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略说贤首义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26

略说贤首义

太虚

  贤首大师以三时、十仪、六宗、五教、三观立一家言。而第一时、第六宗、第五教、第三观之极旨,则集中于六相、十玄。然三时大同嘉祥三种*轮;于第二时更分三时,亦大同天台渐初、渐中、渐后。其十仪亦仿天台化仪四教分析开立。而六宗第一随相法执宗所分小乘六宗,袭自慈恩。第二唯识法相宗至第六法界圆融宗,固出创见,然此亦随所判‘分始’、‘空始’及终、顿、圆四教而来。故其根柢唯在于五教,而五教实为贤首义之纲骨也。虽贤首弟子慧苑尝驳其五教,谓小、始、终、圆系袭取天台之藏、通、别、圆,而别加顿教为不妥当,──天台家讥五教不明断证位次,续法作五教仪,仿天台立之,后人尤多非议──但此五教义乃承自杜顺大师五门止观而立者,唯彼五门专在修证,非谈判教。智俨大师孔目章等始据之以高判华严,至贤首遂继以完成其判教之义。三观全出于顺师之法界观章,十玄门亦俨师记于顺师者,属在周遍含容观中。六相圆融则唱于俨师而和于贤首者也。但贤首于俨师所记十玄,改诸藏纯杂具德门为广狭自在无碍门,又改唯心回转善成门为主伴圆明具德门,于事事无碍观亦殊有增胜之处。要之、贤首于佛果实智之境,宗依华严发挥者,实有足多。于明佛果利他权智之秘妙,则又当推天台宗依法华者为擅长耳。

  然贤首、云华、帝心皆习宋译六十华严者,唐译之足本八十华严。至清凉大师始为疏钞。故完成此宗者,复应在清凉而不在贤首,此予所以尝称之为清凉宗也。贤首传自云华,云华传自帝心,而帝心号称孤起,别无渊源。然细按云华实学华严于至相寺智正法师者,智正乃慧光律师法系下之第五代,即开建终南之至相寺者。慧光既为四分律宗之远祖,复传少林寺佛陀禅师之禅,其集力处尤在合勒那摩提与菩提流支各译之十地论为一本,由研究宏扬十地论盛讲华严。其弟子极多,有为地论宗者,有为律宗者,至智正传云华,则更为开华严宗者。由此推之,帝心亦必出于慧光之系下,而为与地论宗极有渊源者,故虽谓华严宗由地论宗转成可也。由地论宗之渊源而观真谛之摄论与慈恩之唯识,则知贤首之华严,实与之俱出于世亲之唯识宗者。特于境、行、果三,唯识多谈因分识境,摄论于境、行、果略均等,十地论则多谈行、果,而帝心、云华、贤首等宗华严则激而益上,弥盛谈果分心境而已。在唐前有慧光系之地论与真谛系之摄论,双峰并峙。至唐则摄论被并于慈恩之唯识,而地论被并于清凉之华严,复成对抗之势,其实则同一世亲法流,不过唯识多谈因分,而华严多谈果分而已。多谈果分亦未尝不即果而明因,多谈因分亦未尝不即因而明果,得其意者固潜通无际,可于唯识之底得华严,亦可于华严之底得唯识,所谓因赅果海、果彻因源也。此于古来地论与摄论及唯识所争本识之义,如慧光地论以本识为庵摩罗净识──犹云真心──,真谛摄论以本识为真妄和合──犹云净染和合──识,慈恩唯识以本识为阿赖耶染识。观此对于本识建立不同,即可知地论依华严而所明在极证之果,故宗本于庵摩罗净识。摄论依阿毗达磨而所明在地上之行,故宗本于真妄和合识。唯识依深密而所明在现因之境,故宗本于阿赖耶染识。而宗依华严之贤首家,则益从大乘极证之果境以尽量发挥之而已。若知总为一大乘之境行果,虽所明有偏胜,以果必从境行而致故,以行必依境而趋果故,以境必起行而证果故,互含交摄实无欠余,则同会于平等之际,而各成其殊胜之用矣。

