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30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

太虚

  ──二十九年四月在星洲中正中学讲──

  中国平常人的观念,以为菩萨就是偶像的代名词,其实偶像很多不是菩苈,菩萨也不一定有偶像;立像不过表示恭敬的意义。菩萨是略语,正云菩提萨埵。菩提、是对宇宙万有的最高觉悟,萨埵、是有情的意思。有情比人的范围还宽,佛学上译为众生,所以菩萨即是求觉悟的众生。譬如人类有能达到最高知觉的可能性,倘有大的志愿而去求佛的最高觉悟,这个人就是菩萨。中国古书上,讲君子、贤人、圣人,就是指有特殊仁智勇的人;菩萨的意义,也是如此。菩萨的行为,首先是不存心自私自利,能牺牲自己,为社会服务,替公众谋幸福。现在我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正须要牺牲自己,为国家民族求生存自由的菩萨行了。所谓菩萨行,即六度行:第一、布施:如金钱、生命、全都可供献国家民族,及为世界人类乃至宇宙一切众生而牺牲。我国古代的伊尹,被称为圣之任者。谓如一民未免饥溺,如已罹于沟壑,就是菩萨行的第一行。等二、持戒:就是应守的轨律,这不但恶的消极不做,而尤在善的方面积极必做,故有积集一切善法戒。将不应做的事不去做,应做的事业行起来,这是圣贤行为,与普通豪杰行为不同。因为豪杰所作的事业,未必尽是善的,而圣贤所做的无往而不是善。所谓:“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虽得天下不为也”;也即是夷齐的圣之清者。第三、忍辱:这并不是含冤受辱,而是一种宽容大度。从大觉大悟的胸襟,见到普通人很多易犯幼稚病。譬如我们为大众谋利益,或有人不谅解的,应以精诚感服,而自己仍孜孜不息的行善,丝毫不动于心,由此得到其心悦诚服,就是孟子所谓柳下惠的圣之和者。第四、精进:这是精纯无杂的进行不息,认定真理即孜孜不倦,为正义和大众利益去进行。无论遇到怎样大的困难,都能克服而不为所阻。古来禹王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又如墨子为普利天下,摩顶放踵,这就是菩萨的精进行。第五、禅定:不限静坐,大学中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因为精神力量很大,我们不能集中,随外境散漫,故力量小了。譬如我们中国偌大地人民,就因为不能团结一致,所以受倭寇的侵略;但近来中国能精诚团结,全国统一了,也就能够抵抗他了。我们常由物欲的引诱,精神不能集中。古书中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又颜回三月不违仁,这都是定的修养。这样、方可担当大事,作济世利人的事业。第六、智慧:对事理要有头绪,并有明切的经验,然后方少有错误。有此大智大慧,就成为人哲,像孔子、孟子、都是有超人的智慧,所作事业才没有不好的。平常所谓学佛菩萨行,与其他的宗教不同,因为其他的宗教,只系信仰万能的神,而学佛是以佛的觉悟为标准,由人或众生依菩萨行去渐渐达到佛的最高觉悟。

  新生活运动,就是把从前谓为个人私德的礼义廉耻,社会化、国民化了,成为中国民族必有的行为准标,乃成为国民公共的道德。管子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新生活就是要在我们日常的公众生活,高张著四维,变成我们崭新的道德,由此使国民的道德提高增进,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都合于礼、义、廉、耻了,一切越轨的事件都没有了。中国有五千年的光荣历史,现在受人侵略,古人所谓“知耻近乎勇”。把过的耻辱除去,将光荣恢复光大起来。有礼、义、廉、耻,则自然会奋发成功的。再进为廉洁的政治,则民权平均发达,各得其义,而民生充实,彬彬有礼也。菩萨行既然就是我们古圣先贤的道德综合,而礼、义、廉、耻,也是先民道德的结晶,把他贯澈到个人、家庭、社会和整个民族,便是达到了新生活运动的目的。

(苇舫记)(见访问日记)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新青年救国之新道德
下一篇:集团的恶止善行
 在东普陀同成了观音菩萨
 答李汝清问(八则)
 评道德学社丛书
 三重法界观
 海潮音要言
 记归舟过香港时之所感
 我之佛教观
 南普陀寺水池区建筑记
 能知的地位差别上之所知诸法
 法华经讲演录 (信解品第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种因结果[栏目:宣化上人]
 穷书生的传家宝(证严)[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一个道场中,送往生的知见不同,请问是否对超度亡灵不利?[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既然佛教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总是老实人遭遇不幸?[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The Queens Necklace[栏目:Jataka Tales of the Buddha]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三0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禅僧行脚生涯的启发[栏目:明海法师]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栏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家中只贴一张佛像念佛礼佛,是否如法?[栏目:佛像法宝·净空法师问答]
 第三十五课 天台密乘观[栏目:天台宗简明教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