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门锻炼说》要略 四 落堂开导
 
{返回 禅门修证指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88

四 落堂开导

已经入室搜刮精当,无错路矣。然学家参究,如逆水行舟。(中略)是故堂中开导,事为最急。开导非三日五日一转而已也,要须一日三时,勤勤开导。开导之法,当相其机宜,观其勤惰,中其缓急,事虽难定,略言其端,大约有四:一曰悚立志,二曰示参法,三曰警疲怠,四曰防魔病。而所最忌者,扯葛藤、说道理。

何谓悚立志?(中略)欲下参究之初,先令树铁石心,发金刚誓,以为前导,宁骨断筋枯,非洞明大事不止也。宁丧身捨命,非彻透牢关不休也。具此透脱生死坚固誓愿,则发疑情也必真;辨此担荷佛祖刚强志气,则参究也必力。疑情真,参究力,焉有不究竟彻悟者乎?

何谓示参法?古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故疑有十分,斯悟有十分。

而世有教人死守话头,不起疑情者,此参禅大病也。盖参禅虽不可胡乱卜度,而亦不可死守话头。但守话头,则所系者枯椿,所沉者死水,所磨者刀背而已矣。若非发起真疑,机轮内转,即坐至驴年,亦不得悟了。学人喜行此路,则沉空滞寂,久之以窠臼为乐,竟不信有悟矣。师家喜以此教人,则以枯木堂禅为极头,闻他家机下省发人,必然生谤矣。而孰知事,大不然也。盖生死心切,则生疑,疑生悟。故长老当禅众静坐,须示令放下万缘,寸丝不挂,将话头上截关窃,锐意研穷,研穷无路,然后并心下句,尽力挨拶,挨拶力竭,从头又起。久久,情识尽,知见忘,悟道易矣。此不易之参法也。

何谓警疲怠?参太平禅者,从容和缓,半浮半沉,如水浸石,无进无退。即或苦参,而工夫难於成片。即或成片,而卒急不得省悟。以无人鞭策而激发也。参猛利禅者,人虽易省悟,然正参时,上根利智,有进无退;机器中下者,猛利一回,筋力倦怠,易进而亦易退,故须长老勤勤而鞭策也。鞭策之法,宁紧峭,毋宽松;宁毒辣,毋平顺;宁斩钉截铁,毋带上拖泥。时时以苦言厉语,痛处著锥,苟有血性者,必仇怒而向前矣。

何谓防魔病?初机识性,狂乱万端,所以开示话头,必须上截关锁。关锁缜密,搜刮精严。意地邪思,不能带影。学家所以止有悟道而无著魔也。万一师家观机器,授话不重关锁,任其纷飞业识,狂乱思惟,则熟人熟境,暗地奔腾,异见异闻,识田扰乱。初参学人,无智慧以照破,无道力以摄持。或疑或怖,或喜或悲,突然窃发而魔事作矣。(中略)若长老勤勤开导,用意防闲,则无此患矣。至於致病多端,不能备举,最易犯者,无如迸气胸前,以为勇猛,及灰心冷坐,以求澄湛,二者为甚也。盖参禅秘要,只在真实腾疑,而不在乎迸气。自元代以来,有邪师者,多教人竖起脊梁,咬定牙关,紧捻双拳,高撑两眼,内实无真疑而外形猛状,日以硬气迸塞胸膺,其势必至於心痛而咯血。(中略)其次坐冷禅者,亦不起真疑,死心参究,一上禅床,惟万端排遣,消归无事,意想或生,即以一口气不来等话,密念几回,遂认四大非有,万法俱空,灰心泯智,澄湛不摇,以为工夫极则,劝令经行,心虑打失,寸步不移,坐至岁深,血脈不舒,易成浮肿而亦多火证,此实病在膏肩,而世医拱手者也。

欲除诸患,存乎善知识不惜疲劳,日至堂中,勤行开导,或发其坚志,或示以真参,或警其疲怠;次则摧荡其识情,划抹其知见,扫除其岐路,剿绝其病根,则魔病众患,无从窃发,而学人真悟,不难冀矣。


{返回 禅门修证指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门锻炼说》要略 五 垂手锻炼
下一篇:《禅门锻炼说》要略 三 入室搜刮
 观心铭·初心修悟法要 二 初心修悟要法 2 修悟下手处
 五阶三宗 二 禅门三宗
 《禅门锻炼说》要略 十二 简练才能
 《禅关策进》录要 六 天目高峯妙禅师示众
 《禅关策进》录要 十 师子峯天如则禅师普说
 洞山宗旨 六 介绍洞山五位的思想方法
 《禅关策进》录要 十五 般若和尚示众
 洞山宗旨 一 宝镜三昧歌
 《禅关策进》录要 十四 古音琴禅师示众
 《禅门锻炼说》要略 自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藏传佛教分支及寺庙[栏目: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Picnic/Meditation[栏目:A Collection of Buddhist Stories]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鹤壁妙悟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慈悲的功课[栏目:修行笔记]
 王骧陆居士全集 悟前悟后心境略说[栏目:王骧陆居士]
 相应17经 凡无我者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觉悟之路》第九章 佛陀和他的眷属(续)[栏目:那烂陀长老]
 读、听《无量寿经》同时还得把基础打好[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千里马 1996.6.16~1996.6.30[栏目:星云日记]
 中国今后之文化[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