  予向者尝略分疏大乘八宗,表释于整理僧伽制度论内,可参考焉!(注一)近有人见觉书、海潮音上评支那内学院文件,评梁漱溟唯识述义,及三重法界观、对辨一乘大乘、对辨唯识圆觉宗、曹溪禅之新击节等,或疑有所偏重于天台、唯识或唯识、三论,而对于贤首独若深非之者。然予所崇重于华严者,虽不若墨守贤首家言者之甚,而于平等大乘之上,别标华严之殊胜处,实不让持贤首家言者也。此予总持大乘之根本宗旨,曾一表现于整理僧伽制度论外,又曾示之以大乘宗地图,他处则随转门中密意趣之抑扬耳。

  世人虽尸贤首之名而祝之,或未知贤首可崇重之殊胜处何在也,今试一略谈之。

  中国于华严殆有三派:一、地论之华严,二、贤首之华严,三、枣柏之华严。地论行果,贤首纯果,同属世亲、流支系。枣柏融行果于不可得,则属龙树、罗什系。销纳此三派二系以归之,则为清凉之华严。然华严特胜之处,予谓贤首乃独得之。盖佛华严者,乃佛初成佛时妙觉光中所顿辉重重无尽之远近因华行、自他妙严境也。由佛智以观之,则一切皆为佛境,故众生皆如来功德智慧之相,而国土皆莲华藏海庄严之刹。此现证界,非身非言,而遍一切,即身即言。随诸菩萨所修之行,所达之境,呈身兴言。证之有浅深高下之差别,说之有先后广略之差别,皆为海印三昧之影。故诸菩萨信解行证皆依佛果安立,一切诸位皆为佛位。以果彻因源之故,而因源──阿赖耶识──幻依于果海庵摩罗识中,靡不融为果德。故因即能赅通果海,而一切异生、亦皆以如来妙觉海为心源──净心缘起真界缘起──也。依佛智以观之,无非佛境,是故一尘、一毛、一刹、一身,莫非六相圆融、十玄无碍之佛法界。此则贤首所独胜于华严者也。

  然佛华严有言,‘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以佛心──或曰真心、或曰净识、或曰真界──融摄众生法而大明佛心者,固推贤首为胜。以其众生心──或曰赖耶、或曰异熟、或曰陀那──融摄佛法而大明众生心者,又推唯识为胜。由是例推及之,则禅宗者,明无佛无众生,众生与佛皆心者也。密宗者也,明无心无众生,众生与心皆佛者也。天台宗者,明即佛即众生,众生与佛即心者也。净土宗者,明唯佛唯众生,心祗佛与众生者也。三论宗者,明非心非佛非众生,而照达一心者也。律宗者,明即心即佛即众生,而净治众生者也。盖心与佛及众生为一事之三方面,方面虽三而实事一,故无差别。假为形式如下: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观此可知其融通之平等,亦可知其差别之殊胜矣。明此平等殊胜之义,有无量门。兹以心佛众生门略言之,详在大乘宗地图解。

(见海刊五卷三期)

(注一)见僧伽制度论宗依品之七门次第,原文复载,今删。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天台四教义与中国佛学
下一篇:论贤首与慧苑之判教
 大乘佛法的真义
 庚辰重九缙云登高集序
 论佛教与孤儿院
 对于学人之训辞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无垢性品第四)
 学佛初门由三法入
 佛心会宣言书
 论第二次泛太平洋佛教青年会大会
 人生佛教之目的
 潮音草舍诗存外集(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四章 学佛的婚姻误区 第一节 节欲与禁欲[栏目:佛法与婚姻]
 致虚云老和尚函[栏目:明真法师]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都是学处。若违犯了需忏悔吗?违犯僧制需忏悔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五)灵通妙用 6.大机大用[栏目:善祥法师]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五章 不能作法忏时[栏目:台湾屏东·慧广法师]
 佛堂讲话 第六辑 五、愿生极乐,愿离娑婆[栏目:道源法师]
 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二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真伪及其作者 第一节 南岳慧思禅师及其着述[栏目:圣严法师]
 米商[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福德日记7月6日─布施修行的进阶[栏目:福德日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