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行为学与唯根论及唯身论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13

行为学与唯根论及唯身论

太虚

  ──十六年四月在闽南佛学院讲──

  近于第八卷第一期海潮音中,余尝发表“行为学与心理学”一文,于行为学与心理学之界说,已曾论及。今将其与佛法之关系,更为诸君一略述焉。

  凡出世法非越世间法而成就,所谓“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者也。兹所云:“此”、即指心,或阿赖耶言。所谓“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者是也。是以世出世法皆依心言,故世之讲心学者皆与佛法有关,而今之行为派心理学,与佛法尤有深切之关系也。所谓‘行为’者,即科学所谓有机体──佛法谓为有根身──受外境刺激而起反应之活动也。如被人击,而发生反击或因人问闻而应之者皆是也。故此派所谓心理者,谓:除“有机体受外境刺激之反应活动”外,别无所谓心理作用者在。其谓思想、言语皆为行为,惟思想无声,言语有声而有差别耳。据是以观,若人身死,心亦随灭。如此、则佛家所云“生死轮回”之说,云何可通?生死轮回既无,涅槃亦无,吾人于此不可不留意焉!盖今此行为派心理学,既取销心理,仅承认有“有机体受刺激而反应之活动”,生死轮回既无,亦无解脱生死之涅槃法,此为佛法之大难关;此若不通,佛法无从安立。故余近作“行为学与心理学”,对此问题曾一论及也。余意以为行为是行为,心理是心理,二者虽不无关联,要未可以行为代心理也。以有机体──或有根身──不唯是物质,乃精神与物质所和合,所谓五阴和合者是也。是以五阴中既有色阴之物质,亦有受想行识四阴之精神;所谓生死轮回者,即五阴相续流转耳。既有相续流转,亦自有解脱生死之涅槃法可言也。楞严经云:

  ‘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回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花。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华严、楞伽、深密等,说唯心、唯识,只二三言,推演而成唯识论。今楞严云生死涅槃均唯六根。亦可谓之为“唯根论”。唯识不唯前六,亦摄第八及第七识;第七识即第六所依之根,摄根于识,扩充识之范围,成唯识论。但楞严所云根大,亦扩充根之范围,至识大之范围则特缩小。盖楞严经最特殊者,在讲七大,其余经论唯讲六大,而楞严则在空大之后、识大之前,加一根大。而此根大非唯物质,亦指前五识现量,同时意识、及七八识而言。立表如次:

    五 色 根┐
    前 五 识│
    同时意识├根
    第 七 识│
    第 八 识┘

  故云:生死涅槃,皆唯六根。至其所云识大,则专指独头意识比、非量而言,偏就各种分别而谓之识。余书讲六大,无根大,故识大之范围特大。若能据此,更取其他材料组织成编,可成“唯根论”云。依此唯根论,以廓大有机体之行为,亦可成立生死涅槃唯有机体。交光法师所云‘用根不用识’,亦指此大范围之根以言耳。所谓根尘同源者,根身器界同陀那变缘也。缚脱无二者,杂染清净同陀那也。识性虚妄如空华者,独头意识性虚妄也。由尘发知,由环境刺激而起反应行为也。因根有相,由有机体反应而有思想知识等所知相也。此所云相见,唯根尘所发,宛然行为派所谓:“有机体受环境刺激而反应之活动”,及由此反应刺激之活动而成知识等。至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意在去独头意识之比、非量,而取诸识现量,故于根大特注意焉。即此唯根论言,可见以根尘反应刺激之相见行为曰心理,佛法中亦尝有其义;而佛法生死涅槃之说,亦于焉成立。

  宏明集九卷、广宏明集二十二卷,有范缜所著神灭论,其内容亦主张唯物,其谓精神即形体之作用,亦同行为派之所谓心理。如云:‘如刀有割物之用,杯有盛茶之用,故有形体方有精神也’。当时有反对者,难云:‘若如此说,设形体灭坏则精神亦随灭,如此、则人同木石,死如灯灭。三世因果,将云何通’?答云:‘石之形体,有石之用,木之形体,有木之用,羊等形体,亦各有其作用,人之形体,自有人之作用,如何以人与物较耶?乃至圣人是圣人形体,与凡夫不同。唯各有其形体,故各有其作用,不可谓离去形体,另有精神在也’!问云:‘然则人死岂不同于木石耶’?答云:‘死人有死人体用,活人有活人体用,岂可以死人体用难活人之体用耶?活人形体,自有活人之精神也’。问曰:‘人死精神已灭而形体渐坏,乃至成为白骨,形体犹存。若如汝说,形神同存,则白骨亦应有精神作用’?答曰:‘物之灭也,有顿有渐,如灯光顿灭而烟则渐灭,故人之精神虽顿灭,而形体则渐灭也’。总观其说,亦有相当理由存在,不易颠覆;且与行为心理,仿佛相似。谓人受人之环境刺激,即生人之反应,羊受羊之环境刺激,即成羊之心理。二者精神皆以形体不同而异,形体渐坏,精神先灭。此说可谓为唯身论。

  然则人死如灯灭,佛法生死轮回之说,宁不破产耶?须知石之体不同木之体,牛羊之体不同木石之体,人之身体又不同牛羊木石等身体。惟其不同之原因又何在耶?不惟以其组织之不同,亦以其原素为有异耳。无情木石之形体为四大所组成,有情牛羊之身体为五蕴──色心──法所组成,故其所生皆为众缘和合;无情为四大和合之假相,有情为五蕴和合之假相,而有情又有三界、六趣之异,此皆有漏和合之身。而菩萨等为无漏五蕴之身,佛为清净无漏五蕴法身,故唯各有其身耳。而身实不灭,不过因缘聚散,另变成一种组织而已。身不灭故,神亦不灭,依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故若以唯身论解释行为派心理学,亦可依之建立世出世之佛法也。

(蕙庭记)(见海刊八卷六期)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行为学与心理学
下一篇:再论心理学与行为学
 佛法与孔子之道
 我之学佛经过与宣传佛学
 寰游之动机与感想
 真现实论宗依论(中)
 为求受皈戒诸官兵说法
 答朱光潜问
 人间苦海的回头是岸
 为国家与佛教著想应努力实行菩萨行
 跋佛法之科学的说明
 居士学佛之程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一[栏目:黄心川教授]
 你在想什么呢[栏目:佛陀教你不生气]
 法雨道场 诗对[栏目:明法尊者]
 菩提心[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持戒 修定 修慧[栏目:星云大师·微教言]
 复戴季陶院长书[栏目:太虚法师]
 原来吃素最健康 第十一章 转变从今天开始[栏目:原来吃素最健康]
 《坛经》中的中国式言说——兼作“中国佛教”新解(陈坚)[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五十八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中阿含经》卷1[栏目:中阿含经讲义·福严佛学院]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