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随喜功德」赞
 
{返回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91

「随喜功德」赞

所有十方群生福,有学无学辟支佛,及诸佛子诸如来,我皆随喜咸一切。

此四句的意思是说:此十方的一切众生,各修各的福业,各享各的福报;十方世界的一切声闻独觉等小乘圣者,各修各的福德智慧,各享各的福德智慧;十方世界的一切大乘菩萨及一切诸佛,各修各的福德智慧,各有各的福德智慧。凡是这些,无论是凡夫圣者,无论是小乘大乘,我对他们的功德,无不一一随喜。

「随喜」是他人有福有德,不论是谁,不论多少,虽不是我自己的功德,我也一律感同身受,心生欢喜。通常人只能为自己的幸福感到欢喜,也多半能为自己家人的幸福感到欢喜,能为亲近的亲友家的幸福感到欢喜;但对於陌生人的幸福,则未必觉得欢喜;甚至有人因为幸福的是他而不是我,不论他是外人或家人,很容易引起自己的妒嫉,便丢出一句酸溜溜的话来:「那有什麽了不起的。」

如果你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行者,是会把一切人,乃至一切众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了,见到他人有福,就等於自己有福;虽然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为众生提供多少福利,但若有他人能为众生营福,不论是谁,不论多少,都该心生欢喜。

能够见闻作福随喜的人,能够见闻得福随喜的人,一定也是一位有福报、有智慧的人。

此处的「有学、无学」是指小乘的圣者,小乘圣者分为两类:

声闻圣者是闻佛说法,而得圣道的人,分为四等,名为四果,其中初果、二果、三果位的圣者,因为尚未出离三界生死,但已将要出离三界生死海,所以名为「有学」圣者;第四果阿罗汉,便是「所作已办,不受後有」,已得解脱三界生死海,所以名为「无学」圣者。

辟支佛,又译为独觉,是未闻诸佛说法,自悟十二因缘,解脱三界生死烦恼的圣者。根据《成实论》及《俱舍论》所载,各有「有学十八人」的说法,虽此二论所列名目略异,但主张有学圣者经十八个位次的果位,则是相同。

至於「无学」的定义,仅指阿罗汉,称为「无学果」或「无学道」,烦恼断尽,已无事可学。戒定慧合称为三无漏学,在有学位中,烦恼未尽,故仍须学。

「佛子」,本来是三宝弟子或是佛教徒的通称,若依大乘法门,唯有入如来家、乘如来愿、发了无上菩提心、受了菩萨戒的菩萨,始得名为佛子。此处所指的「诸佛子」,因与「诸如来」连用,诸佛子当然就是诸菩萨众的意思。

可见普贤菩萨所示的随喜功德,是不论凡圣的,不论多少的,正如〈行愿品〉所说,上从「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的一切功德,下至「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做大善事有大功德,当然可喜;不做恶事,做小功德,亦当随喜。

 


{返回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请转法轮」赞
下一篇: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忏悔业障」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请佛住世」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学文殊行」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尽学普贤」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 後记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善根回向」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圆满七海」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忏悔业障」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利乐有情」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广修供养」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十种威力」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当前净土宗弘传中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几个问题[栏目:宗舜法师]
 杂宝藏经白话 波斯匿王丑女赖提缘第二十[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The Great Horse Knowing-one [Courage][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与心对话 第八章 禅定 6 禅定的最佳环境[栏目:与心对话·嘎玛仁波切]
 调伏好我们的心[栏目:邹相美文]
 重视胎儿人权 珍惜每个新生命[栏目:远离堕胎]
 Be Scrupulous[栏目:Khenpo Sodargye Rinpoche]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一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E 809经主要还是叙述修习出入息念的功效。[栏目:界定法师]
 大宝积经卷19不动如来会第六之一[栏目:不动佛·经典]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