订,至兹余以事繁不能负其责,乃为事后之评阅。然十卷之后,一、因余益无暇顾及,二、因编者之能力已强,余于本刊仅负筹款及撰文之责,而审稿评文均不复有之。
第十二卷,改由满智、法舫、芝峰、大醒相继编辑后,余于此刊之担子,渐可交卸与佛学院学员。而形式与质量方面,亦时有改良进步。而两年来王恩洋居士长期撰述之人生学,尤为希有可贵之作品!但编者与其他作者偶因尖锐之笔锋,间由狭隘偏激紧张而惹起诤论,亦或有失于以前平容宽弘之阔达气度,此固期望本刊编者主撰者保持本刊深观广行之原旨!对于普及之净土法门,引令入胜;对于新兴之法相唯识,及日本之东密、台密,西藏之黄教、红教,予以抉择融贯扶植;对于台、贤,亦宣扬其长处;而戒律中心之声闻三藏,及中观之龙树,与实证之禅宗,尤须作贯成一气之阐发!同时亦希望读者了解本刊对于时人所趋之或有抑扬,皆出补偏救弊,勿递生歧视而起忮心。但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或可披浅似而发深真,或足施方便而探究竟,投寄本刊,皆可代为宣露,使如来无量无数之大权善巧法门,咸得以开阐无遮,靡所遗漏焉!
三 十五年来海潮音的大波澜
海潮音第一年在余之编辑中,颇卜圆满之好誉。而十二期以有善因法师□□论之预告,曾引起本刊社董宜昌王咏香居士等,函杭质问,以为有同外道之□□相传,故弄玄虚。旅以善师在第二卷发表唯性论,知□□即是“唯性”,亦即释然。至第四卷而与内学院诸子时有违诤:先有唐君慧瑞──后出家名大敬──与吕君秋逸有释尊生卒年代之抗辩;继而又有聂君耦庚与史君一如关于因明作法之争论;及乎景君昌极主张“无相分种”,亦旁起激诤,隐然成为武昌与南京两相对峙之佛学思潮,实为一时之盛况。复因予有对辨唯识圆觉宗、三重法界观,曹溪禅之新击节等文,于台贤之说不无所绌;而至五卷有持松法师据贤首义以争为判教之最胜者;并有守培禅师主张一切法空义,抨及印光法师之高提净土,而陕西王莲尊居士竟斥本刊袒守培而排印光,则稍涉意气矣。其实本刊盖谓可从种种不同立场以标奇竞秀,各尽厥致,而无执一非余之见也。第六卷余对于当时东密、藏密等传华之偏激趋势,发言纠正,而一部分倾倒于咒术者,裂痕渐深。而第七卷则因欧阳居士批评天台教义,乃有兴慈法师等,于本刊据天台宗义与辨论者。第十卷登载康藏学法团大勇、大刚等如律的护持三宝一文,与印光法师等之尊孔者,在一二年间亦引起不少之风波。其对于常惺法师等之辩正,提倡律仪之功殊不可没。十二三卷间,因守培师据空义横拨唯识,历经数次之辩争。尤于十四五卷编撰者关密宗之议论,激生之反影为最大。而十二卷以来对于人物之臧否,亦时引起波折,如佛学书局之干预编辑等,皆出于是。斯亦可以观十五年来法海之澜,而可为将来著佛学思想史者之所取材矣。
四 大检阅之结论
佛教定期刊物之较伟大者,民初有佛学丛报与佛教月报,佛教月报亦为余所编,惜仅出四期为止。佛学丛报虽只十二期,其质精量富,至今犹有可考之价值。自民七觉书出版至蜕变为十五年之海潮音以来,其并行之有价值者,前有内学年刊,亦才五期而止。后起者为现代佛教与威音月刊。现代佛教虽只十期,然实承现代僧伽而来,故亦有四五年之历史;而今之人海灯尚步其后尘。威音之继续今亦五六年矣。居士林季刊,佛学半月刊,正信周刊等,则为一团体之宣传物;其他日刊、三日刊、周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及南洋之慈航等,十五年来殆不下百余种,尚鲜有继续至三年以上者。本刊取材之精审或有不逮于佛学丛报、内学者,而博大悠久,流行遍全国各省以及南洋各埠东西洋各国,所阐扬者关于各时代各方域整个佛教之各方面者,实无有逾于本刊,不惟求之国内无其比,即衡以东邻日文佛教月刊之最伟大者,亦无多让。且专主精审每陷于狭隘,惟博大故乃悠久。固须有三四分深造独得之微言奥义为骨干!尤须有六七分应变适宜之大权活用为精神,乃能由十五年而五十年百千万年以无穷尽!盖宫室不起虚空,莲华实生淤泥,知佛法藏之因应众生心而施设,握佛法之纲而随机化导一代一代之人心,庶可无愧于海潮音之名恉耳!本刊虽有或失之滥,或失之杂,然其瑕未尝掩瑜,其疵不足累纯,变不离宗,引趋正觉,而可免于杂家使人漫羡无归之讥者矣!
觉社丛书五期,曾出有觉社丛书选本。而海潮音十周年后,则曾出有海潮音文库。文库编印未精,希望至二十卷时,有精读二十年海潮音其人,慎选严勘,在十分中择取二三分之可垂久远者,另编印成海潮音文库,并附以检读二十年海潮音之总目索引,则为余检阅后未雨绸缪之思也。今检阅中尚拟有十五年来之大事纪,十五年来之大文章二节,以一提本刊中所记关于佛教大事及各篇鸿制钜著之纲要,乃以时间不及,篇幅过长,故省去;如有人能为另撰二文以补成之者,则尤余之所盼望也!(见十六卷一期)
(附注)本编广引各文,今概略去以免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